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那个火红的七月,在上海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楼房和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也照亮了位于东南沿海的八闽大地。1925年春,福建建立了共青团地方组织,1926年仲夏组建了中共地方组织。从此,福建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2.
1921年那个火红的七月,在上海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楼房和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也照亮了位于东南沿海的八闽大地。1925年春,福建建立了共青团地方组织,1926年仲夏组建了中共地方组织。  相似文献   

3.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福建的广泛传播,福州、厦门等地涌现了一批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青年,从而为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在党团中央的指导下,1925年4月前后,福厦共青团地方组织成立;1926年4月前后,福厦党的地方组织成立。这是福建最早的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4.
1921年那个火红的七月,在上海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楼房和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黑暗的旧中国,也照亮了位于东南沿海的八闽大地。1925年春,福建建立了共青团地  相似文献   

5.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初,福建已有两个团支部,即同年4月初成立的福州团支部和6月中旬成立的厦门团支部。这两个团支部,领导和推动了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福建五卅反帝斗争。这一斗争浪潮对于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的发展,以及中共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福建地方组织已走过了74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不平凡的历程中,经历过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也经历过执政党地位的严峻考验。在新的形势下,认真总结和吸取福建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实现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福建地方党组织自1926年创建之日起,便努  相似文献   

7.
“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及中共广东区委的指导下,福建各地普遍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地方组织,从此福建人民革命斗争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从五卅运动爆发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努力组织工农群众,并领导福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人民中有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西桥镇西桥村振成巷32号(原16号)。 1927年12月4日至5日,中共福建省地方组织的负责同志,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党中央指示,为推动福建革命运动,在漳州召开福建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9.
孟东 《党建文汇》2002,(6):30-30
罗明与谢小梅的爱情 罗明,又叫罗善培,福建龙岩人。1895年生,1925年入党,长期在福建西部地区进行建党与组织农民斗争等工作。1927年任中共闽南特委书记。1928年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1933年,因所谓“罗明路线”而被撤职,后调往中央党校任教务处长。长征出发时.罗明的妻子谢小梅和其他女同志一起被分在了干部休养连。遵义会议后,罗明被任命为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历经12年编著的《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省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继《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之后我省党史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一福建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简称)是从福建民联(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福建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1945年10月,民联在重庆正式成立后,福建籍国民党民主派、老同盟会员丁超五、刘通等参加民联。随后,他们在福建秘密发展组织,丁超五先后发展了丁日初、刘朝缙、林(钅监)修、吴从征等人;刘通也发展了林大绥、陈齐碹、林浩藩、刘侠任、管长墉等,建立了福建民联地下组织,负责人是丁超五和刘通。1948年1月,民革在香港成立,许多地方民联组织均合并于民革,福建地下民联为便于单独开展工作,暂未和民革合并。此时,民革中央主席李济  相似文献   

12.
党的组织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福建地方党组织从1926年创建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后,福建地方党组织根据古田会议精神,在检查和总结过去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党的组织建设新要求,并且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地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并且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明灯照亮苏加坡──毛泽东在上杭苏加坡刘宝联1929年的10月,毛泽东随同闽西特委机关从上杭城来到古田的苏加坡村,指导地方工作40多天。苏加坡村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毛泽东的光辉足迹。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当传达员毛泽东十分关心干部的培养教育。有一次晚餐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7-27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福建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由于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化三改"的历史任务,在执行福建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福建的工业建设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初始的步伐。195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和“地方工业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方针,决定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化任务主要是发展有资源优势、见效快的轻型工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有许多工作可圈可点,居于全国上游,而窃以为福建地方党史的研究与编纂可以说是名列全国前茅.这次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纂、林强研究员历时12年主编的<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的出版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一)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先后在福建建立了地方组织。早在一九二二年秋,我党就开始酝酿筹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到了一九二五年春,共青团组织分别在福州、厦门建立起来。四月福州成立团支部,六月厦门团支部亦已建立。到了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团组织的基础上又分别成立了中共福州地委和中共厦门干事会。我地方党、团组织成立后,忠实地执行统一战线的方针,除了发动全省的广大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外,还积极帮助国民党发展左派组  相似文献   

17.
张瑞强 《党史博采》2008,(11):52-53
这是一个神秘而又传奇的地方——东瞻岱岳,西倚太行,北通京津,南达殷墟,一个村庄,犹如凤凰似地坐落在一片黄土地上。孔子曾途经这里讲学,播撒一片智慧之光,照亮了沃野村庄;盛唐时这里建了个万通寺,佛事频频,香浓火旺。  相似文献   

18.
正当全省上下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举办《八闽丰碑--福建革命英烈事迹展览》,回顾福建党的历史,宣传福建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这对于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福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自从1926年第一个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建  相似文献   

19.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著,林强研究员主编的《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集中了几位党史研究骨干用了数年的功夫写出的110多万字的学术巨著,是社会科学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从全国各省来说,是走在前头的.中共福建地方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它自己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福建是中国革命老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源地之一.中共福建地方组织,不愧是先进的有战斗力的堡垒,广大党员是信仰坚定富有坚韧力的战士.这里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以后,不管革命斗争多么艰苦、残酷,而革命的火种始终未熄,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革  相似文献   

20.
拜读林强同志主编的《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深感这部长达百万字的巨著,由于作者经过广泛的收集资料,写成既具有丰富史料,又有可读性的学术著作,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这部史著在史实方面还存在有若干不准确的记述。笔者抱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与后人负责的态度,认为有提出商榷之必要。本文限于篇幅,仅就《中共福建地方史》第一编《中共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及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的若干重要史实提出如下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