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伦理学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批语》)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是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精神之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内容,以主观之道德律为表现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在五四启蒙时期具有极强的心理感召力和时代意义,为他日后的伦理学、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芳 《党史文苑》2005,(11):35-37
《〈伦理学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批语》)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是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精神之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内容,以主观之道德律为表现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在五四启蒙时期具有极强的心理感召力和时代意义,为他日后的伦理学、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优秀成果的结晶,其特质是指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伦理精神。在反思人类伦理思想史并且直面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以批判精神为武器、以自由精神为灵魂、以实践精神为目的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伦理思想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为思考现实伦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当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根本特质,研究事关人类命运的现实伦理问题,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当代生态伦理学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之处,使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创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析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构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陈独秀在实践中开始思考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初时的“劳农专政”思想,逐渐演变为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的认识。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称之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1879—194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将。他的思想体系是庞杂的。本文想择其一个侧面——爱国主义作一简单剖析,并从这一角度探讨陈独秀发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拥有深厚博大的思想内涵,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现代深层生态伦理学的价值整体性、层次性等涉及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思想理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思想内容,并且运用独特的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刻的论证。发掘中国古代哲学有关的思想内涵,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宇宙价值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层次性,理解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发现人的价值地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转型,客观上导致了个体道德价值内在困境,用"困惑"来言说规范伦理学的现代情境已经成为某种言语习惯。无论在逻辑意义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后果论"和"义务论"都是规范伦理学理论形态中两条重要路线。然而现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人性、个体与类、价值追求的再发现与不断的道德选择过程,因而"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互补性复合伦理制度在当代伦理发展中也逐步显示出其价值困惑。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经济伦理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和丰富发展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前夕,是这一思想萌芽时期;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是这一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建国后,这一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探析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当今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永 《唯实》2012,(3):38-40
陈独秀致力于伦理思想革命,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陈独秀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从政治视阈转向社会视阈,由此开始关注劳工和社会革命。此后其对"中国问题"重新定位,并在寻求解决之道中走向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顶级的世晃学术大师,罗尔斯的思想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社会等方方面面,在伦理思想方面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诚然,罗尔斯也是一位伦理学大家,<正义论>就是在八十年代被作为外国伦理学名著译成汉语的,2003年<道德哲学史讲义>也被译成了中文.综述一下中外学者对罗尔斯伦理思想的探讨,对深化罗尔斯伦理思想的研究、完善罗尔斯的整个思想体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功底的政治家和诗人,毛泽东结识了不少文化人,或与他们有文字之交,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世间留下不少佳话。毛泽东和胡适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五四运动前后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转而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的回忆:"《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文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著述传世的国学学者。他的学术生涯始于研究"小学"(即文字音韵之学),又以殚精竭虑著述《小学识字教本》未竟而终。本文作者于"五四"运动90周年、陈独秀逝世130周年之际,从巴蜀书社库存中乞得这本陈独秀晚年倾主要精力、历经数载、最见功力的绝笔之作,如深海中探得一枚砗磲大海螺般,喜不自禁——开卷阅读,能见字蕴珠光;阖卷聆听,如闻血涌红潮。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相似文献   

15.
毕晔  姬海新 《世纪桥》2011,(17):23-24
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实践很好的结合,更是对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不断批判、继承的结果。以人民为本是其体系的核心,公正与民主构成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的道德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政党伦理评价原则,这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无产阶级政党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毛泽东五四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名人,他们都曾经亲身经历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并对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也都对这场运动、对五四精神有过阐发与说明。比较一下他们五四观的异同,分析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无神益。一、陈独秀、毛泽东都肯定五四运动的巨大功绩。1919年10月12日,陈独秀出席《国民》杂志成立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致词,谈到了五四运动:“窃以为此番运动,实为国民运动之嚆矢,匪可与党派运动,同日而语”①。…  相似文献   

17.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始终围绕着救国救民的主题,通过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反复比较、批判和分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原因可以概括为:青少年时代奠定思想基础;五四前后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扬弃";五四前后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怀着沟通中印文化、复兴东方文化的愿望来到中国发表演讲,却引起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这种误读的产生,不仅由陈独秀的社会经历与思维方式等个人原因造成,而且还源于泰戈尔思想和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文化氛围影响的结果.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还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钱玄同先于陈独秀执教于北大。当陈独秀应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也因之落户北大。这就使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因新文化运动而志同道合。钱玄同自称是《新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而称陈独秀是"这几年来的真正优秀分子之中,思想最明白的人"。  相似文献   

20.
父权缺失是陈独秀现代思想形成的社会学渊源之一。"年幼丧父"的人生境遇不仅改变了陈独秀接受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早期的思想形成。在父权缺失的人生背景下,青年陈独秀最终逸出了传统"父权"伦理疆界的局限,进而又依托多种新学资源完成了自我思想的蜕变,走上了一条由"反叛旧文化"到"创造新文化"的人生实践道路。陈独秀因"父权缺失"而形成的现代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政治领域内思想框架的构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