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南川市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为核心,从抓好“八大体系”建设入手,坚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适度发展有机食品的思路,全力打造重庆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具体措施上,突出抓了“八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3,(20):9
盐池县打造名优有机小杂粮生产基地盐池县麻黄山、大水坑地区35万亩旱作雨养农业区,大气、土壤、灌溉水等基本没有污染,自然环境优良,非常有利于发展高品质无公害、绿色有机小杂粮,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荞麦绿色原料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荞麦、糜子、谷子获得有机认证。近年来,盐池县充分发掘这些优势资源,利用40%的耕种土地种植荞麦、谷子等  相似文献   

3.
王忠清 《实践》2010,(11):36-36
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打造品牌农业为追求目标的磴口县,经过近几年卓有成效的努力,已有很多农产品被批准贴上了“绿色标签”。这小小的“绿标”,作用却非同小可:有了它,农产品不仅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且可以在各大城市大市场畅通无阻,卖出好价钱,绿色品牌正在推动着传统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迈进,为兴企富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尹云 《支部生活》2004,(7):41-41
今年我省以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各地对蔬菜农残的快速检测总合格率达到95%以上。对畜产品的抽检中,瘦肉精、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检出很少,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较快推广,生产面积已达1100万亩。全省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人民群众可以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5.
<正>一、黔东南州农业"三品一标"发展现状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定政策、建机制、扶龙头,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多举措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认证产品初具规模黔东南州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两个宝贝,注重打造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截至  相似文献   

6.
品牌经营已成为全球化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品牌农产品排斥非品牌的农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品质是农产品品牌的核心。新疆塔城地区优越的水土光热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农畜产品的生产,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比较优势。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应以优化品质为抓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孙受果菜的“品牌”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后的韭菜,花岭的瓜,涧沟胡萝卜顶呱呱;莱葡的葡萄,蒲湾泊的苹果,迟家庄黄瓜响全国……”这是莱西市孙受镇农民向外地客户夸耀自己红火的生态农业自编的顺口溜。正是这些响当当的生态品牌让孙受镇农民赚足了钞票。2007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510元。全镇果菜总面积4.5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青岛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万亩,  相似文献   

8.
略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政府是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主体;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和服务主体;是农产品品牌的注册和管理的主体;是农产品品牌的评价、监督和保护主体,同时农产品国家品牌与农产品品牌国际化需要政府的支持.当前政府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不严、建设落后;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力度仍然不够;品牌管理体制不顺,认证结果公信力不高;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增加对农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搞好品牌建设人才的培养;理顺农产品品牌管理体制,提升农产品品牌管理的公信力;加大农产品品牌保护的力度,优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开阳县龙岗镇是贵州省唯一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台湾产业园区核心区所在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是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省级示范小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富硒米、茶、油、蛋、奶、蔬等获得了国家相关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张镛 《党建文汇》2005,(10):53-53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渐关注,目前市场上开始流行各种称谓的优质农产品和制成品,例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一些消费者反映无所适从,不知哪种更可靠、更让人放心。  相似文献   

11.
云山街道     
《世纪风采》2006,(11):F0003-F0003
连云港云山街道是江苏省文明乡镇和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辖平山、老君堂、李庄、白果树、黄崖五个自然村.总人口近万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60元,财政收入801万元;区域面积1647公顷,山场面积8000亩,山地面积500亩。耕地面积4210亩;地产丰富。素有大柿、樱桃之乡的美誉。盛产的牛心柿还获得了江苏省无公害品牌的注册,无公害牛心柿、板栗、茶叶等已发展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张莉 《学习月刊》2011,(20):60-6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促使湖.北省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在流通环节上加以很好疏通和保护.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食用安全.在具体对策措施上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改变政府大揽建设经费,设备经费、人员经费、运行管理经费的做法,逐步采取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资方式,大力发展以社会中介或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重点是制定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社会中介检验机构的资格认证和检验检测结果的抽查(复查),调动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积极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张希良 《奋斗》2007,(10):37-38
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2005年、2006年历次对农产品抽检中.我省地产农产品合格率都达到了99%.最高达到99.37%。到今年底.力争主要农产品产地全部实现无害化种植.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种植业无公害化生产省。总结这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人的启示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5.
郭晓华 《奋斗》2002,(10):30-32
近年来,山东省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着眼点,以农业标准化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已发展到2000多万亩,优质抗虫棉发展到500多万亩,在各类农产品中名特优品种覆盖率已达45%。已认定的无公害产品123个,基地面积335万亩;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86个,基地面积250万亩;有机食品69个,  相似文献   

16.
萧波 《支部生活》2008,(4):29-29
华坪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气候、光热、土壤等自然资源特点,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实施了“919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芒果产业。目前,芒果品种已由2个发展到43个,全县已有1万亩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质量认证,成立了县级技术协会1个、分会8个、营销公司2个,注册了“金川红玉”商标,逐步建立起了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如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市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我国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树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观,运用创新技术和进步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实施安全农产品品牌战略,挖掘农业的潜在能力,提高农产品在竞争性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的能力,是弱质农业向强质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淳安县自2001年启动农产品安全工作以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及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本文在对淳安县安全农产品品牌名牌创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影响和制约农业创牌的制约因素,通过合理规划、强化技术培训、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生产基地检测,明确了安全农产品创名牌的重点及对策,提出了实施农业创牌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不久前出台了有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复查换证新规范,并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规范规定,产地复查换证是指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在证书有效期满,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提出重新取证申请,经确认合格准予换发新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的过程。新规要求:申请产地复查换证,应提交以下材料: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相似文献   

19.
后河镇位于内黄县城南15公里,辖31个行政村。境内公路、铁路相互交织,道路四通八达。濮鹤、大广高速穿境而过,长泰铁路和省道303线贯穿东西,省道213线穿越南北,区位优势独特。辖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红枣面积7.8万亩,枣林覆盖率93%.是河南省无公害大枣标准化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  相似文献   

20.
传媒看点     
[贵州日报]我省45家企业和单位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经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认定,思南绿色食品开发加工厂等45家企业和单位(其中乡镇企业22家)的蔬菜、水果、大米、茶叶、苦荞麦、生猪、肉鸡、肉鹅、肉兔、肉羊、牛奶、水产品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有效期从2005年12月起至2008年12 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