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着网络伦理失范的种种表现,探讨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根源,寻求对他们进行网络伦理教育的途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行为失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有效应对,应从法律、道德、技术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技术的约束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动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网络行为失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有效应对,应从法律、道德、技术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技术的约束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动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4.
网络行为的去抑制化在给大学生构建更广泛的自我认同、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弱化了社会角色道德、现实社交能力下降、网络行为失范等,对大学生应进行积极疏导与应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交友的渠道有聊天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其中又以网络聊天为主。与传统交友相比,网络聊天交友缺少伦理制约、身份认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情感盲区。大学生网络交友速度之快,已经没有传统朋友之间的真诚、互信。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情感的正面引导、网络安全教育,搞好网络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入手,经过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舆情中的特殊性。当前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包括应对网络舆情的手段落后、网络舆情教育缺位和网络舆情监管不完善。针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法规现状和监督治理机制,提出了当前应对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法律手段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参与监督和违法识别机制,加快构建完整的网络舆情法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党和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及其原因以及提升党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根本途径。提升党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网络善治。我们只有以网络核心道德价值观(至少包括网络自由、网络正义、网络诚信、网络和谐)和基本伦理原则为指导,把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特别是代码、市场、规范和法律有机结合,有效化解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自由之间的张力,才能实现网络善治。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生存已构成单亲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里,在对10余所大学4237名大学生(其中单亲家庭子女329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网络功能使用、网络应对行为、网络成瘾、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恋、黑客行为特征和网络认知等,将单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单亲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行为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大学生网络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政治谣言在高校的传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造成部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出现混乱、社会责任感削弱、健全人格精神蚀噬。网络政治谣言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有着内在的多维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深刻把握这些原因的基础上,以触角植入、多重引导、教育延伸、日常关爱等措施,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不断提升大学生应对网络政治谣言干扰的认知、辨析与抵制能力,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Internet的瞬时性、互动性使其与人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不仅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网络伦理定义颇多,笔者比较赞同黄寰在《网络伦理危机与对策》中的定义:网络伦理指的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表现出的新型道德关系,以及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标准、伦理规约。一、关于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自从网络伦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正悄然降临。大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使用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度上网或不适当地使用网络,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本文从网络成瘾的含义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已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在网络社会中也必须构建相应的社会伦理,以调节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透过网络社会现象,来认识网络社会伦理的本质,我们会发现,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互调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的道德伦理并不是虚拟的,而有着确定的价值取向。与现实社会伦理相比,网络社会伦理有着自已鲜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注生命,敬畏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生命伦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主体对待生命所应该信仰的伦理理想和必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原则。生命伦理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主要体现在:将生命伦理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中;积极营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塑造大学生生命伦理精神提供良好的载体;利用现代媒介,培养大学生应对信息的能力;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诸多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具体包括:“两课”教育进网络,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应对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开拓新思路,寻找新办法,以便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国际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已经日渐溶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模式,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甚为突出。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拟从网络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着手,提出网络普及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本文从网络技术的特点出发阐述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网络伦理问题。要进行网络技术伦理建设,首先就需要进行人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技术支撑下所形成的网络世界,由此而产生的网际交往和虚拟生活等现象进行剖析,从研究和探讨虚拟世界的伦理冲突入手,审视网络空间的伦理向度和网络世界的伦理座架与伦理考量,从而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网络世界的伦理文化战略。以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网络伦理道德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伦理意识的形成包括:萌芽、发展、形成、成熟四个阶段。伦理意识的内容包括:网络伦理认识、网络伦理情感、网络伦理意志、网络伦理信仰和网络伦理反思。网络伦理意识与现实生活传统伦理意识相比较,具有五个特征:虚拟现实性、开放性、多元性、自律性和一致同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