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芙葳 《求索》2011,(5):222-224
《马氏文通》里,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一套名称分属句法、语义范畴。其中语义范畴里的起词、语词、表词、止词,反映了《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来自于《马氏文通》朴素的"动词中心观",即"语词中心观"。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逻辑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作为一门新兴的逻辑分支,语言逻辑的研究正吸引着我国的越来越多的逻辑工作者。最近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将这一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语言逻辑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对象与性质都无定论的逻辑科学。针对国内外各种不同的语言逻辑观,该书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语言逻辑观:“语言逻辑是对自然语言的逻辑语形、逻辑语义与逻辑语用的系统研究。”全书的各章都围绕这一语言逻辑观展开,整书前后呼应、自成一说、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这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娟 《前沿》2007,(12):116-118
认知语言观认为习语习惯意义与其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是非任意的,且具有语义理据性.本文结合Lakoff提出的认知模式(ICM)以及Kovecses&Szabo提出的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非隐喻的规约常识)对汉英习语的可分析性进行语义理据的考察.本研究表明:"可分析隐性"习语语义与词源关系密切,"准隐喻型"习语语义可从非隐喻的规约常识找到更有力的解释."可分析显性"习语语义则是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规约常识.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动因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习语的意义建构,使习语研究从静态、封闭的语言分析过渡到动态、开放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刚 《长江论坛》2015,(3):21-25
马克思以工具主义和阶级分析法揭破了国家本质的阶级性。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的阶级性观点在当代遭遇危机,敲响了完整辨认马克思国家本质观的警钟。执着于在"国家"内部求索而忽视马克思文本之中"公共权力"和"氏族组织"的概念语义及其与国家范畴的同异关系,是一直以来造成从单一的阶级性视角片面解读马克思的国家本质观的根源之一。缘于对公共权力的合理定位,马克思在重点披露国家本质的阶级性之时,也附带指认了国家本质的社会性。国家本质的阶级性和国家本质的社会性拼成了国家本质的完整意涵。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彰示了国家本质的内在矛盾性,坚持二重性的国家本质观应当防止以马克思之名肢解马克思本质观。  相似文献   

5.
笔者提出了与传统的异序观不同的广义异序的概念及朝汉同义成语对应词条的选用理据———语用原则:共同语素和常用。广义异序朝汉同义成语可分为三类:双语素两两对应类、单语素一一对应类和双语素分散对应类。按具体形象的可感性、抽象归纳的概括性和无人为作用的客观性这三种附属语义来对除"狭义异序"以外的全部异序词条归类,阐释了有一定规律性的、语序变异后体现的语素语义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述的唯一被公认为"经"的佛典,以其特殊的哲学语言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如果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相关内容来看禅宗佛法大义,《坛经》中体现的语言观可以划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语言符号作为承载无上妙法的语形;用自性的语义突破语言符号的囚牢;以生命的直观呈现真如的语用。这三个阶段不仅是禅宗语言观的体现,更是禅师参禅悟道的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7.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8.
"亦"字句是一种类同相似性句式。句法不同,语义特征也存在差别,由此对意义生成产生了影响。表层语义相似蕴含深层语义的相异;句法相似的有界和无界造就了"亦"字句语义蕴含量值的大小不同;肯定和否定的句法形式包含不确定的语用形态。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语义互操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互操作技术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关键,目前对电子政务互操作技术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法层次上,而对语义互操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元数据、知识本体和语义Web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如何解决电子政务领域的语义互操作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电子政务语义信息交换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0.
张惠 《求索》2010,(8):206-207
新批评派奠基人瑞恰慈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就在中国传播其文学观念,其关于语义分析、语言多义性、细读法等理论影响了朱自清等一大批中国学人。朱自清的诗歌理论运用新批评的基本观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据方法,形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中西结合式的诗歌分析范式,实现了中国文学理论学术语言观的自觉。对于如何借鉴西方理论,建立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在对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社会主义观创新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和方法,指导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且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以崭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理解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应该运用二重观:一是全面发展的辩证观;二是全面发展的科学观。全面发展的辩证观是正确认识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理论武器,全面发展的科学观是贯彻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民族观即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民族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政策原则,是处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民族观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就其几个基本观点作粗浅的论述。一、祖国统一观邓小平祖国统一观有两个要点:一是维护祖国统一,一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两个要点相辅相承,构成邓小平祖国统一观的全部内涵。坚持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早在50年代,邓小平就充分肯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缔…  相似文献   

14.
教育概念总是要栖身于一定的语词世界,人们在运用概念的同时必然也在使用语词,语词的意义必然影响概念的表意及施为。语义问题必将导致概念的问题,抑或语义问题就是概念问题,澄清或解决教育概念的问题撇不开附着于其上的语义问题。教育概念的语义问题,如教育概念理解中的语义泛化问题、专家学术概念语言与教育日常语言的通达性问题、教育概念翻译中的语义文化问题以及教育概念创造的语义合理性问题等一直困扰着教育界,这些语义问题既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一贯性,又不利于概念的执行。因此,对其攻克势在必行。相应的解决之道在于把握好教育概念理解的主客观之维,促进教育概念表述语言的有机互补,强化教育概念翻译理解的中国语境以及加强教育概念语义的跨学科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系统张永胜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越悠久的民族,它的语言中的多义词也就越丰富,象汉语这样发达的语言,多义词更是大量存在,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常用词的意义多达十几种甚至几一种,比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各朝代表文献,以用例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吃喝"语义场从上古至现代汉语的用词迭禅情况进行了通史性研究,并就其中"吃"替代"食"这一重要环节的演变动因作出了分析,认为"吃"之所以替代了"食",是由于"食"语义负担过重从而受到了制约的结果。本研究有助于语义场古今演变规律的提炼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由于低层特征描述到高层语义知识存在“语义鸿沟”等关键问题,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挖掘算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公安部门的要求.把视频监控系统视频数据转化为图的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语义挖掘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统原型,成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为公安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X就Y"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十分常见,它表示"一种动作或情况出现后紧接着发生另一种动作或情况",即其前后两个分句间带有瞬接的意义。然而,依其前一分句X与后一分句Y之间的语义关系的来看,纯粹表示时间关系的却只占少数,绝大多数除时间瞬接外还含有其他语义关系。"一X就Y"句式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时间描写型、目标速达型、事出意料型、原因结果型、条件结果型、伺机而发型,而语境在其语义关系的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解析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推论关系是齐马文本社会学的出发点,它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为意识形态赋义,将意识形态话语化,旨在考察意识形态在文本语义、词汇、叙述结构上的表现。齐马认为通过意识形态话语叙述主体的自我反省与对话,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超越,以此拒斥市场经济所浸染的价值双重性危机。可以说,齐马文本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观开创了研究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为近年来审美意识形态命题的探讨和解答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平  彭海燕 《求索》2015,(3):139-142
大数据时代对汉语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研究好自然语言这一工具是我们打开大数据宝藏必备的钥匙。从语言大数据的机器自动提取与分析来看,汉语研究应该从汉语的实际使用出发,面向语言大数据的处理,进行更为全面地观察,揭示更为精细的使用规则,描写更为细致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关系,探索新的汉语语义知识表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