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设计存在先天性缺陷.在此制度基础上,1980年代金融制度创新出现了异化:既有制度创新过剩,金融衍生产品过度扩张,杠杆效应无限放大;又有制度创新不足,金融衍生产品蔓延,监管缺乏无所约束,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避免或减弱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打破对游戏规则制订权的垄断.  相似文献   

2.
爆发于去年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人们在关注美国金融危机究竟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同时,也在思考美国政府庞大的金融拯救计划,终将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快速蔓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经济体再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冲击——外部需求明显收缩,出口大幅下滑,工业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停产、半停产数量骤增,就业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金融危机,给予世界金融发展及危机治理政策理念创新新的挑战,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创新在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改变着金融体系结构,带来了经济的迅速繁荣,但也要重视合理的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本刊特在“参政论坛”栏目开辟“越南金融危机”专栏,希望广大党员积极投稿,为抵御金融危机建议献策,本期首先刊发农工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三位委员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使我们迷惑于金融创新究竟是一把怎样的"双刃剑",更严重的是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透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可知次贷危机并非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银行等相关机构为追逐暴利而弱化风险控制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罪魁,政府监管不力和错误的货币政策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祸手。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创新,而是一场刮遍全球的信用风险。中国的情况跟美国不同,目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金融产品过于单一,金融衍生品基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是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中小企业等经济领域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在金融脱媒使银行体系作用降低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直接金融工具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中国不能停滞金融创新的脚步,应根据中国的情况选择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高等教育同样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宗合 《辽宁人大》2009,(2):42-43
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价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陷于次贷危机核心区域的美国及欧洲经济影响深重。这场危机给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那么,全球金融危机离百姓生活有多远?百姓生产生活正在或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问题.至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11.
崔建周 《前进》2009,(8):55-5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给同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我省国有企业资源能源型的产业特点,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大、更明显,面临的挑战更严峻。金融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紧紧抓住市场倒逼机制,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转化为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是一个明智而富有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金融相关比率、股票交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货币和准货币增长率、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占GDP的百分比等四个指标衡量金融虚拟性,对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和中国的银行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和英国的银行危机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到,金融虚拟性是一把双刃剑,银行脆弱性与金融虚拟性相伴而生,具有正向功能和和负向功能。只有充分认识到金融虚拟性的负向功能及其影响的严重性,加强金融监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虚拟性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促使金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体系的“免疫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缘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制度建设完全脱离。近二、三十年来,金融创新及相关的衍生产品蓬勃发展,但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却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一方面,金融投资过于依赖数量化模型,理论假设与市  相似文献   

14.
黄炎 《岭南学刊》2011,(6):95-98
美国政府出台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方案应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期望借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和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我国应从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我国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和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前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我国房地产业在本轮的金融海啸中受到的冲击比较明显。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沈阳房地产市场却保持了相对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本文试图通过探求目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预测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沈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反思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逻辑发现,由美国房价下跌和基准利率的上升所直接引爆的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主要在于:次贷证券化及各种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引致信贷危机演化为资产价格危机;而盯市定价规则、动态信用评级及其银行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等金融系统内在的"过度顺周期性"恶化资本市场危机;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风险资产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的行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市场陷于无序状态,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全球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使得危机由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由消费型国家向生产型国家最后向资源型国家传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次贷危机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自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迄今为止仍愈演愈烈.2008年9月,危机进入一个新高潮,从困扰美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毫无疑问,这次危机必然会对中国宏观经济以及国民财富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否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胜刚  费婧蓉 《湖湘论坛》2009,22(5):76-80,99
自从人类社会从货币经济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完善的信用制度对于一国经济的贡献至关重要。然而,信用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维护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准则与规范,也是衍生和放大金融泡沫与危机的催化剂与平台。美国次贷危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信用风险”的内涵,给各国的信用制度建设敲响了警钟。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全面分析信用制度与金融泡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表现,能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金融海啸波及整个世界,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北京市影响较大,目前北京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两岸金融合作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愈演愈烈,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甚至衰退趋势。海峡两岸都属于外向型经济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共克时艰,解决长期困扰两岸经济关系的大陆台资企业融资困难和两岸货币兑换与清算等问题,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