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中国法律史学者虽然都只是在比拟的意义上使用民事和刑事的区分,但在讨论情理法判案方式时,还是受制于这种现代法律的分类框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清代法律的基本分类及其实践意义.清代法中案件的基本分类是州县自理案件和审转案件.在州县自理案件中,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因为法官在这类判决中的压力主要来自当事人的上控.在审转案件中...  相似文献   

2.
"鞫情之术"是<折狱龟鉴>的作者郑克在总结历代执法者"折狱"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五听"察初情,以情理、事理分析案情,用事实、物证检核验证,以"谲"探求隐匿的查明案件事实的方法.郑克的"鞠情之术",在研究和建立侦查方法科学体系方面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一)应重视获取案件初情,研究获取方法;(二)应注意分析情理、事理,拓宽查明案情的渠道;(三)应重视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四)应重视侦查方法体系研究;(五)应重视普遍性侦查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警察在案件发生时了解案情,为案件作鉴定和办理案件了解案情时必须作证.而我国警察作正的情况比较罕见,虽然从立法和理论上可看出警察作证是可行的,但因司法体制、诉讼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警察作证难以施行.现阶段,警察作证的实务操作应尽快转变观念,为警察作证奠定思想基础;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阶段性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坟山案件是清代最常见的案件类型之一,江西省义宁州的明仲公定案错综复杂,参与人数多,缠讼百余年。透过此案,可以看出清代地方司法中的官民冲突与融和。从观念层面来看,受官本位、无讼观念的影响,官方将坟山案件视为"细事"并予以打压,而受敬祖、宗族观念的驱使,民众顽强地进行诉讼。从制度层面来看,终审制度的阙如使当事人不断翻控成为可能,而为了平息诉讼,除了判决,官府也重视调处结案。从技术层面来看,官员会根据案情灵活地选择法律、情理等裁判依据;另外,为了使处理结果得到当事人的支持,利益平衡也是常用的裁判技术。  相似文献   

5.
“套路贷”虚假诉讼是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的新形式和新动向,对于研究构建扫黑除恶长效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套路贷”虚假诉讼具有民刑交叉、公权侵蚀、有组织犯罪等特有属性,存在健全完善民事和刑事法律规制、前端识别机制、诉前程序风险的防控、司法威慑、社会化治理机制等治理需求。在治理阶段上,将虚假诉讼的前端识别和风险预警作为防止危害结果发生、强化司法救济的最优选择,通过构建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破除虚假诉讼的信息孤岛效应,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对高风险案件的监测预警,构建虚假诉讼案件的全流程司法审查、法律监督机制,正确认定司法责任,形成调解、公证、仲裁、诉讼相互协同的治理体系。在治理方式上,厘清虚假诉讼民刑治理的关系,对虚假诉讼的民事法律标准加以必要修正,探索发挥民事惩罚性赔偿和刑法特殊预防的制度功能,畅通虚假诉讼行为的民刑程序转换机制。在治理效果上,将司法治理与行业治理、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增加与“套路贷”虚假诉讼相关联的治理要素,加强对“套路贷”虚假诉讼潜在被害人的预防性司法保护,阻断虚假诉讼的社会根基和需求来源。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警察在案件发生时了解案情,为案件作鉴定和办理案件了解案情时必须作证。而我国警察作正的情况比较罕见,虽然从立法和理论上可看出警察作证是可行的,但因司法体制、诉讼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警察作证难以施行。现阶段,警察作证的实务操作应尽快转变观念,为警察作证奠定思想基础;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阶段性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处于持续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已不复是60年前费孝通描述的乡土社会了,情理对于村民行为的规整作用趋微,适合于陌生人之间的现代法律未觅得合适的落脚之地因而法治力量尚不能彰显,基层司法在处理农村纠纷特别是家事纠纷时常常遭遇情理法摩擦的困境.在当前的背景下,破解农村基层司法情法困境的可行路径应当包括强化诉讼外调解效果和在诉讼中坚持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民事诉讼的理论和实践中,不少国家都将“程序法适用法院地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晚近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回家去”的趋势。如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一部)第583条规定:“所有程序问题,应由法院地法支配。”匈牙利1947年《关于国际私法的匈牙利草案》第38条规定:“匈牙利法院在处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时都应适用匈牙利诉讼法规范。”《巴西民法施行法》第15条规定:“诉讼权限、诉讼形式和答辩方式,都应依提起诉讼的法律来裁决。”《布斯塔曼特法典》第314条规定:“在诉讼程序方面应适用法院地法。”等等。外国学者萨瑟早在1967年他的巨…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在四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判例,对该制度在原告诉讼资格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比于美国,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尽管我国贵阳等地区开创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贵阳模式”,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出现了主要以公民个人、相关组织、团体、检察机关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因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导致各地法院在对该类案件的受理、审理方面没有统一做法,大多数案件陷入了“社团难受理,个人多败诉”的困境.因此,应适当借鉴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适格原告选择方面的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诉讼目的主导着证明标准的构建,证明标准体现着诉讼目的的要求.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在诉讼目的方面的共性是发现真实、促进诉讼,更能体现其特质的是三大诉讼特有的诉讼目的,具体表现为刑事诉讼的“保障人权”、民事诉讼的“解决纠纷”和行政诉讼的“监督权力”,这些特有目的与三大诉讼处理案件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对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