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曾经急于求成,盲目求纯,以为单纯凭主观愿望,依靠群众运动,就可以使生产力急剧提高,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 ——摘自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的报告 十三大召开之时,我来到河北省徐水县。人们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历史定位清晰准确,才谈得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性把握.切实从具体国情出发而非从本本出发,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质上的"已经是"和在量上的"还处在"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真正"对立统一"的"辩证的社会存在",才能有效回应和剔除诸多错误倾向,以促进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现实,是有其量和质的两重规定性.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今天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前的那种"全球化"有着根本的不同.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今天的"全球化"因其运动的时空范围的不同,至少可以区分为三个相互连接、依次递进的阶段.正是在这个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对峙双方力量消长的过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急剧而广泛的变革.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今天的"全球化"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考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选择,是各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根本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应着力从宏观调控政策、分配原则、加强农业地位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说纯与求纯     
在诗的意境里,在小说家言中,在至上至高的玄理内,纯乎又纯的东西确实是很动人的.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说:"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赤方是精".这至圣至精的境界何等完美呀!可憾,千百年来的历史验证却很扫这位先哲的兴,非但至圣至精的境界无从领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格言倒反是颠扑不破了.可见,说纯容易求纯难,难就难在全部真实的世界不由人的臆想所支配.正如"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的赤免马只能在小说里窥见,现实生活中,晋人刘超"须纯色牛"则"市不可得"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维所遵循的辩证思维模式实质就是抽象思维和意象思维的辩证统一。从获得相互独立的抽象概念再到形成"许多规定性的综合",意象思维使分离的抽象概念规定与整体的思维结构形式相统一,它还是把握理论内在意蕴所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此外,意象思维具有非自觉性的特征,认识和肯定意象思维的非自觉性将使理论自觉的内涵拓展为感性、理性两大层次。对理论自觉感性层次的考察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这一命题的展开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1956年开始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当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主要表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到首要地位;在生产关系上盲目求纯,急于求成,以致于20年间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反思中,…  相似文献   

8.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学术界有各种观点.有的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思维,有的说是"总体性哲学",有的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是与"斗争哲学"不同的"和谐哲学",有的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哲学领域,其辩证思维的发展所呈现的是一条曲折前行和螺旋演进的线路。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到"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提出;从对"合二而一"的批判,到"斗争哲学"的流行;从"系统辩证法"的建构,到"和谐辩证法"的出场,辩证思维在注定经过若干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行程之后,终于冲破形而上学的种种束缚而进入一个多维多样的辩证思维之境。总结和反思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华和谐思维的智慧特色和辩证方法的本质特征,促进全民族思维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云1957年提出了"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的理论."相适应"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背景,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对反冒进与批评反冒进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思,能够使我们看到,提出坚持"相适应"理论与自力更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相适应"理论是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客观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左传》载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历代学者训释"则以观德"皆聚焦于"则"字,且以后世的道德观念训释前人,不甚恰当.西周初年"德"的观念更为重要,"德"既源自上帝、祖先神又开始与积极主动之"敬"的观念相融合.周公"则以观德"是"仪式刑文王之德"的产物,周公所制礼乐(礼则)源自文王虔敬上天、恭敬人事而形成的"德型"."德"为"则"之根源,"则"为"德"之具体落实.周公制礼作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制度典礼(礼则)落实文王之"德型",由此永葆天命.从文王树立"德型"到周公"则以观德",世俗化、人文化的礼乐制度逐渐成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与手段,政治秩序、社会准则与思想文化的道德化发展路向亦由是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12.
"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重大原则.这一论断的提出既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和现实任务,同时又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共建共享"思想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闪耀着辩证法的智慧和光芒,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袁宝菊 《理论探索》2005,1(5):11-13
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从辩证视角、真理视角、人本视角深化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札记之一: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研究辩证法,特别重视对过程问题的研究.在毛泽东看来,事物在本质上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在联结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经过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因而矛盾运动是一个由量变经过部分质变到达根本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中揭示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事物总是以过程存在,事物的根本质变是新过程取代旧过程的变动.在毛泽东留下的哲学论述中,诸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在组织部长,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坚持培养哲学思维,掌握辩证方法,坚持学好辩证法,善于用好辩证法,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在工作要求上,既要能够懂全局,又要善于管本行 懂全局、管本行,是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应当注意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伞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这两对唯物辩证法重要范畴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从思想史和形态学视角来看,自辩证法产生以来现已形成多种样态:从变易、转化、生成的辩证法,到归谬、对话乃至共相的辩证法,再到超越抽象知性的消极否定辩证法、积极肯定的思辨辩证法,以及唯物辩证法;经历了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论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思维的斗争、辩证法的历险。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出辩证法,并创造性地将其改造为历史(实践)辩证法、劳动和生产辩证法;恩格斯则创立了自然辩证法。但第二与第三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们"却遮蔽和遗弃了具有革命本性的辩证法,以卢卡奇为奠基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担当起从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再次拯救辩证法的使命。然而,在拯救者被拯救的过程中,在总体性原则下,由于辩证法的可理解性只被限定在历史领域,单纯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同时,却否定了自然辩证法。"两个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重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而且彰显出自然辩证法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变革工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物,因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而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培育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当然,领导干部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流行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理论而存在。辩证的否定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对于马克思而言"否定"现状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或者说政治的任务。只有从学理上厘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授课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初学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极大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西方近代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但在"天朝情结"和"以夏变夷"观念误导下,清初学者由"会通"滑入"索源",提出了"西学中源"说,把"中西会通"转向乾嘉时期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盲目推崇,从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中"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生 《理论探索》2003,2(5):17-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关键在"求",邓小平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