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包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号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觉、高度自信和担当使命的高度自醒。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提出背景不同,内涵也有差异。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必须坚持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统一,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用“小康”描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是邓小平的首创。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能力。只要我们努力把握好机遇,踏实奋斗,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阶段的“中国梦”,这一“中国梦”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无论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自身还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濮阳市深入实施“以工立市,以工富市,以工强市”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工业主导地位,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使之与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20世纪末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防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崔秋梅 《理论前沿》2003,(12):34-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人民的幸福之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怎样提出来的 中国现代小康社会思想的创立者是邓小平。邓小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最初于1979年末提出,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经济总值翻一翻,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这个梦就是要通过“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来实现。就是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前20年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这项任务的提出乃至最终实现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完成。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丰富和发展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用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样,“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庄严宣告: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新世纪的动员令,是中华民族的世纪宣言。作为夺取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业中,必须准确把握新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精神支撑。基于马克思文化批判的视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由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必将实现国家复兴的民族信心、体现了承继中国红色基因的革命自信、彰显了中国能够"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时代信心,更在于它使中国领航核心——中国共产党的从容治理全面展现出来。深入和系统把握文化自信何以能够坚定支撑中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助于我们在新征程中不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首次召开的代表大会。中国在200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小康”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邓小平在1979年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时提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对领导干部开展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增强信心,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明确目标,弘扬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有利于牢记宗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中国梦教育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四种意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从进入小康社会的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小康,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入研究这个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吸引着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奋斗与探索.邓小平对中国梦的探索与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设计了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战略,描绘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蓝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赋予统一战线新的时代内涵,汇聚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构想,保证了中国梦实现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所选择的正确的道路、科学的理论及建立起的具体的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扎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现实土壤。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不可分割。道路自信是中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同于别国的坚定选择,奠定了“中国梦”的基础;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的先进产物,指引了“中国梦”的方向;制度自信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相一致的微观部署,保障了“中国梦”的前行。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实现总体小康,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民族关系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地区稳定、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民族关系与甘肃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亮点和创新点之一,就是不仅顶层设计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且创新地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括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清晰的勾画出建设国家制度现代化的路径,非常鲜明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和方向。表明中国改革已经发展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对于党和国家驾驭日趋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党内外局势,稳步跨越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领导中华民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保障意义。当前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把握好这个总目标,本文从四个维度对总目标作些浅析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