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军 《群众》2012,(4):58-59
2011年,面对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省及时发布了《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明确提出传统产业要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传统制造业是无锡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产业,总数达到4万多家。近年来,无锡致力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累了丰富的转型升级经验,为我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1,(12)
正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我省向来不缺少产业平台,从经济技术开发区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再到近年来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这些风起云涌的产业平台构成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但也应该看到,传统产业平台的空间布局较分散、主导产业较多元、管理体制较单一,亟需以传统产业平台为基础,打造代表我省未来产业升级方向的"顶配版"产业新平台,推动空间布局更集聚、主导产业更聚焦、管理体制更灵活,引领我省经济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3.
过去5年,我省全面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动能和质量显著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十四五"发展、实现"十四五"目标,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走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浙江路径。"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制造业升级""实现产业链提升""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体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要素,完善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更好地打造区域"文化+制造业"融合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立国之本,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的8点意见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首位。我省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制造业规模及产业链完备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任务相比,与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相比。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东北地区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提升发展效益、增强质量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制造业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困境,"两难挑战"和"双端挤压"压力并存,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步伐缓慢,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接续支撑能力不足,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区块链新兴产业生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塑人才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东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给我省旅游业带来很大影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省政府及海口、三亚市都适时出台了扶持旅游业应对疫情的一系列措施,对提振行业信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市场供给产生了积极的效果。鉴于疫情过后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建议我省相应出台一系列强有力、行之有效的产业支持政策和行动,转"危机"为"机遇",助推我省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振兴全省经济。  相似文献   

8.
叶慧 《今日浙江》2020,(6):28-29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支撑。近年来,长兴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天花板”,把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作为领跑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兴实体,跑出制造业发展“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兰建平 《今日浙江》2010,(21):30-31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区域经济实现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向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转型升级、工业化发展由中期后半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是带动我省经济健康发展和动能转化的一支重要领跑力量.未来5年,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也是我省中心工作之一.中共河南省委第十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朱卫江 《政策瞭望》2011,(12):44-46
电子商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曾经在人们眼中"虚无缥缈"的电子商务,如今已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我省电子商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成为全国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应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企业优势,努力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既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更好地推动传统产业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一、认真总结深化近年来我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好做法加快发展服务业一直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大力推动,我省服务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比GDP增幅高1.4个百分点,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9.9%提高到2010年的43.1%。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总书记指出了制造业之于实体经济、之于大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其中深意,落实关键要点,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省将继续根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围绕三大工程,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升级工程。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优势传统产业。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提高这些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重抓好一批电子信息、新医药、仪器仪表等领域的项目。三是发挥我省沿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推动一批事关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如石化、钢铁、船舶等项目的发展,打造我省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基地。四是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对我省一些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5.
重构竞争优势在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实践中,"四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出了方向。当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四换"只是其中的主要环节或中心环节,而不是全部环节。我省的"四换"战略,如果从技术范式上加以讨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我省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17,(7):37-38
近年来,宁波市镇海区立足制造业的区位和历史优势,强对接、强创新、优服务,始终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镇海区经济发展根基。'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五年镇海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写入镇海区十四届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对标'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加快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纺织服装业向时尚产业转型,以智能技术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关口,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武汉市委会主委胡树华在全国两会上建议:以武汉为龙头打造先进制造业国家示范基地,为我国制造业全面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胡树华认为,我国经济的转型以高质量为标  相似文献   

18.
正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之一是要建设成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一流湾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培育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新优势,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智能+"正在接棒"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新动能。然而,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制造业产业政策决策者们针对"什么是智能制造""如何升级到智能制造"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形成深入和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罗旋 《人民论坛》2020,(12):156-157
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体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要素,完善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更好地打造区域“文化+制造业”融合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保持制造业的一定比重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重大问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比重存在下降过快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效率和竞争力提升,助推了生产要素"脱实向虚",加剧了"产业空心化"风险,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对此,"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比重应保持在28%—32%的区间,同时还应注重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注重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同区域之间制造业比重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