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国际收支分析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差额,包括总差额、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等.我国近年国际收支状况具体分析94-97年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持续顺差;98年国际收支出现波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在国家的策略调整下,99年国际收支双顺差.从中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仍持续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储备增长,而外汇储备增长有双面效应,央行的"对冲"政策操作难度越来越大.政策选择意见我国可考虑采用人民币汇率的有限浮动.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双顺差"中的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到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长达11年的双顺差现象,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成为国际上储备最大的国家,这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的货物出口、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长期快速增长和短期资金大量涌入进行投机形成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但其中也同时存在着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其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新战略,保持利用外资和内资的平衡,实行浮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缩减国际收支顺差,实现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预期都很大。原因有二:从外部原因看,全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失衡,美元流动性过度增长,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把人民币推到了被投机炒作的前台。从内部原因看,我国的外贸出口和外资流入长期持续扩张,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出现了很大的顺差,人民币代表了经济实惠的商品和资产。外贸出口和外资流入的持续扩张,以及双顺差的出现,对于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升值,由以上现状使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内外部平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了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昊 《工会论坛》2007,13(3):62-6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虽然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抵御,但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和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宜红 《理论前沿》2003,(19):27-28
针对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争论,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条件下使人民币升值的后果。最后从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问题入手,提出了国际收支顺差条件下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员多、国际收支顺差大以及"高投资、低消费、高出口"。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围绕着经济增长速度、消费价格上涨、失业、收入分配、投资过大与消费低迷及资源等问题展开了争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状态,其原因包括中国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中国的FDI、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居民的高储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2003年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日本经济深陷通货紧缩以及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共同催生了人民币升值论。作者认为“升值论”夸大了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出口对美、日等国经济的消极作用,却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的外贸、外资、就业、物价和经济稳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逼迫中国在目前的局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放松外汇干预是不合理的。中国可以也能够采取扩大进口、消化外汇储备、放宽购汇条件、抑制投机资本流入等政策措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有效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顺差,是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从深层次来观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是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制度基础;而在外汇储备规模方面存在的种种理论误区则成为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政策导向。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以及高于常规水平的规模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我国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项目顺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急速增长,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扩大内部消费需求,发展亚洲债券,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缓解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目前,则应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高额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亚洲和世界具有积极意义。“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及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积极探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经济内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贸易顺差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分析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准对策,控制和减少贸易顺差额,最大程度地降低顺差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当于在美国与贸易账户地区之间达成了一个隐含合约,美国由此获得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贸易账户地区则通过本币的适度低估带来经济和就业的高增长。该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制度缺陷,其可维持性取决于参与各方能否及时进行内部调整。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表明,我国在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承担了过大的风险,因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成为金融调控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前持续增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顺差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外部失衡问题,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部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金融体系存在严重扭曲等严重影响经济安全的内部失衡和结构性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一系列深层次因素在对外部门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7.
资本账户开放是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国经济融入金融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步骤。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开放资本账户,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促进经济增长;适应金融自由化改革需要,推进金融深化;作为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此外,资本管制成本不断上升而管制成效却持续下降的压力以及来自于金融竞争强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压力,也是促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其资本账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外交评论》2016,(5):31-54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以中国为例,在应对1997年及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实践中,中国形成了"有管理的"而非"完全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对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并完善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中国实践的积极作用,开始反思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合理性并在全球进行推广。双向社会化理论是解释中国与IMF互动的可能路径,通过对双向社会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认知转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以自身经验及治理理念更多地影响世界,对国际经济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失衡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国际收支失衡则是国际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文章主要是以探讨中国当前国际收支失衡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出现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收支结构的选择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因而,国际收支结构的选择,实质上体现为如何在内外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在分析和对比东亚和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对国际收支不同模式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结合这一核心问题来确定其国际收支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