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贝 《两岸关系》2001,(10):8-10
李登辉与基本教义派反对戒急用忍松绑8月27日,台湾经济发展咨询会议通过了关于松绑“戒急用忍”和开放直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等共识。有关共识的内容是:“将‘戒急用忍’政策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由产业、政府、学术界人士组成专案小组,定期检讨放宽到中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及产品项目,审慎评估可能导致少数核心技术转移或流失项目;放宽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额的个案,以专案审查机制进行风险管理;”“配合加入世贸进程,开放两岸直接贸易、通邮、通讯等业务,适度扩大开放大陆物品进口;整体规划两岸‘三通’,在两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10):4
在台湾当局领导人内外交困,台湾经济持续恶化,引起岛内民众强烈不满和恐慌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开了一个月,于8月26日收场。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冲破台湾当局的阻挠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台湾工商界在内的台湾各界人士提出的“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积极推动两岸通航”的强烈呼声,作为“经发会”的共识得到了确认。李登辉“戒急用忍”的  相似文献   

3.
8月24至26日,备受岛内各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议”五个小组通过了322项共同意见。其中“两岸组”达成的36项共识最受关注,确认将“戒急用忍”政策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配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程,推动两岸“三通”。人们不禁要问,“台独理念”根深蒂固的陈水扁为什么要调整“戒急用忍”?难道他真的要放弃“戒急用忍”,开放两岸“三通”吗?  相似文献   

4.
为了纾缓岛内产业界的压力,也为了打赢去年底的“立委”选战,台湾当局于去年11月初推出了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的政策方案。调整方案出笼后,令各界大失所望。在野党批评所谓“积极开放”,实际上一点也不积极,是一种“松了绑脚捆小手”的做法;所谓“有效管理”,除具有安扰民进党内基本教义派的作用以外,根本不具实质效力;“资金回流机制”,实际上也是违背经济规律,走经济全球化的倒退之路。学术界则质疑这项调整是“换汤不换药”,“有效管理”为名,“管理多于开放”为实,“陈水扁政府如果漠视民间对松绑戒急用忍的  相似文献   

5.
常成 《两岸关系》2001,(6):19-20
民进党执政已满一年,在经济全面不景气之下,岛内企业生存愈加困难,投资祖国大陆成为越来越多台商的选择。企业界向台湾当局建言:放弃“戒急用忍”政策、尽早实现两岸“三通”,是促使岛内经济复苏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6.
主权问题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一年多来,台湾经济快速、大幅滑落,陷入严重困境。随之,台湾掀起大陆投资热,但当局拒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仍然以“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台湾全民迫切期望摆脱困境。于是,台湾当局从7月22日至8月26日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经过激烈争论,最后达成包括有关两岸经济议题的若干共识,提出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但仍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架构,没有一个规范两岸关系、处理两岸问题的基本架构,其政策的…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之后,曾经表示要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在2000年12月31日发表的新年谈话中,提出要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新视野,来处理未来的两岸经贸关系。然而时至今日,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依旧,而且还频频表示,要延缓调整“戒急用忍”政策。这既反映出台湾当局领导人政治立场的顽固,也反映出他对台湾经济问题的缺乏认知。纯粹从经济角度来看,延缓调整“戒急用忍”政策是典型的饮鸩止渴的政策作为。“戒急用忍”政策以政治主导  相似文献   

8.
常成 《两岸关系》2001,(4):41-43
在岛内企业成群结队来祖国大陆寻求发展的大趋势下,台湾当局为了“留住”企业,不断释出要“检讨戒急用忍政策”的讯息,台“行政院长”张俊雄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可立即实施“大三通”。对于台湾当局这种惯用的“拖延战术”,广大台商的反应是:“戒急用忍已经忍了很久了,忍够了”、“若要在中国加入WTO后才实施‘大三通’,根本来不及”。面对货柜转运带来的成本增加,面对不能通汇造成的筹资不便,面对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的压力,台商们在焦急地企盼着:两岸“三通”,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9.
《同舟共进》2012,(1):80-80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11年12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高度总结和评价了中国人世1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此时此刻,读《同舟共进》第12期的专题策划“‘入世’十年:再思开放与改革”,倍觉亲切。专题所发文章,高屋建瓴,鞭辟入里,阐明了如何深化“开放”与“改革”的发展战略与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莉 《两岸关系》2006,(4):14-16
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将是未来两岸经贸政策新思维与新作为”的“新大陆经贸政策”,被舆论称为“戒急用忍”政策的“还魂”。  相似文献   

