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那是1998年年底,我来到县人大机关上班的第一天,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送给我的“见面礼”是:一摞子的《人大建设》杂志。从那以后,我一有时间便如饥似渴地读起了这些被同事们视为良师益友的《人大建设》来,常常是废寝忘食,夜不能寐。一个多月下来,我把60多本《人大建设》逐字逐句通读了一遍,100多页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了6本,剪贴文章及精彩片断100多篇。  相似文献   

2.
看到人大建设杂志社举办的“我与《人大建设》征文启事”,我的心头不禁为之一热。到人大工作五年来,我是伴着《人大建设》杂志一起走过来的。其中为文的辛酸苦辣以及从编辑那里受到的启迪和教诲,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3.
我是1990年结识《人大建设》的。那时,她的刊名还不叫《人大建设》,而是叫《河南人大通讯》。从那时起,我就注意收集,一期不少地存放在办公室的档案柜里。这一摞摞杂志,不仅记载了《人大建设》与时俱进的坚实步伐,也浴入了我热爱人大,献身人大,宣传人大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4.
在星罗棋布的期刊市场上,真正能够成为我工作、学习和生活园地的.惟有《人大建设》杂志这家刊物。因此,我想借《人大建设》杂志版面的一角,谈谈我与《人大建设》结下的情缘。  相似文献   

5.
《人大研究》促我研究人大杨三波虽然我常在《人大研究》的前身《甘肃人大》杂志上发表“豆腐块”.但我仍然对人大工作有许多不甚明了之处。当我还沉浸在“豆腐块”所引起的沾沾自喜之中时,《人大研究》以她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的眼前,并把我带人了一个更加广阔、更为多...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28日,笔者在《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上看到:河南省的《人大建设》杂志在11月1日在京举办的期刊界规模最大的博览盛会一中国期刊展上大放异彩,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新闻出版署署长石宗源的赞扬。这是对《人大建设》杂志社一班人开拓创新、辛勤工作的肯定。作为《人大建设》的一名忠实通讯员和读者,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衷心地向它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一直想动笔给《人大建设》编辑部写点什么,以表达我对《人大建设》及其编辑们的感激之情。恰在此时,我收到了“我与《人大建设》征文”通知,使我非常激动,倍增信心,我深深地感谢《人大建设》及为《人大建设》而辛勤耕耘的编辑们——我的知交和良师!  相似文献   

8.
更名启示     
徐颖 《辽宁人大》2006,(1):48-48
我是2004年转业到人大工作的一名机关干部。习惯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旅生活,初到地方,一切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新鲜。记得刚来的那段日子,由于业务不熟悉,我非常痛苦。忽然有一天,我从同事那里得到一本刚刚出版的《辽宁人大建设》。吮吸着它的墨香,游览着琳琅满目的特色专栏,我立刻喜欢上了这份杂志。每到新刊出版时,我都像一个新郎热切地等待他的新娘一样,渴盼着一睹它的芳姿。一年来,《辽宁人大建设》已成为我的一块精神家园。我徜徉在这块丰泽的田园里,尽情地沐浴着思想的阳光,吸吮着知识的甘露。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时间的年轮,人生所经历的人和事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其中能如(《人大建设》及其编辑们这样令我刻骨铭心永远不会忘记的,并不很多。如今,正值(《人大建设》杂志公开发行10周年之际,由此引发的令我感动的一件件往事,又真真切切地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0.
《人大建设》全国公开发行已经5年了!值此纪念杂志公开发行5周年之时,我和许多读者一样感到高兴,也特别向杂志社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承蒙《人大建设》杂志编辑部的关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以及我自己定期都可以收到赠阅的杂志。每次收到杂志后,无论工作多忙,我们都会抽时间把杂志里的文章细细地读一读。借此机会,作为《人大建设》多年来的一个忠实读者,我想对杂志提几点希望。第一,《人大建设》杂志应当热情讴歌人大建  相似文献   

11.
正25年栉风沐雨,《人大建设》茁壮成长。一滴滴工作人员的汗水浇灌着"这棵树",一个个读者的渴盼化作尽态极妍的花环,环绕着"这棵树"!广袤的中原大地,正因为有了"这棵树",才出现了一树缤纷、一地相思,读者思恋、大众喜欢的景象!我对《人大建设》杂志情有独钟:每到订阅报刊的季节,我总是要自费订阅《人大建设》杂志,从而  相似文献   

