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林钗 《台声》2011,(4):58-60
1981年7月我被借调北京,参加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临时筹备小组、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当年12月第一届全国台湾同胞代表大会闭幕后,我正式调入全国台联联络部工作,至1992年初退休,在全国台联工作了的10年,其问一直从事联络工作。这10年,正是中央对台方针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再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转变时期,我能身处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并为此尽心力,实为欣慰。  相似文献   

2.
何标 《台声》2001,(12):31-31
岁月飞驰,令人感慨。回首20年来我同全国台联的不解之缘、深情厚谊,真是百感交集。1981年全国台联成立时,我正在中共中央党校台湾班学习。举办这届台湾班的目的之一,是为台联的成立做组织准备。1981年12月22日,第一届全国台胞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时,台湾班全体学员应邀参加。全国台联的领导人中,先后有6位在首届台湾班学习;其他学员大多成为各省市台联会的领导。我1985年自原单位离休后,当选为全国台联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和北京市台联第四届副会长。1983年国庆节期间,身为在京老台胞的我,应台联之…  相似文献   

3.
郭平坦 《台声》2001,(12):28-30
全国台联成立20年了。我曾自1985年至1995年连任全国台联二三四届专职副会长,分管联络、文宣、调研工作,与各届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一起,为开拓和推动两岸交流尽心尽力,度过了难忘的10个春秋。一、开展海外联谊全国台联成立的80年代初,两岸隔绝,我们只能与海外台胞接触,然而,海外台胞普遍不了解祖国大陆,存有种种疑虑。我们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地扩大接触范围。1985年6月,全国台联与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在北京举办“大陆与台湾”研讨会,邀请海外的台湾学者70多人参加。邓小平、邓颖超、习仲勋、杨…  相似文献   

4.
我个人自全国台联成立就与之交往,且多次参加过全国台联主办的大型会议及活动,从中我感觉到台联对海外同胞亲如家人,尤其是我们具有共同的理念———“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努力”,且坚信在全球爱国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够成功。自1993年洛杉矶华夏政略研究会成立以来即与全国台联充分合作,共同举办了六届“中华民族之腾飞研讨会”。中华民族的腾飞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虽在被压迫被分裂的情况下,仍然怀抱着这一理念。本着这一共识,1995年我们在洛杉矶召开了第一届研讨会,主题是“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无比欢欣的心情迎来了全国台联20周年华诞。回顾我和台联一道走过的岁月,真是感慨万千。令我最难忘的是,乡亲间的亲情、乡情和两岸同胞的手足情,常常使我激动不已,尤其是在故乡的日子里。那是1997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妇联和全国台联组织的第一个大陆妇女团组赴台访问,我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成员。有了这次旅程,故乡不再那么遥远,故乡的橄榄树已从梦影变为现实。两岸妇女欢聚我们在桃园机场刚出关,台湾妇女菁英联盟理事长黄喜惠带着一群妇女立刻拥上来,给我们戴上美丽的花环,相互热烈拥抱问候,本来大家的穿着打扮就…  相似文献   

6.
郑坚 《台声》2011,(3):50-50
1981年初夏,我还在福建工作时,突接中央调令,调我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的筹备工作。到京后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中共中央贯彻落实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祝福     
《台声》2011,(12):52-59
全国台联帮助我做善事 认识全国台联是在2002年一个海外台商知名企业家到江西访问时。第一次接触,全国台联人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地平易近人,真的是在做连接两岸台胞相互沟通的事,后来我成为台联家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8.
文宗寔  连共文 《台声》2013,(8):38-45
自1984年起,全国台联就率先在海峡两岸开展了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每年都组织台湾岛内在校大学生和海外台胞在校大学生到大陆来开展活动。至2004年,夏令营活动规模发展到了千人。由此,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正式启动,迄今已到十周年,有13000多名台胞青年来到大陆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吴亚明 《台声》2011,(12):70-71
从踏进人民日报社的那一刻起,就跟全国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每一次的采访,当作是一次学习;把每一次的采访,当作是了解全国台联的一个过程。岁月不居,光阴流转。一转眼,全国台联迎来了“而立之年”。回首前尘,展望未来,我愿意给全国台联致以无上的祝福。  相似文献   

10.
须臾之间     
《台声》2017,(4)
正"永恒的是我们,更是每个片刻须臾。"——题记好像还能感受到台湾温润的风。我坐在宿舍,又看了一遍2016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时做的回忆视频,那些相机记录下的片刻须臾,仿佛昨天刚刚在我眼前划过,而此刻,距我参加全国台联赴台青年交流团回到大陆,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从未想过暑假决定参加千人夏令营的那个须臾,会在之后给我带来如此多的惊喜与感动;我更感恩于离开台湾两个月以后,再回忆起台湾的我们与我们的须臾,它们都在我脑海中定格成了永恒。  相似文献   

