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共利益是私人利益的聚合或代表,是一种表现为共同的内我和共同的形式的私人利益,是一种个人能够从中获得价值的利益,同时私人利益能够部分自动地实现公共利益,互相实现的私人利益促进了公共利益的产生。但因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私人利益并不必然导致公共利益,甚至会违背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两者呈现出既统一又矛盾的紧张关系,达致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一个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和把握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本着公平兼顾的原则,积极平衡协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关系,依法保护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有效缓和、化解当前现实社会中因各种利益冲突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实现整个社会有序和谐、充满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BOT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及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是政府借私人融资建设和经营力量兴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方式,且该私人和贷款方从投资中获利。为此,政府与该私人作为项目发起人设立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特许权协议兼顾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利益和私人利益,是二者妥协的产物。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许权协议应定性为经济合同,这样比较有利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李蕉  刘安卿 《党史文苑》2009,(12):59-60
土地征收中最突兀的矛盾无疑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碰撞,而目前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这种撞击显得有些异常,公共利益被滥用而私人利益得不到伸张.因此,必须明确的是,公共利益应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私人利益为终极追求与归宿,在行政征收中须准确把握这两点,从而有效地回归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及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谦 《学习论坛》2008,24(1):78-80
从世界范围看,环境信息范围正在呈现形式多元化和内容扩大化的趋势.然而,在环境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涉及不同利益的冲突,而规定环境信息公开的例外则是协调的重要路径,只是这种私人利益之间、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是由环境公共当局在自由裁量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防止利益冲突的公权力制约——以反腐倡廉为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乃康 《探索》2011,(5):63-66
利益冲突的多发区域主要在公与私的边界,具体场景是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临界之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交汇盲区。防止利益冲突的权力基本价值在于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具体表现为公共性、正义性、制约性。基于存量政治资源,输入增量政治资源,建构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的机制,是当代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公权力制约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公共利益“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条与第二十二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条宪法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方面的内容,但是,却显示了这样一条法律原理,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趋关心的话题: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怎样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区别是什么?公共利益的行政法意义是什么?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利益的行为呢?由于宪法和法律并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说明,作为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利益”问题,已经和必将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既保护隐私又接受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八小时之外”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论怎样监督,都不能侵犯被监督对象的隐私权。隐私权是什么?隐私权就是自然人保有和维护自己的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人格权。隐私是什么?隐私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众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者他人不便知道的私人信息,如私人电话号码、收入等;当事人不愿他人干预或者他人不便干预的私人活动,如私人交往、私人去向等;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者他人不便侵入的私人空间,如卧室、书包等。可见,隐私的范围是广泛的。但是,隐私必须是与公共利益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