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今年的中秋夜,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古镇观潮公园,央视直播团队记录下了飞机从金黄色大圆月前穿过的神奇一幕。央视主播郭志坚对联播里的这条新闻惊叹道:"我的天哪,太漂亮了!"飞机"邂逅"大圆月的美景,迅速登上热搜,点燃了网友的热情,好评不断。大饱眼福的网友不吝赞美之词,有很多网友在问:"这么神奇的画面是怎么捕捉到的?谁拍的?用什么拍的?"飞机"邂逅"大圆月的美景,出自总台"金牌摄像师"汪成健。55岁的他尽管眼睛花了,但酷爱自己的职业,依然坚守在拍摄一线。今年中秋夜,汪成健来到观  相似文献   

2.
龙沙公园     
自淳 《奋斗》2007,(3):64-64
不久前到齐齐哈尔出差.顺便看了一个朋友.我问朋友齐齐哈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朋友说龙沙公园是个景致优美的地方.于是去了龙沙公园。公园地势跌宕,有长岗、高台、平阜、草地,江水从园中穿过.湖岛相映.古木参天,花开得正艳,招来许多蜂蝶……这公园自有一番格局.处处显示着当初建园者的一片匠心。朋友介绍龙沙公园可是齐齐哈尔的名胜古迹。我问何以称得为古迹?  相似文献   

3.
不必把人们的"仇富"心理看得太绝对、太普遍了   问:现在社会上关于"仇富"的说法高亢不减,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着杂志,一个人径直走了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儿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儿。“不是。”“哪儿的?”“工地。”管理员顿了一下,抬起  相似文献   

5.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88年,我在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第二中学读初一,当时和很多同学一样,经常喜欢读一些武侠类的小说,购买当时流行的小人书,或到租书摊上花上几角钱借一些喜欢的期刊和小说。在广泛阅览中,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共产党员》杂志,且一读就是三十年,它成为我的人生挚友,给我以人生的方向、目标和知识,它的陪伴使我不断成长与前行。  相似文献   

6.
正问:"你的人生从巅峰跌入谷底,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吗?有没有自身的原因?"答:"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会考虑清楚。但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甚至只会下辈子才明白。"这是《追问》一书的作者与王雪冰的对话。这个"翻船"的原因,到底有多复杂?居然在狱中思考了十二年却依然没有思考清楚,让人大跌眼镜,不能不说他的思想纠结于另一个牢笼而难以自拔。王雪冰,十几年前一个耀眼的名字。他被人称为"金融奇才",深受领导赏识,年过不惑便进入正  相似文献   

7.
幽默两则     
一、大锅饭 一对衣着入时的恋人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 男士问:“听了昨晚交响乐的演奏有何感想?” 女士答:“我原来以为只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段,每个片段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段,有两个片段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几个参赛者争相抢答着。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问为什么。我说:"它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这就叫无用的知识。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但他会变得特别  相似文献   

9.
看到的太多     
正老师问: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呢?一个学生答:因为白天看到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长大后,再想想这个同学的回答,竟悟出了几分深意:生活中,我们常常因看到的太多,拥有的太多,而忽视了那些星星点点的美好和幸福。提醒一句那些总是看不到自己幸福的人:看不到是因为看到的太多。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叶院长,您好!我们注意到您最近在关注和研究中国梦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那么,能具体谈谈是什么促使您关注这个问题的?叶小文:好的。我这里先来列举一下"三君子之问":第一个是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第二个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  相似文献   

11.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12.
正一小树,枝很细,叶片如柳眉低垂。上面结着十几颗泡状圆球,乳黄色,半透明,如网球大小。球面布满发丝粗细的小钉,因此就名"钉头果"。2018年11月7日,我在云南宾川县的一家路边小饭馆吃饭。门口一小树,枝很细,叶片如柳眉低垂。上面结着十几颗泡状圆球,乳黄色,半透明,如网球大小。球面布满发丝粗细的小钉,因此就名"钉头果"。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植物,不知该称它是花还是树;也不知这些个泡泡是花还是果。主人介绍,此木原产热带之非洲。门前种此,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09,(3):68-68
你真美情人节的时候,帅哥问美女:你喜欢什么花?美女羞答答道:我喜欢两种花。帅哥急切地问:哪两种?我送给你!美女低头小声说:有钱花、随便花!帅哥傻傻地说:你真美!美女妩媚地问:我哪美?帅哥深情地说:想得美!  相似文献   

14.
读书二问     
明卫华 《当代贵州》2014,(14):62-62
正关于读书,我有两问。一问:假如你经历过"读书权利"的失而复得?1978年,我从知青点考上大学,进校没多久就碰上一次让我至今刻骨铭心的摸底测试。110多人的班级,我考倒数几名。丢分主要在基础知识,尤其是中外名著填空题和选择题,试卷上太多"天窗"开得惨不忍睹。其  相似文献   

15.
<正>林语堂是福建人,鲁迅是因为林语堂而来厦门大学任教,因此与福建有缘。两位文化名人曾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而不相来往。有客人见我在做研究鲁迅的文章,问:"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但我想想还是说:"鲁迅是一个真诚的人。"鲁迅确是一个真诚的人,比如青年学生向他询问人生之路,他说他只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至于怎么走到那里,人生的路不只一条,他也不知该走哪一条。这是大实话,人生的路只  相似文献   

16.
杏儿     
正仿佛是在一夜之间,灰黑土脸的世界活了。看着那一树又一树粉粉柔柔、滑滑嫩嫩的杏花,开在黑黑的又老又粗又干又硬的树干上,亮亮不无天真地问,奇怪,这老树干上怎么能长出这么鲜嫩的花儿啊?其实,这何尝不是我的疑问。整整一个冬天,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棵又一棵树,尽失生机。你等啊盼啊,等得快要绝  相似文献   

17.
<正>不制造矛盾有一次,我们支部和一些部委的支部书记司局长交流,由我主持。我们的几位党员分别汇报后,一位外部委的支部书记站起来问:"请问你们有没有工学矛盾?是怎么解决的?"我说:"您问谁呢?"他说:"不问您,问你们小刘。"小刘想了想说:"我们没有工学矛盾。""没有工学矛盾?张建您说说。"他让我回答。我说,小刘说没有就是没有,如果要我说,我们是不制造矛盾。这话又怎么讲呢?比如说,今天我们在这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4,(5)
<正>@人民微博【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如今,人人吐槽"很累",个个抱怨"好忙",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人在感恩于浓浓亲情的同时,更警醒世人,时间有多么珍贵。不论是学生,还是白领,不妨多问问自己,一天24个小时,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都做了什么?叩问时间的分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不断反思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和习惯——究竟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7,(12)
<正>初秋,青海玉树,一帮北京援友,为我办了一场生日晚宴。吃的是粗茶淡饭,聊的是家长里短,只是身在异乡为异客,酒不醉人人自醉。指挥长坐在我旁边,侃侃而谈,记不清说到哪儿了,抛出一句:"人生是时间的函数。"瞬间,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刚上幼儿园那会儿,老师问班里的小朋友"家里是妈妈好还是爸爸好"。搁现在这就是"妈和媳妇同时掉河里先救谁"的脑筋急转弯。回想起来,也怪佩服想出这问题的老师。当时,班里五十几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20.
<正>"图书管理员,我要借书"、"图书管理员,我要上网查资料……"塔水处上游水库管理所职工书屋兼职管理员小马说,今年上半年借书和上网查资料的职工特别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