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炀帝开河记》是第一篇以隋炀帝修运河为主题的唐传奇文,但学界鲜有对其文本做具体研究。它颇有古小说风味,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对前朝文学经验有借鉴也有发展,其中不少情节成为后世小说和演义的素材来源,在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应有其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文学表现中的"诗性"是文学现代性和审美性的重要的标志.本文以对"诗性"关键词的解读为突破口,剖析汪曾祺小说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小说《叶落大地》中的主要隐性主题。土地一直以来象征着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霸权,亦是女性为之抗争的目标。在这种隐性主题下,小说以土地为意象对男权文化导致的女性压抑进行反抗与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伴随着女性由"内"到"外"的转变,凸显了以冬莲为代表的女性抗争中的真实处境。但这种反抗与突围,却最终又陷入了男权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从而呈现出女性突围的困境与无奈。  相似文献   

4.
李颖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204-204,206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身上红字"A",不仅具有广泛的文学象征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社会象征意义,对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人生理论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一批出身官宦书香门第、具有较高学历的女青年走上了文学之路,形成了女作家群体.她们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以追求爱情自由为创作的主题,其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自传体特色及强烈的女性个性性别特征和女性主体意识,反映了近代女性从幼稚到成熟的心理历程,不但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女性文学的扩张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文学的核心。公安文学以扬善惩恶为主题,以表现正义法律与人性恶的斗争为主要范围,因而公安文学必须直面人性。警察形象的塑造,也离不开人性。早期的公安干警形象,已初露人性的闪光。到新时期,警察形象明显向人性倾斜。到了二十世纪末,出现了完全人性化的警察形象。未来的公安文学更期待人性之光的照耀。  相似文献   

7.
文学写作作为作者使用文学语言描述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不仅具有富含感性特征、典型化描摹等共性特点,同时还具有更多私人经验。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从确立故事主题到筛选人物关系、扩展推进情节的各环节中,以"重复"的方式不断丰富故事架构,进而用隐喻等方式严格控制小说节奏,从而带给人震撼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8.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开拓了文学领域的双重人格主题。解析杰基尔/海德人物形象及其双重人格对于理解小说本身和社会背景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余人”与“忏悔贵族”是19世纪前期与后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两组著名形象,虽然两者产生于不同时期,但却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本文试对此作一些论证,以求教同仁。一、传统主题“青年贵族的生活和出路,他们怎样洗涤自己,一直是俄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①,这一“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的出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的标志之一。19世纪前期的俄国著名作家,在自己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品中,都重复着一种贵族青年的典型:同名诗体小说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雕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同名小说中的罗亭、还有一个同名…  相似文献   

10.
在屈原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宇宙、神、人、我"历史流程中形成的四大文学主题,它是一种共存状态的整体之美,这是其他文学家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四大主题同流并进,不可避免地渗透与融合,但总体是以某一种为主其他为辅。而屈原作品汇聚这四大主题在诗史上已成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和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看起来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最后在两人的共同协作下铸就了一部银幕经典,一部汇集了所有非凡魅力的电影。所以说改编电影促进了艺术门类之间的融汇与贯通,互相为彼此提供传播的渠道,使文学和电影都得到了公众广泛的认知。姜文在电影里故意淡化了小说里的个人化记忆与情绪,通过对人物形象和部分情节的合理性改编,使电影更具有大众艺术的普遍性与"同情"特征,更加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电影与文学本就是两种不同本质的艺术形式,姜文通过对光线、色彩、音响、符号语言的出色加工运用,使文学作品里的抽象描写更加具象的呈现在银幕上,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影视艺术对于文学作品的一种成就。  相似文献   

12.
《蓝月儿之死》以"蓝可儿事件"为原型,是一部兼具文学色彩和侦查实务的犯罪探案小说。除了让人惊奇的故事情节之外,专业的破案思路和视角也是值得称赞的。这部小说将美国司法制度的沿革和现状、侦查措施的应用、审讯的开展和侦查思路的推演等相关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蓝月儿之死》以"蓝可儿事件"为原型,是一部兼具文学色彩和侦查实务的犯罪探案小说。除了让人惊奇的故事情节之外,专业的破案思路和视角也是值得称赞的。这部小说将美国司法制度的沿革和现状、侦查措施的应用、审讯的开展和侦查思路的推演等相关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修辞方面,《狂人日记》更有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含蕴层面对其隐喻表达艺术进行解读,试探讨其中的人物意象及主题意蕴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15.
法制文学含法制诗歌、法制散文、法制报告文学、法制小说、法制剧本,法制剧本又分为电影剧本、电视剧本、戏剧剧本、广播剧本。21世纪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方向应致力平于深化主题、革新手法、塑典型、提高效果,使法制文学成长为先进的文学之花、文化之化、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正>【编者按】:2015年前后,在於兴中教授的引介下,国内开始有了一定的关于法律地理学(法律与空间)的研究。《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2018年底组织的"法律与法学中的‘时间’与‘空间’"小型学术研讨会大概是近40年来国内第一次有针对性地讨论这一议题;而主题为"法律、城市与地理"的法律和社会科学2019年会及第七届青年比较法论坛(2019)上的"法律与空间"圆桌讨论则是对此的进一步研讨。在著作方面,国内学者朱垭梁的《法律的空间意象性》(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喻中的《法律地理学》(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这两本最为系统。而由国内法学期刊以专题形式刊发这一主题的文章,《西部法学评论》大概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岛》中,维多利亚·希斯洛普选择"麻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为小说主体,讲述主人公伊莲妮一家因麻风病而导致的生离死别和爱恨纠葛,反映了上世纪中期希腊在麻风病肆掠的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遭遇。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如何借由主人公在巨大命运变革前,历经战争与病痛的洗礼,抗争不公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勇敢、睿智、冷静和博爱,从而得出爱是小说最重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上海小姐”王琦瑶传奇的一生写尽了上海四十年的沧桑变化,有人把它归为“城市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有不少学者认为《长恨歌》应归属到女性主义文学的行列,研究视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文中从《长恨歌》主题研究的角度出发,试图归纳出学界对这部长篇小说主题研究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对女性性别魅力的极力张扬是当今中国大陆女性小说的一大特征,它分为故事型小说的外视角"客观结撰"与自叙型小说的内视角"自我剖白"两种表现形态.然而这种在性别魅力彰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主体"地位在遭遇消费性文学接受潮流时,则陷入了无以摆脱的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20.
“黑人妇女文学之母”赫斯顿小说的“黑人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黑人性". "黑人妇女文学之母"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黑人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