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浙江省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会承办,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分论坛"中国浙江地区与韩国友好交流国际学术会议暨崔溥漂海登陆530周年纪念会"2018年5月17~20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杭州市举行。本次会议以中韩海洋文化与交流为主要议题,以维护中韩两国友好和平环境、促进民间交  相似文献   

2.
江迅 《新民周刊》2012,(18):34-35
自本世纪以来,一场通过建设海洋保护区,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名义进行的"新海洋圈地运动"悄然兴起。近来,亚太海域波诡云谲,在南海诸岛,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针锋相对;在钓鱼岛,在苏岩礁,中国分别与日本、韩国唇枪舌剑中国这些对手背后。  相似文献   

3.
李桂瑶 《当代韩国》2013,(1):93-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真正地得到保护和传承,与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部门以及作为传承主体的传承人对各自义务的履行态度和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韩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山夏布织造"为例,分别从评审公正性以及经济利益侧重性的角度出发,对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建立一个相对公正、透明的监督与审核机制来保障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希望韩国的非遗经验与教训能给中国非遗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1994年中韩海洋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太平洋学会、韩国亚太和平财团以及青岛市政府等单位共同发起的“1994中韩海洋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研讨会”于1994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韩国著名政治家、韩国亚太和平财团理事长金大中先生首次...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中韩友好交流事业,推进中韩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山东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蓬莱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8月20~23日在蓬莱市共同举办了"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三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首尔国际论坛共同举办的首届"首尔-北京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外交学会卢秋田会长率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首尔国际论坛会长、韩国前外长韩广洲、外交学会会长卢秋田与中国驻韩国大使宁赋魁分别致开幕词,首尔国际论坛理事长、韩国前总理李洪九等韩国政要和学术界、经济界知名人士,外交学会副会长王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汝信、中国前驻韩国大使张庭延等40余人出席论坛.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与会代表就朝核问题、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与东北亚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已解密的韩国外交档案为研究建交以前中韩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资料。建交前中韩间的人员往来主要在经贸领域,但出于了解中国和搜集中国情报等的需要,韩国在十余个驻外机构里设立了"中共担当官"的职位,与中国外交官进行接触。建交之前,体育和学术交流限于国际体育赛事和国际机构主办的学术活动,中国没有与韩国举行双边的体育、人文交流活动。中韩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非政治接触",实际上离不开政府和政治,也推动了双方政治方面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当代韩国》2014,(1):1-1
正《当代韩国》满心喜悦地迎来了20岁生日。20年来,作为中国唯一一本专门研究韩国的刊物,《当代韩国》已经发行了79期,完整地记录了中韩建交21年来学术研究的全貌,是中韩两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为加强中韩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庆祝《当代韩国》创刊20周年,2013年12月7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主办,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协办的"《当代韩国》创刊20周年,中韩人文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海涛 《当代韩国》2014,(4):125-128
正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左右传人越南,公元4世纪传人韩国,公元6世纪传人日本,以中国佛教为核心,以越南佛教、韩国佛教、日本佛教为受容国,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东亚佛教文化圈"。就传播方式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主要是中国佛教,更准确地说,在前近代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传佛教,为此东亚佛教文化圈亦可称之为"汉传佛教文化圈";就传播内容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文化产业近年在全球的崛起引人瞩目,特别是以韩国影视剧为带动的文化"走出去"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可谓产生了韩剧的"中国效应"。通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新一轮"韩流"热潮,可透视出韩国在国家、企业、社会等层面引导、关注与参与文化产业的深度与广度,从中分析出韩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因,并对中国观众接纳韩国文化的程度与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指出韩国文化产品对中国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精准掌控、文化创意的高度发展、竞争机制的完善,是韩国文化产业得以大步迈向中国市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韩国的"中国学"与中国的"韩国学"的研究趋势比较为讨论内容。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中国学"一样,中国的"韩国学"也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界的新兴学科的分支。在韩国,"中国学"已经作为最重要的地域研究分支得到巩固。在中国,"韩国学"虽不能与美国学或日本学等相比,但也正成为重要的地域学分支。这不仅是两国发展趋势的反映,也是两国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了韩中两国相互关系的发展,而且在两国学术上也具有开始从与过去确实不同的角度认识关于对方重要性的意义。两国这种关于对方国家的研究,与民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一起,促进了两国人民关于对方国家的理解,扩大共有知识,对长期的新的文化特性的构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出现的研究成果的特性以过于特殊化的意义。一定要利用这些分析现在的研究趋势与解决将来的问题点的资料的研究分析。然而,有必要对目前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研究成果的偏重性与偏差的问题予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日期:2007年2月2日(星期五)11点 参加者:金夏中,韩国驻华大使 金武焕,弘报官(宣传参赞) 金石重,国际交流财团中国支部所长 朴宰雨,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当代韩国>韩方主编 金烨,<当代韩国>中方副主编 地点:韩国驻华大使馆接待室 韩中两国政府把韩中建交15周年的2007年定为"韩中交流年".<当代韩国>为了回顾韩中两国间的交流,了解今年的交流计划,决定采访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和中国驻韩大使宁赋魁.以下是韩方主编朴宰雨采访金夏中大使的内容,其中,有关朝鲜核武器的问题,是2月13日以后补充回答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期: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参加者:宁赋魁,中国驻韩大使 李熙玉,成均馆大学教授,<当代韩国>韩方编委 地点:中国驻韩大使馆接待室 本刊<当代韩国>为了纪念韩中建交15周年,了解"韩中交流年"的交流计划,分别现场采访了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先生和中国驻韩大使宁赋魁先生.以下是李熙玉编委采访宁赋魁大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强并立日趋明朗,中国从海上走出去和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力度和速度几乎同时加大,两国的海上交集、碰撞日益激烈。21世纪初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基本清晰,都有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要,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都是国家战略设计。但是中日两国海权的国家战略设计在孕育时间、思维基点、海洋经济基础、历史责任和未来追求上有很大的差别。"海洋强国"与"海洋立国"在国家战略目标、海权方向、治理体系上都有无可避免的碰撞。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从本质上讲是中日两国的抱负冲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做国际体系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15.
鱼与熊掌之兼得──韩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访问过韩国的人对那里山清水秀的景色和国民对本国文化遗产爱惜、保护有加的风气大概都有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古代的一段墨、一块砖,不但考古学家视若珍宝,就是那里的国民,也都懂得珍惜爱护。众所周知,韩国和中国一样,都是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两国都有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桶、敦煌壁画、故宫、古观象台、乐山大佛、永乐大典……韩国的汉城南大门、昌德宫、庆州佛国寺、石窟庵、八万大藏经、高敞支石墓群、李朝实录等,尽管两国文化遗产的外形、规模、形成年代不同,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韩国同属儒家文化圈,上海与首尔同为国际性大都市。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上海与首尔交往密切。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韩两国交流日益频繁中,上海与首尔也加快了交流的步伐,在经济的开发与投资过程中,上海与首尔的都市文化呈现出互动之势,这对于加强两国之  相似文献   