11.
陈军 《台声》1999,(11)
“一生中的三件大喜事”美国加州华人工商协会会长毛邦杰先生,是作为在美国的台胞代表应全国台联的邀请来北京参加国庆大典的。当毛先生谈起这次国庆观礼的感想时,激动不已地说:“这次阅兵及天安门广场的晚会组织得太好了,太成功了,我作为全美56名被邀请的华侨代表,站在观礼台上亲眼看着一队队威武之师迈着整齐的步伐从眼前走过,一排排新式战车隆隆地从面前驰过,一架架先进的战机从头顶飞过,我从心里感到兴奋和自豪。我一生中有三件大喜事:亲眼目睹了香港回归;亲身参加了新中国50华诞观礼。今年三2月ZO日,我还将赴澳门观摩澳门…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台声》2013,(5):66-71
直到坐在飞往台北的航班上,我先前恍惚的心情才安定下来,脑子里也开始想象此次的行程。 事情的源头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是一个工作日,我正在工位上整理资料,全国台联文宣部宋歌副部长走过来对我说,“刘强,4月你随我参加大陆作家赴台采风团吧,你可是咱们文宣部唯一没有去过的人了。”  相似文献   

13.
陈昭典 《台声》2001,(12):35-36
全国台联成立20年间,我曾3次受其派遣出访,亲身感受到全国台联在扩大联谊渠道,增进两岸同胞的共识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84年7月,我首次作为“全国台联访日代表团”中最年轻的成员随团飞赴东瀛。东京华侨报、台湾省民报事先对此次访问作了详细报道,加上率团的是德高望重的李辰、林朝权两位副会长,还有台盟总部李纯青副主席任顾问,因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当时两岸尚处于严重对峙状态,为避免意外,我驻日使馆派员全程陪同,鼎力相助,日本当局也出动便衣警察暗中跟随,到了奈良还派出警车保卫,真…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94年冬季由台北来到北京,此时的我举目无亲,只身带着个人积蓄开始祖国大陆艰辛而漫长的投资发展之旅。因深知祖国大陆的未来肯定是欣欣向荣、兴盛富强、最具发展的地区,我为自己此生能有幸参与祖国伟大的经济建设并建立自己人生另一番事业而感到兴奋。一个人一切从零开始,立足北京,于1995年4月成立北京京兆商公司,从招聘、训练、市场推展一步步前进。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认识了全国台联宣传部的朋友,经他的协助引见,认识了更多的台湾乡亲朋友。1996年我应邀参加了新春联欢活动,在温馨亲切的联…  相似文献   

15.
焦万曼 《台声》2011,(8):61-63
悠悠往事,岁月如歌。1981年12月22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正式成立。如今作为“台胞之家”的全国台联已经走过了30载。在全国台联工作的近20年间,我曾先后担任文宣部、台胞部负责人。在那些日子里,曾经有很多感动我的故事,我将这些故事撰成此文,一来纪念全国台联走过的30年,二来也从中回望自己走过的这近20年的时光。  相似文献   

16.
全台研 《台声》2005,(1):18-18
7月14 日  全国台联2004 年台胞青年夏令营隆重开营。共有1200 位来自岛内外的台胞青年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如此大规模的两岸青年交流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史中尚属首次。 1月30日  全国台联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七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理事和全国台联机关人员1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梁金泉莅会作重要讲话。 2 月3 日  全国台联分期分批在四川、云南、黑龙江、上海和北京举办“台湾大专青年学生冬令营”活动。共有近200 位来自岛内的大学生参加了本届冬令营。 7…  相似文献   

17.
台联简讯6则     
《台声》2023,(4):33-35
<正>纪斌会见天津市台联一行2月14日下午,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副会长纪斌在机关会见了天津市台联党组书记费巍一行,沟通交流相关工作。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慧一同参加会见。会见期间,费巍对全国台联多年来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并汇报天津市台联深化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台联换届工作进展情况。纪斌对天津台联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天津台联做好换届工作和2023年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表示全国台联将持续加强对天津市台联工作的支持。全国台联台胞事务部部长高伟参加了会见。  相似文献   

18.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9.
陈文娟 《台声》2010,(8):26-27
<正> 能和台湾青年朋友参加夏令营我感到很幸运,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活动。我和另一个同事被分到二团采访。第一天他们刚到北京,全国台联这边以及给他们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好了,舒适的住处和美味的佳肴。在当天晚上7点钟,全国台联还举办了晚会,北京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还准备了精彩的歌舞表演。演出很精彩,台湾同学们看  相似文献   

20.
李哲夫 《台声》2001,(12):32-33
在我珍藏的相片中,有一张是1981年12月28日第一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也就是那一年“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正式成立。当时我正好在天津南开大学为重建中国社会学第一班专业的学生讲课,结束后回到北京。晚上,当时台联的几位领导和一些知名的老台胞一起来到北京饭店看我,并告诉我“全国台联”成立了,得知这一消息的我激动地欢呼起来。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全国台联在此背景下成立,具体展开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台胞政策,在海内外包括台湾岛内扮演沟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