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年前,粟裕写了一首五言诗-- 新编新四军 先遣出江南 韦岗斩土井 处女奏凯还 当年,粟裕曾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对新四军大部队深入江南敌后抗战和振奋大江南北人民群众起来抗日,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正如项英所说:"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钟期光在江南敌后李思贤抗日战争期间,钟期光同傅秋涛,率湘鄂赣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部队转战江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下面叙述的是钟期光在江南抗日的几个故事。料敌如神1938年4月,新四军组建抗日先遣支队,粟裕任司令员,钟期光任...  相似文献   

3.
向敌后进军 1938年4月24日,毛泽东给项英回电:“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项英接电后,和叶挺、袁国平、张云逸等商量再三,终于作出决定:委托陈毅先组织一个先遣支队,出南陵深入江南敌后进入战略侦察。其实,3天前的那个夜晚,项英提出派先遣支队后,陈毅就开始筹备了。他挑选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支队一团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担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三个连,由一、二、三支队的侦察连组成,大多数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战士。每连配备两挺机抢,一部电台,一个短枪排,全支队近500人。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5,(Z2)
粟裕两让司令在我军历史上,粟裕两次"让"正职,当副职。第一次是让华中军区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先是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卫岗告捷;随之相继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同志一起,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新四军东...  相似文献   

5.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告别了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的闽西,开赴皖南岩寺集中。4月28日,由一、二、三支队各团战斗骨干和侦察分队组成的先遣支队,在我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同志的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为一、二支队主力的开  相似文献   

6.
江南捷报频传 7月后,正是江南梅雨季节,淅淅沥沥不大不小的淫雨,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烦恼。 项英却与此相反,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开进江南敌后,虽然人数少,武器差,但指战员们士气高昂,捷报频传,给项英带来无限的兴奋与快慰。 6月8日,陈毅带一支队与粟裕的先遣支队在高淳县固城湖边会合,粟裕向陈毅作了5个小时的汇报,使陈毅对江南敌我友情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1938年1月底,闽东红军游击队13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处主任阮英平)。后经周宁、政和、松溪、浦城和江西境内北上皖南岩寺集中。同年6、7月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陈毅、粟裕、张鼎丞先后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茅山地区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  相似文献   

8.
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坚持不懈地、广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新四军第一支深入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并在韦岗伏击战中打响新四军北上抗日第一枪而旗开得胜的部队,就是粟裕(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  相似文献   

9.
《粟裕下江南》一文,发表在1991年6月26日《文汇报》上,作者粟刚兵。题注说明,此文是《粟裕将军传》一书中的选章,内容是写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向江南敌后地区挺进的一段史实故事。我们几个人,原来都是粟裕司令员的部下,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现文中存在不少错误,其中有些情节,完全出于作者的编造和虚构。我们作为当事人,应当对这些不符合史实的内容作一订正。  相似文献   

10.
卫岗射日     
1938年春,为了向江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新四军军部从各支队中抽调少数兵力,组成先遣队,由粟裕、钟期光率领,4月28日自潜口出发,6月中旬到达南京、镇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1.
卫岗射日     
1938年春,为了向江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新四军军部从各支队中抽调少数兵力,组成先遣队,由粟裕、钟期光率领,4月28日自潜口出发,6月中旬到达南京、镇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2.
以寡敌众“险棋”救险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司令员粟裕毫无睡意,他一遍遍地审查情报,一次次地察看地图。地图上新标出的蓝色箭头直指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黄桥镇。粟裕越看越感到,形势十分严峻,一场大战在所难免。黄桥,是江苏省泰兴县东部的一个集镇,地处靖江、如果、泰县、泰兴、海安5县的中心,周围约2公里。1940年7月29日,新四军苏北部队在陈毅、粟裕率领下进驻黄桥后,使南下攻取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两个月来,抗日形势如火如茶。正当广大军民欢欣鼓舞时,不料国民党顽…  相似文献   

13.
正1954和197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该片编剧沈默君,导演汤晓丹,剧中主要人物由孙道临、陈述和张金玲等扮演。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27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受命组队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27军组建一支先遣渡江大  相似文献   

14.
在华中野战军中,有一支神秘部队——“四中队”,受到粟裕的特别关注.这支队伍没有辜负粟裕的厚望及关爱,为野战军首长掌握敌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当有人称赞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时,粟裕总是谦虚地说:“功劳的一半要归‘四中队’.”那么,“四中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让栗裕如此器重和高度评价呢? 粟裕责成朱诚基组建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 粟裕作为人民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员,之所以屡打胜仗,是与他高度重视对敌情的了解和研究,重视情报部门的建设分不开的.粟裕指出:“侦察非常重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反之,则屡战屡败.侦察的手段有观察、窃听、询问、战斗、捕捉俘虏、组织秘密而普遍的侦察网等等.侦察的内容包括查明敌人的番号、数量、武器装备、政治情绪、战斗力状况、行动企图、技术兵种之所在、后方组织状况以及地形和居民情况等等.侦察要确实、详尽,要不失时机地报告侦察所得情况,要注意正确判断,不要被敌人蒙蔽.”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是一支骁勇善战、有着光荣战史的英雄团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团挺进江南,是开辟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锋;东进北上,黄桥决战逞英豪;南下苏南,威震敌胆称劲旅;西出浙西,称雄于天目山区抗日反顽战场,被苏浙皖人民誉为新四军“老虎团”  相似文献   

16.
粟裕,名多珍,字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树脚村。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将,后人对其革命生涯有这样的概括“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有军事奇才之称。  相似文献   

17.
淞沪杭战爆发不久,上海、南京先后沦陷。1938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的具体部署,粟裕、陈毅、张鼎丞先后率军进入江南,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苏南各地的秘密社会也纷纷打起“抗日”的旗号,迅速发展起来。它们盘踞一方,拥有一定的势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武装力量。因此,如何争取、收编和改造这些秘密社会,不仅关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党史文汇》2010,(7):55-56
"敌进我进"的军事方针是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扭转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局面,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键  陈枫 《党建》2005,(11):42-43
在中国的抗战史中,有一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直接指示的艰难环境中,这支部队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中将这支部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支部队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2003年底,在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之际,广东惠州罗浮山下建起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为又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命令侵粤日军就地投降5508名烈士用生命铸辉煌金秋,我们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只见广场一…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5,(10)
<正>红军游击改编为新四军不久,国民政府即命令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南,企图使新四军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消耗殆尽。根据中共中央和新四军的指示,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队挺进江南,实行战略侦察、寻机歼敌,后又率二支队重挫日伪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将计就计组建先遣支队国民党军几十万兵力没有抵抗住日军进攻,相继从上海、南京、杭州撤退,刚成立的新四军主力开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