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地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建》1999,(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1978年12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实现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宪法。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如果说在这封信里还没有明确批评“两个凡是”的话,5月24日,邓小平在谈话里,则说得几乎不会使任何人产生误解:“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  相似文献   

3.
<正>伍修权,1908年3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他戎马生涯几十年,几度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参与机枢、筹划大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叶剑英曾称赞伍修权“文武双全”。他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院校建设的开拓者之一,还是我军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4.
博览链接     
邓小平南巡中的几个细节10年前,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同志,自始至终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和细节。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1992年1月19日,按原定计划,小平同志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旅途劳累,他抵达深圳第一天上午是安排休息的。因此,省市负责人见过面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家休息都走了,只剩下我搞秘书长工作的不能离开。想不到小平同志进房子不一会就出来对我说:“到了深圳,坐不住啊。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吧。”这看出他十分迫切的心情。我说,其他人都走了…  相似文献   

5.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站在重大的历史关口,叶剑英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他力排众难,助邓小平东山再起;他乘专机搭救胡耀邦,举荐其再"入阁";为完成"两弹一星"伟业,他三邀张爱萍出山……"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1969年12月,因"战备疏散"到了湖南的叶剑英,向前来探望的王震了解因同样原因到江西的邓小平的生活状况,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林彪叛逃之后,叶剑英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工作。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叶剑英在邓小  相似文献   

6.
陈利明 《湘潮》2004,(4):43-45
粹碎“四人帮”后的头两年,由于存在“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党的工作呈现出徘徊的局面。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针对“两个凡是”,他向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致信,果断地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也是邓小平去世五周年。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回眸中国的百年沧桑,更加感受到邓小平的伟大。江泽民同志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民的心声。邓小平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深刻的思想家,又是一位具有非凡魅力的伟人:他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一生“三落三起”,坎坷曲折,但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忍。邓小平在治党、治政、治军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非凡魅力,为海内外广泛称道:这是一本专门介绍、解读邓小平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书,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本刊现将此书节选连载  相似文献   

8.
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书记处平均年龄达到60多岁 1978年12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这时他已经73岁。在奋力工作的同时,他和叶剑英、邓小平等老同志,都对干部“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的迫切要求下,邓小平同志恢复了原来的职务。在决定恢复他职务的中央全会上,他讲了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在深切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今天,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崇高  相似文献   

10.
《党史天地》2009,(6):81-81
1976年10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7日.叶剑英向邓小平传递了“把四人帮抓起来了”的消息,邓小平为之惊喜万状。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4,(8):26-27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展100周年。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为我们精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并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他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是: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是来自于对实践的高度总结,对我们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始终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理论建设、学习宣传、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50年代中后期以来,先后由“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发展到“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而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文化大革命”,过分甚至极端错误地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大损失。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活动才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79年叶剑英同志在国庆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随后邓小平等同志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的学习,结合我区人才人事工作,谈一些粗浅体会。三代领导人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指导我们做好人才人事工作的总方针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必须善于使用干部”。他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提出:“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时隔半个世纪,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经典论述,深感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首先把人才问…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七年四月,当个人崇拜的余波仍在震荡时,邓小平同志就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责任感,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给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五月二十四日,邓小平同志在同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明确  相似文献   

15.
论实干精神     
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主席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江泽民同志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16.
论实干精神     
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主席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江泽民同志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17.
文萃苑     
《先锋队》1998,(5)
文萃苑邓小平的棋事趣闻据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回忆,朱德、彭德怀两位“老爷子”下棋时,常会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此时只要邓小平在旁,他就会出来当“裁判”。对邓小平的“裁定”,朱德一般比较服气,彭德怀则是心里服,嘴上还不肯服,往往会这么来上一句:“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8.
鞠开 《世纪桥》2012,(6):18-19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总结的一个缩影。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一功呢?这里仅从提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大召开前夕,即将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约见张爱萍,提出想让他当军委秘书长。在一些人看来,这可是天上掉“馅饼”,巴之不得的大好事。可是,张爱萍虽深感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但以他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认为能够胜任的工作绝不推辞,而对于自己认为不能胜任的,也不勉强接受,绝不从个人的升迁名利上去考虑。于是,毅然向邓小平同志推荐了罗瑞卿同志。他说,罗瑞卿比较合适,他曾干过一段时间秘书长,很会做协调工作。   张爱萍同志是我军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从他主动“让贤”,使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  相似文献   

20.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