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印度遇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和部分地区的洪水之患,加之政局不稳,给1987—88年度印度的经济蒙上了阴影。农业收成大幅度减产,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减慢。1987—88年度国民收入预计只能以1—1.5%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仅比上年度增长0.9%。但是,与1979—80年度旱灾年国民收入下降4.7%、价格上涨17—18%相比还不算太糟。下面谈谈1987—88年度的经济得失及1988—89年度经济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0—51年度为58.91%,1960—61年度下降到53.57%,1970—71年度继续下降为46.56%,1980—81年度占39.32%,1986—87年度占36%左右。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尤其1966年开展绿色革命以后,一些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有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贷的发展是印度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政府都重视农业投资,除“一五”计划外,直到“七五”计划,农业费用一般占计划总费用的20%到25%左右。但是,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51年度到1985—86年度平均占46.87%,1986—87年度仍占36.9%。可见,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印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农业的计划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信贷。一、农村信贷的来源和类型独立初,印度农村信贷主要由私人高利贷者所控制。1949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收归国有后,积极从事农村信贷发展工作,1951年8月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对农村信贷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马里经济结构调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以来,马里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到实施结构调整战略的转变。自1988年起,马里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一系列协议,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重视粮食与出口创汇农作物的生产、实行国营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私有化、实行金融改革,以及对外贸易自由化等政策。马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粮食、棉花和黄金增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但结构调整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马里经济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一、自由化、私有化政策产生的背景八十年代中后期,巴基斯坦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变得突出起来,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是国家财政赤字剧增,内、外债务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从1981—82年度的171.74亿卢比、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3%上升到1987—88年度的577.18卢比、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6%,1988—89年度仍为600亿卢比,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7%。联邦政府内、  相似文献   

6.
自齐亚·哈克1977年7月执政以来,巴基斯坦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时快时慢,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成绩是显著的。自1978年至1985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国家摆脱了吃粮靠进口的困境而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以经济成果而论,在南亚各国中尚无一国能够与之相匹敌。迄1986年年6月30日为止的1985—86年度,经济情况仍属良好,农业发展较快,工业稳步发发展,出口外贸有所改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各为  相似文献   

7.
印度自独立以来,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粮食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5000万吨增加到1995—1996年度的1.91亿吨,除自给自足外,每年都有少量粮食出口。这一成就同印度农业科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一、缅甸1996/1997财政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 据缅甸政府公布,1996/1997年度(自1996年4月1日至1997年3月31日)缅甸经济增长率为5.8%。按1985/1986年度不变价格计算,1996/1997年度国内净产值与服务业产值计划指标为726.83亿缅元,实际完成705.86亿缅元,完成原计划指标的97.1%,其中生产部门增长6.2%;服务部门增长6.3%;贸易增长4.4%。在国内净生产和服务业总产值中,国营企业占22.8%;私人企业和合作社企业分别占75.2%和2%。缅甸国民经济各部门完成计划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4—85年度是印度经济计划发展中两个五年计划的一个分水岭:是印度“六五”计划最后的一年,是衔接“七五”计划的一年。拉·甘地为首的新政府在国会里以压倒的多数取胜而组成。全面的客观的科学地评价印度这个财政年度的经济情况,比通常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04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预计达8.2%。新财政年度已过半,头季度GDP增长率达7.4%。尽管由于国际原油涨至每桶50美元,西南季风雨量减少13%以及约7%的高通货膨胀率,印度国内外的主要机构将年度增长率调低到6-6.5%,但是总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前半期,亦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统治的最后四、五十年间,印度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从1900—01年度到1945—46年度的45年间,印度实际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1.2%,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0.3%,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2%;而从1950—51年度到1980—81年度的30年间,上述三个增长率依次为3.5%、2.8%和5.7%。后30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前45年年均增长率的2.9倍、9.3倍和2倍。应该说,同独立前相比,  相似文献   

