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从存在意义之追问开始,到此在之思语言之思技术之思等一系列运思中,海德格尔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在技术时代被连根拔起的窘境,表达了哲人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深沉忧虑,并指明了一条现代人被拯救之路,那便是保持清醒的"思"。  相似文献   

2.
萨特接续了海德格尔思想"转向"后对存在何以可能的追问,不仅揭示了被胡塞尔所"遗漏"的基础问题,即纯粹意识何以绝对存在,而且通过揭示人在其焦虑意识中对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本源存在的构造的可能,维护了人在其自身虚化中自由地创造存在的权力。萨特没有遗忘存在,而是开辟出了人创造存在的新道路,海德格尔对萨特遗忘存在、深陷传统形而上学的批评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胡风的主要贡献是以其鲜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而形成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形态;创作主体情感饱满的诗歌观念形态;"人诗合一"的人文思想形态;形质交融、统一的诗美风范形态等.他的诗学思想对七月诗派的构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如何进入海德格尔,近来有“海德格尔与天道”“道家与海德格尔”等文面世,这些文章内容有很多商榷的地方;海德格尔确实了解老子及禅宗思想,但有人据次此却大做文章,殊不知,已谬之千里矣;老子的道生万物之道,与西方的理念、实体是同一个东西,都是典型的存在者,是海德格尔所拒斥的对象;“道”与“存在”不在一个层次上。海德格尔立足于此在之人,路径近似于儒家;其思维模式颇有东方传统的模糊性、整体性、直觉非逻辑性的特征;其为学方法接近佛家的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如海德格尔推崇现象学的“在现象背后一无所有,现象本身即是指南”(歌德语)。  相似文献   

7.
于溟  殷靓 《工会论坛》2010,16(2):149-150
“此在”作为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根本范畴,极具特色地集中探讨了“人”这一特殊存在,指出“此在”在其他一切存在者中具有优先地位。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他以“此在”作为探讨存在与存在者的中介,对此在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海德格尔对“此在”的阐述,具有丰富的哲学探讨价值,同时体现了其对传统人学的巨大超越,我们有必要对他的这一思想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此在”慨念和“此在诠释学”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使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密切关联,和人类的语言相结合,同时实现了由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到伽达默尔“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一种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后期思想中对“根据律”问题的探讨是从存在者之真理和存在自身之真理这两个代表着过去和未来的向度来分别展开的.在前一向度中,从根据律的“严格表述”出发,海德格尔指出根据律乃是严格的主体性原理,因而是近代哲学的决定性原理.在后一向度中,基于对根据律之“通常表述”的重新阐释,海德格尔认为根据律规定着未来思想的任务,它道说着存在与根据的共属性乃是存在之定律.两种真理向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一种“跳跃”成为必然,但对于这种“跳跃”之意义的追问却显示出某种植根于“同一与差异”之问题域中的复杂态势,进而敦促我们去重新思考传统的幽深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视域中的虚无主义概念关联着“存在被遗忘”的实情,于是.虚无主义可区分为:隐蔽的虚无主义和公开的虚无主义。本论文阐释了隐蔽的虚无主义和公开的虚无主义的具体内涵.并论述了此二者在“忘在”、“不思”及“致使本真神圣语言的沦丧”这三个层面上取得了一致和沟通。  相似文献   

12.
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他的很多诗歌中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过"黑暗"这个概念。文章旨在以《美景易逝》为例,通过分析诗中一些含糊词汇的意义,如"绿"、"金"、"花"、"沦落"和"陷入",以及意思最含糊的"黎明",来说明"黑暗"这一概念在弗罗斯特作品里的含义。诗歌以小见大,诗人通过驻足于一个瞬间,这首诗涵盖的是一天,一年,一生,人类历史,甚至是整个宇宙。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女诗人玛丽安·摩尔深受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影响;不过,学界一方面就绘画对其诗歌影响的内部差异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忽视了摩尔画诗与男性画诗的差异。文章试图在讨论现代主义诗歌与绘画共同走向抽象的内在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绘画对摩尔诗歌创作和诗歌抽象的影响,并通过剖析摩尔画诗创作中两种异中有同的观看方式——凝视的抗拒和游离的视线,阐述摩尔画诗及其画诗抽象的伦理蕴涵。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非掠夺性观看”,摩尔的画诗观看模式与“摩尔式的颠覆”相一致——激进而不极端,是既非传统男性的,也非激进女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中的弃妇诗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探析,有助于人民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也有助于理解弃妇诗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促进两性平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英文诗歌在大学英语与文化教学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听诗、读诗、译诗、评诗、写诗等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建昌 《工会论坛》2008,14(2):152-153
在晚清诗歌变革的潮流中,梁启超第一个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先行一步。从他21岁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到43岁在《人境庐诗草》自序小提出借鉴古典诗歌的创作经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追求摆脱传统而又回归传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黄遵宪取得了既高出同时代旧派诗人、也高出同时代新派诗人的杰出成就,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两思"教育),是我们党加强个体私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个体私营经济人士的一次自我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并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温江县工商联党组遵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党组成员进行了学习,成立了县工商联(商会)"两思"教育领导小组,并即时地召开了全县基层分会会长、副会长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提出了在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人士中开展"两思"教育的要求,"两思"教育活动在我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最近,我们以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中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主要面对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救亡图存,二是建设现代国家。这使得"抗日"与"民主"成为当时的两大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正是在对"抗日"与"民主"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探索与回答中,共同举起爱国与民主的旗帜,找到了推动合作的价值纽带,并最终走向相互合作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走向合作的现实依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思想基础得以形成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艺术是保存真理的一种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断追寻本源的过程就是真理呈现的过程。德里达认为这种本源和真理只是一种出于形而上观念造作出来的假象,必须对之进行解构,以破除本源和真理的迷信。对这两种观念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真理与本源、本真存在等都是同一等级的概念,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自论证概念系统,这一系统的完善外貌是假象,但系统中的概念却具有标记的作用,“本源”就是这样的标记。将标记保持为标记,而非如海德格尔那样上升为本源,是一种适当的概念运用。达成这一观念,海德格尔式的“艺术真理”自然就失去了效力。  相似文献   

20.
<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布莱克的一部诗歌合集,这部合集可谓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河之作.诗人在诗中用他"魔鬼般的智慧"给我们描述了人类两种对立的灵魂状态,即天真状态和经验状态.布莱克所描绘的这个辩证统一的状态直至今日对我们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