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峪村在村支部书记胡万奎的带领下,2004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500万元,上交利税1100万元,人均收入3100元。该村投资45万元修建学校围墙、添置校园娱乐设施、硬化校园操场;投资200余万元兴建煤矿调度楼、培训中心以及办公楼;投资10余万元新建水浇地40余亩。经村民代表大会和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由该村煤矿给村民每人分红2000元。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半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
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同家梁村有人口1153人,耕地600余亩,村办企业为年产9万吨的煤矿,年集体收入100多万元。梁尚春、郭贵生2001年底分别担任同家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那时村里集体外债1000余万元,各项工作停滞不前。为了壮大集体经济,他们两人多次到省城太原办理煤矿手续。经过不懈的努力,2002年8月终于把白土窑矿和黄龙洞矿手续办好,先后投资500余万元,用于煤矿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工程。并把停产了四五年的砖厂通过引资200余万元对外承包。目前他们正在筹备石料厂,投资40至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壮大集体经济,他们计划再上一个生产白石的企业,主要为大同钢厂提供原材料。由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原先的1000余  相似文献   

3.
临汾市马家良村有280口人、500余亩耕地,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人均收入4000余元。该村投资305万元完成  相似文献   

4.
2000年之前,寨子洼村还比较落后,是典型的“三不通”,大部分村民都还居住在破旧的土窑洞里,村上也没有什么致富的经济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500元。看到这种情况,樊海伟的心里也很着急,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制约,村里的贫困情况也没有太大起色。2001年,樊海伟抓住了县里解决农电配网的机遇,组织村民集资40多万元,共投资100多万元,为该村通了电。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浮山县南畔桥村位于浮山县南部,临翼公路主干线旁,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65户、265人,党员11名,耕地528亩。村集体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从1992年至今先后引资1000余万元兴办采矿业,年产值达600余万元,上缴国家利税180余万元;全村年产值68万元,人均收入2560元;2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08,(9):I0002-I0002
多年来,武强县南立车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兴办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村现有村办集体企业4家,组建了衡水立车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武强县荧光粉厂产品质量、产量、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7年,集体实现产值4300万元,利税410万元。  相似文献   

7.
潞城市店上镇河湃村有427户、1655口人,党员58名。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河湃村坚持走“以企带村”的发展之路,使该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每年产值都突破2亿元,人均收入4500多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30万元。该村各项工作连年受到表彰,一跃成为店上镇的“八强村”、潞城市的“十强村”。该村党支部在1997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红旗模范党支部”称号;该村1998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省级文明村”;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爱委会授予“省级卫生村”荣誉称号;2004年该村村民委员会被长治市政府授予“百强村民委员会”光荣称…  相似文献   

8.
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位于长治市郊区小寒山西麓,潞安矿务局腹地。全村有1690亩耕地、340户居民、1351口人,40名党员。现有一座年产3万吨的集体煤矿,人均收4500元。 该村以科技兴农和建企兴村为起点,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搞好煤矿生产的基础上,新建年产5万吨型煤、投资70万元的型煤厂;2002年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洗煤厂,年洗煤  相似文献   

9.
10年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东凌村还是一个负债累累的穷村,村经济以农为主,集体经济收入很不稳定,拖欠银行贷款370万元。如今,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00多万元,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在东凌村的水泥大道上,路旁的木棉花儿竞相开放,格外鲜艳。村子的街头巷尾、茶楼酒馆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村子的变迁和发展,禁不住同声称赞东凌村领导班子的“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夏关锚。  相似文献   

10.
"我村面貌的改变,离不开余荣伟书记的帮助,也离不开交通局、基层办等单位的扶持,他们为我们村实实在在办了一件大好事。”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新平四村村民看到村中的卢四顷桥、广丰桥和卢四顷公路、广丰公路纷纷竣工通车,感受着便捷交通带来的喜悦,满怀感激地说。新平四村位于民众镇东部,全村总人口3010人,总耕地面积4893亩。由于地处偏僻的地区,该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发包土地和经营农业生产项目。长期以来,滞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地制约了村经济的发展。2002年,村集体总收入仅29.5万元。2003年,该村被定为全市12个扶贫村之一。2004年,…  相似文献   

11.
大同市左云县店湾镇雕落寺村方圆22公里,全村57户,人口197人,土地600多亩,所辖地区有煤矿2座,全村人在书记李树仁的带领下,为摆脱贫困迎来了曙光。1982年任职至今,李树仁搞了多项利民工程,解决了吃水难问题,并将雕落寺村建成一座封闭式小区管理的模范村,在店湾镇堪称小区管理化的第一村。以前,在用电管理上较为疏忽,该村每月所缴纳的费用就多达3万余元,一年下来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李书记决定实行“电表分户管理机制”,一户一表,每户由村里补贴10元。这样下来该村一月仅交纳电费2000多元,在电费这一块,每年就省下了30多万元。雕落寺村地…  相似文献   

