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洁 《发展论坛》2003,(1):79-80
“资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经济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近年来,社会学家们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并论证了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资本观念,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一、资本概念发展的脉络资本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其内涵和构成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多样。自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古典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一些人患有经济学幼稚病。表现之一:主张按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模式构造我国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资本私人所有,资本及其所有者是企业的主人、主体,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占有工人、占有企业,企业职工的劳动、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的收入、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全部资产都为资本所有,工人在企业只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纲 《新视野》2002,(1):21-23
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些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似乎在整个经济、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不发达的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既包括银行资金市场,也包括证券资本市场。而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急需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就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以探讨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思路。中国的企业改革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 ,国有企业改革仍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九五”时期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范围逐步扩大。据对 52 0家国家重点企业改制情况的统计 ,到 1999年末 ,中央管理的94家国有企业已有 38家进行了改制 ,部分改为多元持股的占 73% ;地方管理的 4 2 0家国有企业改制385家 ,整体改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占 4 7%。 52 0家国家重点企业有上市公司 2 57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还进行了母子公司体制改革。政企分开 ,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1998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世纪之交,改革和发展都进入了关健阶段。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我国面临的两大关健问题。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解决两个关健问题的要害。而资本运营是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刻认识资本运营的意义并加以运用,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搞好资本运营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1.搞好资本运营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谁出资谁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各地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优化资本结构”等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宝贵经验,为使国企改革朝着既定的、健康有序的目标进行,本文就现阶段国企改革存在问题进行评析,提出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的一些举措,以期对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一些有利借鉴的经验。一、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评析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评价是:思路已经摸清,但尚未取得非常令人满意的突破,大多数国企至今未能摆脱“重围”。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改革中显现出来,现简要分析如下:1、股份制改革,“换汤不换药”。近年来,虽然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7.
黄笑云 《世纪桥》2012,(13):111-112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都队伍的素质很在程度上决定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国有企业真正的“命脉”。本文基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提升的思考,初步对构建和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提出了一些方略,旨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苏畅 《唯实》2009,(5):54-57
社会资本概念是社会学借鉴经济学资本概念而创立的一个新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的形成却带来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不仅要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本概念的科学性,而且还要从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改革。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分析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建议》对“十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作出了明确要求和全面部署。本文着重就国有企业改革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把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根本上建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益的内在机制,还有艰巨的工作要…  相似文献   

10.
高明华 《前线》2014,(2):44-4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以及“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然而,必须认识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并不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国有企业。如同国有企业必须分类改革一样,国有资产监管应该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实行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1984年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诸如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股份制试点等,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有些企业比过去“活”了一些,但总体上仍然是“活力”不足。近年来更是亏损面扩大,负债率升高,各种负担过重,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国有企业的改革能否成功,是关系到我们建立  相似文献   

12.
减员增效作为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平稳、顺利地进行减员增效,圆满实现预期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 一、正确理解减员增效的含义 减员与增效,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所出现的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对“减员”,不能仅仅理解为减去“企业的富余人员”,因为“企业的富余人员”是近十几年由国有企业“人多”或“人浮于事”的不同提法演化而来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国有企业减员的依据,进而明确减哪些人员以及怎么减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带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并带动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减员是指国有企业适应转轨建制的要求,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以及优胜劣汰的原则,逐步实现企业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将这一理论引入政治学研究的岁伯特·D·帕特南指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礼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资本概念的挑战。对人力资本概念产生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概念并不是一个创新的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概念的明确界定,使人力资本概念无法突破传统经济理论对资本概念的理解和定义,对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倡和研究不过是为了解决企业经营者参与利润分配的问题,人力资本概念不能从根本上否定传统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友苏 《求实》2000,(2):32-33
中国经济改革是采用渐进改革的方式,也就是改革进程“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攻坚”。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改革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无疑会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把党的决议落实到行动上,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一、知识经济的挑战。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和300年的工业经济时代,又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产业是主导产业。这个时代的到来,不…  相似文献   

16.
周叔莲 《企业党建》2012,(11):14-15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多维度的。  相似文献   

17.
产权探微     
邢才 《唯实》1999,(10)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从不同的侧面,针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财产权与国家所有权”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迄今为止.这一讨论仍未结束.中共十五大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那么,产权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经济学涵义与法律学涵义有什么不同?笔者试作初步探讨,亦“就有道而正焉”.一 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凡·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科斯的追随者如阿尔钦、德姆塞茨、诺思、威廉姆森、张五常等都为丰富与发展产权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斯的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由“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及其推论所构成.所谓“科斯定理”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突破性认识,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传统理论的束缚,而且在于思维方式的僵化。十五大报告,特别是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国有企业问题上的新突破,既是改革与实践的升华,也是辩证思维的结晶。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一、“国有”中需要“民营”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维系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搞好国有企业,对发挥国有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从1997年5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与万名企业职工“结对子交朋友”的活动。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素质,对于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政治举措。太原是我国北方一个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几十年来,这些国有老企业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企业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主要从政策角度就企业改革中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作一些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某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和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心或研究以上问题的同志讨论。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可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在理论上却遇到了难题。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1985年我国投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