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大前后邓小平对党的执政方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进 《理论月刊》2005,(9):19-21
八大前后邓小平对党群关系、党内关系和党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邓小平在党群关系上,主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在党内关系上,主张坚持集体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在党政关系上,主张理顺党政关系,反对党组织包办一切。这些探索对新时期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在思想理论方面开始了真正的拨乱反正。人们从“现代迷信”的桎桔下解放出来,深刻认识到了一定要坚持反对个人崇拜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原则,永远不能再搞任何形式的个人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党的制度建设的概念,但却有很多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前提,初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员管理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倡导建立和健全党的监督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反对个人崇拜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葛生明 《传承》2010,(36):8-9
邓小平关于反错误倾向基本原则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反对错误倾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反错误倾向基本原则的思想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国际关系和国内建设的新经验,作出了关于坚定地执行列宁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可以和平共处的政策、发展苏维埃的民主制度、贯彻遵守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批判党内的缺点、规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等等一系列的重大决定。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次代表大会非常尖锐地揭露了个人崇拜的流行,这种现象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的苏联生活中,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错误和不良  相似文献   

6.
民族平等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一、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思想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突出表现在 :强调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反对教条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要求 ,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的要求学习这一章,在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认识普通个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反对个人崇拜;正确认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关系、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界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而且充满了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同志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既强调要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反对任何外来干涉,又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把发展自己作为战略支点,又主张全面对外开放,不搞封闭,大胆地吸收和借鉴;既强调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反对民族自卑、崇洋媚外,又强调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落后,虚心学习人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反对腐败,切实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建设“廉价政府”的重要思想,而且结合中国的国情,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搞廉洁政治、消除腐败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创新。认真分析邓小平廉政思想的本质特点,对于我们建设精干、高效、廉洁的政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关于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问题,邓小平不是从一般意义上…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建立在经典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创的历史性解释原则基础之上的。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一方面从经典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了这一历史性解释原则,另一方面,又以这一历史性解释原则开创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原理。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尤其是90年代初,人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借口对人权的关注,无视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竭力把人权问题国际化,大搞所谓“人权外交”,把人权作为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我们国内,某些人则以“争取人权”为借口,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对此,邓小平站在国际政治斗争的高度,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就人权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研究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功能、原则、特征、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问题。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为楷模,加强干部群众的信仰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方涛 《前沿》2010,(22):41-43
〈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它反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为反对本本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引人注目的.本文就是从〈反对本本主义〉认识层面上,谈谈如何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文章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视人的现代化建设;重视发展个人的物质价值,恢复了长期被忽视的物质利益原则;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霄男 《前沿》2012,(16):51-52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研究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视角转换多维分析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有利于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经济和哲学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深入;有利于促进哲学和经济学联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推动哲学和经济学面向实践,共同探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周发源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是形成这一理论的思想方法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比某些具体的结论更为...  相似文献   

19.
封建专制的遗毒为个人崇拜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基础和社会心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为个人崇拜产生提供了条件,党员干部文化程度低、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是个人崇拜产生的党内基础,毛泽东伟大的历史功绩和超凡的领袖魅力为个人崇拜产生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个人崇拜的形成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突出地表现为:既坚持“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在与时俱进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对“左”,又反对右,在排除干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注重古为今用,又注重洋为中用,在批判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真理原则,又坚持价值原则,在双重关照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忠于文本,又直面现实,以“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强调“立”,又敢于“破”,在破立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善于总结历史,又注重前瞻未来,在双重视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