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青岩的骑龙村周钟瑄,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任台湾诸罗知县,他教民稼穑,兴修水利,传播文化,开发台湾之功不可磨灭。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在《台湾通志·列传》中为他作传。  相似文献   

2.
<正>第三届"黔台会"的举行,巩固和扩大贵州与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成果,促进贵州与台湾各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开创黔台两地交流合作新局面。8月17日至19日,第三届贵州·台湾经贸交流恳谈会在贵阳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和各类协会代表与贵州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代表围绕大数据、山地农业、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文化旅游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深度讨论,开创黔台两地交流合作新局面,促进贵州与台湾各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很少关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但近来马英九表示要重新肃清民进党的历史观,让台湾的教科书进入我们的视野。在"八年抗战"这章中台湾版教科书简单地讲述了上海、忻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看民进党的成立和国民党开放党禁,台湾逐渐进入7竞争性政党政治时代,当代中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形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变,台湾政党政治在经历了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和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两大政党集团对峙的"二元化多党制"之后,"两党制"格局已渐次清晰.针对台湾政党政治轮流坐庄的特点,大陆方面既要致力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效机制,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促进国家最终统一,还要充分估计到台湾竞争性政党政治对大陆造成的影响,为两岸的政治性谈判早作预案,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5.
杨淑娟 《共产党人》2006,(19):52-55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  相似文献   

6.
台湾印象     
正"去宝岛台湾看看"是我多年的愿望。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去台湾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台湾究竟是什么样的?很想亲眼去看看。刚刚退休,带着对宝岛的向往与疑惑,我就匆匆踏上了"台湾环岛游"的旅途。飞机正点降落在桃园国际机场,导游阿海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稍稍平静下来,"各位家人们,您知道我等你们多长时间了?"大家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多小时吧?""我等你们都60多年了!"一句幽默的对话让大家非常激动,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拉近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葛壮 《实事求是》2016,(5):30-34
自从台湾在新世纪伊始的2000年完成了历史上的首次政党轮替,在台湾政权大位上掌控权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黯然下台,并且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又因为相当诡异的"3.19枪案"而让民进党再次执掌大权以来,在陈水扁为首的贪腐势力作祟下,台湾社会经济经历了整整8年的沉沦,以蓝绿双方阵营恶斗不断的政治乱象也在进入本世纪后愈演愈烈。2016年,民进党党魁蔡英文再次通过政党轮替登台,与台湾地区这些年来日渐凸显的所谓"台湾主体意识"紧密相关。本文就此话题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俾人们多视角地增加对两岸情势发展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8.
蒋经国对台湾问题的思考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经国调整"大陆政策"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又是在十分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形成的.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一举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公开介入台湾问题,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使得海峡两岸陷入分离状态,并且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良好形势.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以来,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两地开始从常态化的经贸往来逐步走向深入合作携手共进。多彩贵州风走进台湾,富士康等台资企业先后到贵州投资兴业,以及2013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和2014年贵州(贵阳)台湾名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成为黔台合作深入推进的历史坐标。从经贸数据来看,两地贸易呈现  相似文献   

10.
"两会"以来,大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大部制改革"了。在海峡对岸,台湾版的"大部制"改革,也备受关注。台湾的"政府组织再造",是指"行政院"相关机构的整合撤并。从1990年代末期就开始着手规划。经过22年的讨论与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自2012年元旦起分段实施。精简"米虫"1949年国民党撤台以来,台湾"中央行政机关"的组织架构一直维持大陆时期的八部两会的建制;进入1970  相似文献   

11.
正我计划今年5月去一趟台湾,不料从3月的反服贸开始,台湾"学运"不断,4月爆发的反核四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友人劝道,彼岸"学运"一波接一波,想等他们消停再去,可够得等。其实这些"学运"多以请愿为主,即使是涉及大陆的反服贸,也不会对大陆游客造成影响。于是,我按原计划出发,踏上了台湾之旅。在台期间,确实感受到"学运"  相似文献   

12.
台湾长期以来一直以低失业率为由,无视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直到90年代中后期,岛内失业率急速上升,居高不下,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政治危机,台湾当局才开始兴办失业保险。但初创阶段的失业保险体制的诸多缺陷显然无法抵御目前日趋恶化的失业风潮。一、日益严重的台湾失业风潮长期以来,台湾的失业率一直平稳地维持在1-2%的安全线以内,但是从1994年起,由于受到岛内经济景气因素及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失业率开始逐渐上升,尤其是2000年下半年民进党当政后,经济景气度恶化,失业率和失业人数迭创新高,"台湾进入高失业率时代"已成不争的事实。1993年,台湾的失业率仅为1.45%,失业人口12.8万人。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09,(10):11-11
4月21日,风和日丽,春意暖心.贵阳美术馆展厅人潮涌动,喜气盈人.为期5天,主题为"图说多彩贵州,展示跨越发展",彰显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健康生活情趣的首届"习洒杯"贵州领导干部摄影展在这里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4.
台湾公营企业是当代台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台湾当局通过公营企业主控台湾经济命脉,赋予其政策性任务、制约其经营,使之形成独特的运行机制.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进入经济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公营企业的地位亦随着民营企  相似文献   

15.
南开大学台湾硕士博士协进会不久前在台北正式成立。为了解大陆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台湾许多产业的中高层干部,先后进入大陆的大学校园学习研究。到目前为止,选择到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的台湾各界人士已达二三百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台湾金融、经济界的翘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移民社会逐渐由定居社会转化,移民之间的关系出现一定变化,逐渐进入一个互相融合、互为渗透的新阶段.文章从"福佬客"的形成、民间信仰的融合、民间习俗的调适以及婚姻血缘的互通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台湾福佬与客家两大族群在冲突中接触、交流,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史上最偏心遗嘱"近日在台湾诞生。这份遗嘱中,"台湾船王"张荣发将自己价值500多亿元(新台币)的财产和家族企业全部留给二房之子,大房的子女们则连名字都未提及。张荣发1927年生于台湾宜兰苏澳,1968年创立了长荣海运,从一艘旧货船出发,历经17载奋斗,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队,成为"世界集装箱航运之王"和"海上皇帝"。  相似文献   

18.
近期.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后.台湾岛内选情渐趋明朗。从选民倾向来看,尽管目前台湾民众对于参选的两党和候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不满.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蓝营或许会以微弱的优势获胜。  相似文献   

19.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抵制"台独"的最深厚力量。为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再三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岛内统独各派也纷纷打着民意牌。那么,台湾人民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意识是台湾社会意识的主流,这就是统一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日看点     
《当代贵州》2014,(14):10-10
正赵克志参观2014贵州(贵阳)台湾名品博览会5月3日上午,刚刚率团从台湾参访归来的省委书记赵克志来到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参观了2014贵州(贵阳)台湾名品博览会,并与台湾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会谈。赵克志说,"参访台湾和参观此次博览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贵州和台湾在经贸、农业、旅游、文化等方面交流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我们愿意和台湾各界携手努力,共同深化双方合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文/图本刊记者李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