12.
5年来,在我办公室案头上经常摆放着一摞《人大建设》杂志,它像良师益友一样,指导着我不断前进。1995年,我由乡党委副书记改任乡人大主席。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工作不过是摆摆形式、走走过场的“应景文章“。我也曾想:自己从一线到二线,应付几年就退休。接手后,我在人大办公室资料柜里搬出了从1992年以来收存的《人大建设》杂志,准备翻阅翻阅,以便能说点行话,应付一下场面。谁知打开一本一看,立即就被吸引住了。我接连看了一篇又一篇,读了一本又一本,不几天的功夫就把几十本刊物阅了一遍,有的文章甚至读了几遍。《人大建设》像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的办公桌上,始终摆放着最新几期《人大建设》杂志及往年的《人大建设》合订本。在工作空闲之余阅读《人大建设》,是我学习人大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成了我的爱好之一。通过阅读《人大建设》,我不但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及时了解到全省乃至国内各地人大工作的动态,还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可以说,是《人大建设》架起了我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与《人大建设》结缘,还是我到新郑市人大常  相似文献   

14.
<正>我与《人大建设》杂志结缘是在22年前。1995年7月,18岁的我从平顶山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一所小学教书。在那所偏僻的乡村小学,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报刊对于我来说是难得一见的稀缺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所在村的村委会主任家中见到了一本《人大建设》杂志。上面登载的文章顿时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村委会主任是区人大代表。《人大建设》杂志是区人大常委会订阅的,每个代表人  相似文献   

15.
“这本杂志办得有点好哟,看一看嘛!”同室一位前辈热情地把书递给我,当时我有点漫不经心。老实说,我一向认为人大刊物政治性强、理论性强,惟有可读性不强.但当我看完手中的2008年第2期《公民导刊》后,我的观念被颠覆了。我迫不及待地上网去搜索该杂志。  相似文献   

16.
正"《人大建设》杂志上有你的文章啊!"同事一见到我,就欣喜地拿给我看。我接过杂志,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看到我写的《推进法治建设鹰城在行动》刊登在杂志上,喜悦的浪花在心中激荡,久久不能平静……一年多过去了,那一刻的欢喜情绪依然记忆犹新。我是人大新兵,2015年3月调入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自2006年公选进入公务员队伍,我一直在其他系统工作。综合岗位多年的锤炼使我对干好新工作充满了期待。可是,我很快就发现,工作方法虽然是相通的,业务知识却是要从零开始的。人大工作的程序性强,工作  相似文献   

17.
程军 《人大建设》2002,(9):44-45
我是两年多前脱下军装,进入商丘市梁园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一名新兵,记得刚到机关上班的第二天,办公室陈主任一摞厚厚的《人大建设》杂志递给我说,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政策性都很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做好人大工作。这些《人大建设》杂志对你尽快进入角色是会有帮助的,拿去看吧。  相似文献   

18.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各自治州、市人大常委会,各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2005年度,阿克苏地区人大工委、鄯善县人大常委会、喀什市人大常委会等22个地、州、市、县人大常委会,在《新疆人大》杂志的宣传和发行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先进单位。《坚韧利剑击“美梦”》等15篇稿件,积极宣传自治区的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评为第四届《新疆人大》杂志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新疆人大》杂志社对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给予通报表彰,现予以转发。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认识《人大建设》杂志是在2000年的秋季。那时,我刚刚调入许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作为一个从事人大工作的新兵,我把这份担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的全省惟一公开发行的新闻刊物当作一位无声的老师,每一期都要仔细研读。读到精彩处或者需要加强记忆的地方,我便用笔在文字下面划上曲线。“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这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吴家麟(宁夏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宪法学家):《人大研究》办得很好。出月刊本来就不容易,还能保证每期有较丰富的内容,更属难能可贵。贵刊提出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人大学”的建议,是很有远见的,我举双手赞成。愿《人大研究》杂志倡议建立的“人大学”,能够很快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 程湘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总编辑):《人大研究》杂志开展“人大学”建设的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鲁士恭(山东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副研究员):值此国际风云急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挑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制度尖锐碰撞的形势下,甘肃《人大研究》编辑部围绕着建立建设“人大学”这一政治理论界、人大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举办笔谈会,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意义颇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