17.
青岛是中国内地韩资企业最多的地区,被称为"韩国对华投资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抓住了韩国国际资本转移的有利机遇,目前,青岛与韩国之间已经建立起多领域、高层次和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格局,成为中国城市与韩国友好合作的成功典范。本文阐述了青岛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青岛与韩国经贸合作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案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桂瑶 《当代韩国》2015,(1):94-100
韩山夏布自20世纪60年代被选入韩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韩国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护与活化政策。本文不揣浅漏,以笔者对"韩山夏布织造"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韩国政府针对韩山夏布的保护与活化政策进行考察,分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在非遗保护与地方经济活用过程中实际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伊藤博文政府为了建立"东洋和平"和西方势力抗衡,主张在韩中日之间开展合作。但事实上这种主张不过是把当时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秩序合法化的说辞。针对这一点,安重根、安昌浩、申采浩等韩国独立运动家指出国家正处于丧失国权的危机之中,在对日本主张的"东洋和平"进行批判的同时,强调只有在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独立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东洋和平"。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合并韩国以后,申采浩、朴殷植等韩国独立运动家在指出日本合并韩国的非法性的同时,还强调韩中日等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主张韩国的独立有利于"东洋和平与世界和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柳麟锡在强调韩中关系在东北亚的重要性及中国作用的同时,还提出了韩中日三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朝着共生关系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代韩国》2012,(3):130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1919~1949)石源华蒋建忠编著2012年4月/298.00元/ISBN978-7-5097-2994-6本书研究内容自1919年韩国"三一"运动爆发直至1949年韩国驻华代表团成员撤离中国,涉及韩国独立运动的三大系列在中国的活动及其与中国朝野的关系,并全面考察了中国北洋政府、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其他党派和著名社会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