11.
7月22日,随着台湾当局为纾解岛内经济困境而召集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简称“经发会”)的开幕,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成了“经发会”讨论的焦点。自从祖国大陆提出两岸直接“三通”以来,“三通”问题被台湾当局议来议去已有20余年,也成为两岸关系改善的政治指标。面对岛内6月份创新高的4.51%的失业率和44.2万多的失业人口,两岸“三通”在台湾“经发会”的讨论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1,(4):27-27
两岸共同编撰中国现代史教材 “民进党在岛内执政期间,为推行‘台独’,曾对台湾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大肆更改,还刻意将其分割成‘台湾史’和‘中国史’,以割裂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岛内二次政党轮换至今,依然沿用民进党刻意更改后的教科书,只是给‘中国史’增加了一些课时……”说起岛内的历史教育现状,军队政协委员、北空原参谋长助理林贤顺直摇头。  相似文献   

13.
台湾《联合报》8月15日刊登了台湾“经发会”两岸组咨询委员叶万安致吕秀莲的公开信。信中说,吕秀莲指出,“今天有这么多台商到中国大陆投资把台湾的血本都拿过去,还要强迫‘政府’开放无限制的投资,结果是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统统送到中国大陆去。”这样说法,我完全不能同意。首先,“经发会”两岸组的共识,对大陆投资不是完全没有限制,而是将“戒急用忍”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限制还有,只是增加弹性而已。其次,台  相似文献   

14.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5.
华容 《台声》1998,(12)
近一年来,由于岛内外各种形势的急剧变化,岛内三党的大陆政策都面临巨大压力。三党都有某些重量级人物开始重新思考大陆政策,有的甚至跳出旧思维,提出了新的意见。当然从实质看这些新意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还没有导致各党大陆政策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也不具备促使台湾当局调整现行大陆政策的力度。岛内三党大陆政策的新动向国民党继续坚持“戒急用忍”,但“脱李路线”在大陆政策中开始浮现。国民党的现行大陆政策仍坚持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国两制’”。如李登辉在“国统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声称,现在两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所倡导和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得到了台湾当局的积极响应。美国基于牵制中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扩大对台贸易出口的双重动因,对台湾加入TPP表示支持。而台湾当局出于拓展“国际经贸空间”,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并减少对大陆经济依赖度等多重目的,也积极谋求加入TPP。但是受制于两岸关系的现实以及中美关系的大局,加之台湾岛内经济自由化程度远未达到TPP的要求,台湾当局加入TPP的过程势必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6,(2):84-84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2月27日强行决定“‘国统会’终止运作、‘国统纲领’终止适用”,立即遭到岛内主要政党、团体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相似文献   

18.
从1994年开始,江西省赣州地委统战部在全区党外人士中开展“‘肝胆杯’献良策、作贡献”竞赛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光彩杯’我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竞赛活动(简称“双杯”竞赛),已历时5年。5年中,全区近万名党外人士献策4000多条,其中2800...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台湾内外冲击不断:岛内血案连连,治安持续恶化;政局因“修宪”、“废省”、“内阁改组”、“县市长选举”而跌宕起伏;岛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两岸关系的僵局未能突破,经贸往来因台湾当局“戒急用忍”政策的影响势头趋缓;年初的猪口蹄疫使台损失近16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下半年股市、汇市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双双重挫。台湾当局为捍卫台币汇率动用了近70亿美元,使台外汇储备从去年6月底的900亿美元缩减到12月底的830多亿美元。虽然台湾经济在过去一年受到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但从整体来看,台湾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两两岸经贸合作迎来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筠 《两岸关系》2010,(10):21-22
“十二五”规划是ECFA生效后,大陆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台媒报道:大陆“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会后所公布十二五规划……为统一(2855)、台泥(1101)等13档股票挹注活水,成为十二五规划的起飞股。”从“大陆概念股”,到“‘十二五’规划慨念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