12.
五年前我们曾对印度经济的前景进行了乐观预测,不出所料,八十年代下半期印度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指标。激动人心的迈向“千福年”的九十年代来临了,印度经济前景如何?我们仍不悲观:九十年代,印度经济仍将稳定持续增长,也有可能出现印度经济的繁荣! 一印度经济经过40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摆脱了“贫穷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正向“成熟阶段”前进。 (一)农业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印度农业经过“土地改革”和“绿色革命”,在七十年代末,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1985年商品储备粮高达2,800万吨。1987—88年度,印度遭遇百年未有的特大干旱,但未出现粮  相似文献   

13.
一 1990—91年财政年度,印度经济陷入困境,其一表现在发展大起大落。开始的几个月,由于新上任的维·普·辛格政府在拉·甘地政策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工农业生产势头强劲。前两个季度,工业增长率达到较高水平,第一季度高达12—13%,第二季度比较稳定。4月增长率为11.5%,5月达到最高点,超过14%,8月份也为10.5%。农业获得了好收成,农业产量突破了1989年的水平,全年粮食产量在1.75亿吨—1.785亿吨之间,其中大春作物约为1.01—1.02亿吨,小春作物约为0.745—0.765亿吨。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1,(2)
本文试图对印度电力工业的发展问题和电力供求状况作一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一 80年代印度电力工业的发展是迅速的。从1979—1980财政年度到1989—1990财政年度,电力装机容量从28,448兆瓦增加到64,000兆瓦,这还不包括用户自己的(即非商业性的)装机容量。人均电力消费量从1979—1980年度的134千瓦/小时增加到1987  相似文献   

15.
印度财政部长S·B·恰范于今年2月底分别在印度人民院和联邦院作了印度1989—90年度财政预算的报告。报告的中心内容是减轻贫困,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在农业方面,在强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降低谷物借贷利率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企业的重视。财政部长恰范在报告中宣布了一项在全国120个落后县实施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职业计划”,旨在增加农业人口的就业机会,争取实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每个家庭提供至少一个就业机会。预计在本财政年度内,农村发展、社会福利、粮食生产和衣料生产的总开支为937.4亿卢比。在工业方面,通过放开对水泥和铝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的限制、增加出口来刺激工业的  相似文献   

16.
《南亚研究季刊》2003,(4):77-7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指出 ,“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 ,是要等中国、印度及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 ,才算到来”。因此对印度经济发展 ,特别是对印度经济发展前景的研究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了。实际上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印度开始实行经济改革以来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进入 2 1世纪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速 ,2 0 0 3- 2 0 0 4年度下半年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超过 9%。印度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文富德研究员 ,积 2 0多年潜心研究之专著成果《印度经济 :发展、改革与成果》 ,于 2 0 0 3年 1 0…  相似文献   

17.
越南自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成绩显著,特别是农业领域粮食生产突飞猛进。1988年越南粮食产量达1900万吨,第一次实现粮食自给,结束了多年进口粮食的历史,1989年粮食产量突破加剧万吨大关,至今已连续7年粮食稳定增产,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泰国之后的第三大米出口国。越南为何能在短短时间里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这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本文还要进一步分析,在成就后面存在哪些问题,对类似的发展中农业国家有何借鉴意义。一、越南近二十年的粮食发展状况越南是个农业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5%,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18.
在印度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及在人民生活里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历史问题及科技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还有着许多不同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诸如农作物品种繁多,农业发展对气候的依赖程度高,小农经济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些特征不仅曾经在印度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给印度经济的发展历程以重要影响,而且仍将对印度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深刻影响。因此,研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不仅对研究印度农业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整个印度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本文仅就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若干特征作一初步探索,以为深入研究有关印度农业乃至印度经济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9.
(一) 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们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严峻的挑战。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初级产品价格趋于下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利率高昂,造成出口收入锐减,国际收支赤字大增,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特别是菲律宾和新加坡的经济衰退情况尤为严重: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由1984年的8.2%下降到1985年的  相似文献   

20.
印度1995—1996年度财政预算杨文武在每一财政年度(即从每年4月1日起至下年3月31日止)印度政府的财政预算是政府计划下一财政年度收支的一种政策措施。通过预算收入,集中财源,预算支出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90年代的印度正处在经济政策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