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必 《前线》1960,(20)
一、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和产品实现问题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种极其荒谬的现象,就是在再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免地要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危机—来,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真是像一场瘟疫一样。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必然会发生经济危机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讲所要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先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谈起。  相似文献   

2.
<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一直和它相伴随。特别是从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每隔5到1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要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之中。尽管今天的资本主义早已褪去了其幼年时期的稚气和不成熟,熟练地运用着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和工具驾驭资本主义经济,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如梦魇一般摆脱不掉,不仅频繁地、富有规律性地周期爆发,而且其破坏  相似文献   

3.
2008年爆发的这场影响深刻、旷日持久的全球经济危机,为何没有像以往那样带来工人运动的高涨。对此,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近来召开的三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沉重打击。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缺乏应有共识.,政治意识和斗争经验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的虚假宣传以及共产党的有效应对策略不足;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对经济危机的缓冲和弱化等,是此次危机没有带来工人运动高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实行租让制是必要的,因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危机十分严重,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援助,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恢复被破坏了的经济;租让是社会主义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跨进一步、苏维埃政权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并培植国家资本主义的有效方法。因此,应以租让制为突破口,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造成苏维埃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均势,巩固新生政权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包振宇 《唯实》2009,(10):51-55
由于将市场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传统危机理论没有很好的解释经济危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出发,重新审视市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出市场和资本主义是不同层面的两个范畴,自由主义者对普遍市场机制的辩护与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批判同样有力,造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市场失灵,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构造整体存在的弊端,国家干预从来不是也不应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市场,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政经结构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实行租让制是必要的,因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危机十分严重,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援助,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恢复被破坏了的经济;租让是社会主义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跨进一步、苏维埃政权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并培植国家资本主义的有效方法。因此,应以租让制为突破口,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造成苏维埃共和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均势,巩固新生政权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代现实对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运动内在矛盾外化的特殊现象形态,只要具备条件则可多种形式地发生.20世纪以来,既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危机;不仅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出现了生产短缺的经济危机.特别发人深思的是,自从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危机成为世界性危机以来,经济危机不但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反而在每次资本主义大危机后10年左右都会催生出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进而推动资本主义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应该深刻反省自身的理论和策略,做好未来发展的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8.
黎庶乐 《理论导报》2023,(4):46-47+5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国际劳动分工危机、全球性投资疲软以及地缘政治斗争等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变革——资本主义从依赖外部殖民扩张克服生产过剩危机和追逐新的剩余价值,转向通过内部殖民化实现资本的空间转移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建构。伴随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转向”,西方左翼学者从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社会—空间、身体—空间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  相似文献   

9.
<正>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合理性,因此会因为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价值上的不公正性,因此会因为两极分化引起社会革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后,资本主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两个根本特征没有改变。经济危机和经济剥削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施综 《前线》1965,(14)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的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尽管垄断资产阶级采取这种那种办法延缓危机的爆发,结果只能使矛盾积累的更多,从而危机也就更突出。我们来谈谈近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杨长鑫 《唯实》2012,(2):52-57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当资本主义在世界上还处于优势和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经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首先不是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必须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资本主义较长时期发展,然后再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的失败,从源头分析是没有将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和政策贯彻到底造成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将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运用于的实际,重新链接我国"过渡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实践的历史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当代资本主义的一切新成果来重构和夯实社会主义的基础,然后再稳步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5,(6)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与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虚拟化的"财富幻象"和投机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破产,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也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混乱。要消除危机,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而言,则需要在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站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以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广录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危机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其表现为生产减少,工人大量失业,购买力和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等。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内涵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宽泛得多。从形成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当代金融危机在生成路径和结果方面体现出新特点,但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危机生成和演变的基本逻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一基本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四对具体矛盾在21世纪初的激化,只是当代资本主义在其生产关系允许范围内的局部调整而已。那种以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反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到了70年代,特别是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陷于重重矛盾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危机再次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凸显在人们面前。资本的本性是追求自身的增殖,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要矛盾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三个矛盾是商品与货币的矛盾,第四个矛盾是货币与资本的矛盾,第五个矛盾是利润与利润率之间的矛盾。除了这五大矛盾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其他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刺激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决定了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干预,都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只有摒弃已经过时了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克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摆脱给数十亿人带来灾难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列宁逝世后,季诺维也夫正确地理解和阐释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战略退却的思想,认识到所谓战略退却不是简单地消除战时共产主义的极端行为,不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关于列宁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季诺维也夫认为在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只具有最初步的形式,是所谓粗陋的联盟或者说是“军事联盟”,战争结束后,列宁主张只有建立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才能实现真正的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还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的思想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阶级路线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立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与特征,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必然性,并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发生机制基础上诠释了其周期性,从而形成了其经济危机理论。这一理论为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暂时性、强制性解决,同时为引发更剧烈、更深刻、更大规模、更难治愈的经济危机奠定基础。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特征的充分发展的生产力或将导致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马克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为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特征提供了思想密钥。  相似文献   

19.
第一,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使商品销路突然缩小,生产猛烈下降,工商企业竞争空前激烈。在竞争中,大批工厂和商店倒闭,幸存的企业也不得不缩减生产,失业工人急剧增加。在危机期间,资本家总是力图把危机的重压转嫁给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如解雇工人,压低工人工资,削减福利待遇等,加上危机期间物价上涨,使工人的实际收入明显下降,因此极大地加重了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苦难。例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由于物价上涨率超过收入增长率,加上垄断资产阶级压制工人提高工  相似文献   

20.
李庆 《唯实》2002,(Z1)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初级阶段 ,其显著特点是垄断资本限于国家主权之下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使之进入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高级阶段 ,其显著特点是垄断资本的国际化。垄断资本在全球的发展 ,可以避开在一国发展到顶点后产生的经济危机 ,但却无法回避在全球发展到顶点后必将出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这将从根本上动摇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