12.
五里庙村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认真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于2004年有计划、有步骤 地开展了移民并村工作。该村投资150万元修建了 可容纳18户村民的庭院式住宅;投资200万元修建 了可容纳24户居民的单元式住宅;加快对加丰大楼 和第三、四批农民住宅小区的建设。在农业生产 上,全年生产粮食369吨、棉花2吨、油料8吨,总 收入143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54万元,人均 收入4000元;在工业方面,煤炭年产量达到19万 吨,年利润达885.4万元,上缴税金570万元;在 福利方面,每年发给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补助费 各100元。在经济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投资80万元 铺通公路2.7公里,投资5万元绿化了小井沟至村 蕾会的道路;运输、商业、养殖业都有可喜的发 展。全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 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都取得了辉煌成 绩,五里庙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西旺村位于长治市郊区西北部,全村现有404户、1512口人、耕地1050亩。近年来,为实现建设“科学观统领下的和谐美满小康村”的宏伟蓝图,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该村以产业结构调整、拓展村域经济为中心,先后开展了多项工作。首先,投资90万元使9#煤田开采工作全面展开。其次,实施以“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吃水改造工程;创办卫生所、硬化街道、安装路灯工程;投资60万元改造办公楼、修建文化娱乐广场工程。再次, 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建设,先后投资86万元修建教学楼,购置40台电脑,修建 500余平方米全功能体育场和高标准的幼儿园。2005年又投资90余万元新修 12米宽标准水泥路1200米,填沟造地、复垦土地350亩。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小康建设千强村”,2004年被长治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小康建设文明村”。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4,(3):10-11
欧海区的将军村是集体经济管理得最好的一个村,有温州的“华西村”之称。全村995人,集体总资产过3亿元。年上缴国家税收1500—2000万元,村集体年净收入1500万元。由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各项福利越来越好。一是一定年龄的村民劳动就业保险金每月可以补贴800—1200元;二是村民住院医疗费80%给予报销;三是子女上高中,学费全部报销,考上高中者村里奖励2000元,考上大学则奖15000元;四是村民享受福利建房:  相似文献   

15.
坡头村位于阳泉市西郊,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600余万元,全村508口人,2006年人均总收入4900元,村办煤矿2005年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年上缴国家税金12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宋家庄村有2400口人,900亩 耕地,集体建有炼铁厂和铁艺玛钢 厂各一个,安置劳力250名,人均 收入2000元。该村在支部书记兼 村委主任宋怀胜的领导下,3年来 干了几件大事:投资50万元,改造 防渗漏渠道1200米,打深井9眼, 实现了全村农田井河双灌;投资  相似文献   

17.
杭埠河离安徽省舒城县县城约5公里的地方,生出一条汊,人称干汊河,汊河边有个正安村。随河而来的黄砂资源给正安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来了不断的动荡……“正安”不安1994年,正安村投入37万元,与邻村合建一座杭埠河大桥;1995年,正安村又引进外资修建了一座大型围窑厂。谁知在这两件事后的七八年间,正安村却一直难以安宁。建桥时,正安村集体存款还有20多万元,修桥透支10多万元,本可以在以后的砂厂收入中弥补,但到了1995年,村债务却增加到34.3万元,1997年上升到40.1万元。到了1998年初,…  相似文献   

18.
地处湖北省枣阳市北部的任岗村,曾是闻名市、县两级的上访村。用村民们自己的话说,这里曾是:“三乱三多三不通,外加一个闹哄哄”。即干部队伍乱,群众思想乱,社会秩序乱;上访告状人多,内外债欠得多(1400人的村,内外债高达30多万元),超计划生育多;村里水、电、路不通。可从1993年以后,这个村的集体经济积累每年以6万多元的净数递增。1995年人均纯收入达1400元,是1992年的2倍多,全村80%的村民住上新房。是什么力量使任岗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1992年8月,枣阳市钱岗乡党委经过反复考察,果断启用了曾担任过该村村主任的牛荣…  相似文献   

19.
南宋村地处长治县东南山区,全村730户、2732口人,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00元。199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村、农村改革红旗单位、最佳经济效益单位等光荣称号,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宋特色的富民路。近年来,村两委积极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来并举,先后创办了五金厂、制鞋厂、建材厂、机电厂、加油站等企业,吸引外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30万吨的洗煤厂和年产20万吨的型煤厂。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集体福利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投资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20.
西沟村位于长治市郊区的西北,全村共有520户、1982口人,土地面积1200亩。近年来,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欣欣向荣,党员干部团结奋进,群众安居乐业。自村党支部书记李安福上任以来,他带领西沟村全体村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建设小康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制定“发展龙头企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宏伟规划。到2003年, 全村年人均收入达3500元,快步进入小康建设的康庄大道。2004 年该村又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上了500元的养老保险,投资 30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配备了一流的教学设备。今天的西沟村政通人和,工农业蓬蓬勃勃,方兴未艾。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被区委、区政府,镇党委、镇政府授予“经济发展贡献奖”、“模范支部”、“红旗单位”等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