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合同法》借用合同概念对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分别作出规定,并分别针对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各自适用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归责原则和法律责任.《德国民法典》用债的概念对附随义务进行法定化,实现了各阶段附随义务请求权基础、归责原则的统一.这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私法领域的立法多借鉴于德国。《德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概念,我国尚没有以法律形式进行明确界定;德国民法改革使消费者法融入民法典,强调消费者合同的私法性,中国消费者保护法多为管理性质的公法性法律;德国法上的一般交易条款和诸多对于特殊交易形态的体系性规定,都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利益更好的保护。对中德两国有关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法律规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为背景 ,通过 180 4年《法国民法典》与 190 0年《德国民法典》的比较 ,揭示了190 0年《德国民法典》在物权、债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等领域确立的崭新的民法原则 ,并阐述了《德国民法典》创立的一般条款体系。试图通过这些 ,从一个角度说明 190 0年《德国民法典》在民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被认为是关于侵权行为法的两种不同立法例的典型代表。前者将违法性与过错明确区分,后者只规定了过错要件;前者以权利为侵权法体系的核心,后者以义务的构建为侵权法的重心。《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两种立法例在法律适用中都各有利弊,应相互吸收以完善制度的构建。我国将来制定侵权行为法时,应从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以及现实的国情出发,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法学的产生,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历史进程。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法学的产生有两个条件。西方法律和西方法学家引领了世界法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西方法律源于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罗马法中的立法结构、原则、技术及法律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世纪,罗马法即成为西方各国的研究中心,促进了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国法律的发展。从中世纪到19世纪,先后出现了“注释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新黑格主义法学派”。“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是古代法学传达到近代的使者;“分析法学派”的出现标志着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分化。20世纪出现、发展的“社会法学派”、“新分析法学派”和“新自然法学派”成为当代西方三大主流派别。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与中国《担保法》、《民法典草案》中关于抵押的立法,在抵押性质和抵押种类上存在差异,同时在抵押登记和抵押客体方面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上两国也有明显不同。这些差别促使我们去思考,结论是:一部成熟的现代民法典的特质应该是现实性与前瞻性、承继性与移植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人格与主体资格及主体身份密切相关,人格权乃重要的主体权利。罗马法虽然没有人格权之说,但有人格权之内容,且对后来的民法典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对《法国民法典》影响巨大。《法国民法典》在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下采取了整体的人格权观点,法典在立法技术上采取概括的人格权保护方式;随社会的发展,新的人格权能不断被吸纳进去,故未产生一般人格权制度。而《德国民法典》受实证主义和康德伦理人格主义哲学的影响,坚信法定人格权观点,法典采取列举式人格权保护,在后来的发展中显现出明显的不足。其后,在法理学的发展下,借助判例确立了一般人格权制度,且对德国族民法典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他一些国家的民法典也对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人格权立法模式的发展变化将为我国民商立法带来一些启示,不仅可以增强我国确立该制度的主动性,而且从立法技巧上,可以将传统人格权置于人身权之中,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人身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的制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立法任务。如何制定一部既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 ,突出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 ,又符合国际民法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高品质的民法典 ,是国人的纠纷。本文在方法论上 ,通过博引域外民法典的立法过程、特征和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及启发 ,并着重研讨了中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立法体系、立法原则和立法方法 ,提出了既要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规则的需求 ,又要尊重中国制定法的传统和对域外法律体系继受的历史和现实 ,更要从中国的实际 ,以德国五编制为基础采用七编制体系结构、以中国的国情为本位突出民族品质和特色、以现行法律为基础完善民事立法的初步构想 ,也权当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振臂一呼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是采用民商合一还是采用民商分立的体例,法学界有一定争议.从民商合一与促进社会交易与经济发展、发展商事法学、研究实质意义的商事关系、法律体系的科学性、尊重大陆法系有关国家民商分立现状、正确看待美国的《统一商法典》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坚持民商合一.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居住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协调了《民法典》中所有权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等制度,解决了《民法典》中所涉的居住问题.《民法典》居住权制度发挥着社会保障、经济促进和伦理价值稳固的重要社会功能.在居住权制度的社会功能中,既包含因居住权的立法目的 和制度设计而具备的直接功能,亦涵盖其与其他制度对接而衍生的间接功能.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