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获奖背后     
正前不久,我突然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你发表在《当代贵州》的文章获奖了,证书和奖金已寄你单位……"原来,2014年4月,我采写老支书杨国武的稿件《老支书的最后一次会议》几经编辑老师修改后,刊发在《当代贵州》2014年第19期上。后来,经过编辑老师的推荐,文章又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一次意外之喜,其实,我更享受采写过程中的精彩,更在意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也更喜欢品读《当代贵州》的人物报道,从中汲取灵  相似文献   

2.
"杨书记,你不能撇下我们而去啊"!村民们围着又一次昏倒在工地上的杨学成泣不成声:"杨书记是为我们累倒的!老天爷哟,你可要保佑杨书记,我们的大桥还靠他……"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横》2009,(4):26-29
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最后一次手术、最后一次刮脸、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周恩来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最后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正"八次国家级的奖项、山花奖单项最高奖……"谈起所得的荣誉,杨新平十分谦虚,只有谈到烙画时,他才会露出骄傲的神色。来到第九师一六四团杨新平的工作室,不大的工作室整整齐齐地陈列着大大小小的画作,每一副画作都在诉说着兵团的特殊故事。杨新平的烙画情结源于在老家和爷爷生活的时光,那时看见民间艺人,用烧红的火钩在门脸上勾画一些简单的花鸟图案,非常喜欢,于是利用闲暇时间模仿烙画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5.
中山装     
《学习导报》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6.
中山装     
《新湘评论》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不甘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三次"围剿"的惨败,于1932年秋开始推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谋略,他得意地称之为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的"新战术".从第四次"围剿"到第五次"围剿",国民党推行的这种"政治围剿"步步深入到接近革命根据地的所有地区,给红军和根据地广大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谁是蒋介石"政治围剿"策略的始作俑者?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人物,他就是蒋介石"三顾茅庐"得到的"奇士"杨永泰.  相似文献   

8.
永恒的生命     
陈兆安 《党课》2009,(3):106-107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平凡却伟大,普通但感人…… 我是在一次慰问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仪式上认识他的,他叫朱关辉,37岁,高挑的个头,白皙的肤色,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他也是来参加捐助的。重要的是他并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而是一个生命时间所剩不多的癌症患者的身份。未想到的是,我与他的这次谋面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豪言,没有壮举。简单、澄净的人生,不断前行的坚实步履。"为人正直一生无愧,办事公道浩气长存。"同事们说,这正是共产党员杨井岗一生的真实写照。带着未尽的理想和追求,杨井岗走了,同事眼中的"老黄牛"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家人朋友……2017年3月17日晚9点50分,因长期积劳成疾,铜仁市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杨井岗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年仅56岁。  相似文献   

10.
晚年的朱德元帅喜欢忆旧。他经常邀请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老部下到家中畅谈中国革命战争史上那些峥嵘岁月、艰苦卓绝的往事。一次在与陈奇涵、杨至诚上将回忆南昌起义失败后惨淡经历,说到他的同窗、结义金兰的国民党上将、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时,满怀深情的说:"我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就只有范石生这一次。否则很难说能剩下几个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范石生给我们工农起义军充足的衣被弹药医药,大义凛然,慷慨备至。如此隆情高谊,在国民党将军中范石生是第一。"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党费     
特殊的党费□张苏峰日前,洪洞县白石乡南段村退休老教师杨炳煜将300元党费郑重地交到乡党委副书记手中,这已是他第七次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杨炳煜今年82岁,是一位有3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他对党有深...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成就辉煌,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这位闻名中外的外交战略家,在其生命画上句号之前的一年时间里,又写就了怎样的撼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外交活动上的若干"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会见美国时任和前任总统:为冤家干一杯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好人。"邻居这样评价他。"他去世了,真的太可惜了,救了这么多人。"村支书这样说。"让他再选择一次,他还会选择去救人的。"妻子的眼泪早已流干。他叫于洪江,他开着拖拉机往返8次,救出了120多人,却在最后一次救人时拖拉机被洪水掀翻……老百姓那个恨  相似文献   

14.
正他虽然衣衫褴褛,靠吃树皮、饮雪水维持生命,却屡建抗日奇功,打得日伪闻风丧胆,被民众誉为"镜泊英雄",令日伪惊为"满洲之虎";他创造的战例,是东北抗日联军史上唯一一个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又被收录在日本《关于满洲用兵观察》一书中的战例;他遭日军杀害后,被割下头颅,用福尔马林浸泡,秘密存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直到73年后才身首合葬……他,就是与杨靖宇齐名的抗联战  相似文献   

15.
正王晶晶在5月1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这本该是生命抵达彼岸前,可以稍做休整的最后一个停靠站,可20多年了,列车还是迟迟找不到站台。这个小站名叫"临终关怀",它为生命提供最后的庇佑、照顾以及温暖,但一些人反对"最后一站"的存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1992年它第一次搬到社区里时,附近上百名居民说这是"死人医院",堵住门口抗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国家总理直到1976年1月病逝。他深爱祖国,心系人民,期盼着党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他的这些期盼和理想,都在他的"最后一次"或"最后一个"中有所体现。笔者根据多年搜集来的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对此略作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明朝有两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可称楷模。一位是杨溥,另一位是范理。宣宗时,杨溥任宰相。他的儿子从老家湖北到京城看他。路遥知人力。杨公子过千山,涉万水,最后顺利抵达目的地,拜见父亲。杨溥问儿子:"这一路上,很辛苦吧?"杨公子答道:"不太辛苦。一路走来,都有当地领导亲自接待安排,住的是星级宾馆,吃的是山珍海味,条件挺  相似文献   

18.
<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善事逝者,慰藉生者,为逝者生命最后的尊严竭尽所能。他们就是殡葬工作者,共产党员王德强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从大连市旅顺口区殡仪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副馆长,先后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还获得  相似文献   

19.
他曾和陈然一起办过《挺进报》;他曾蒙冤受屈于他用青春、热血换来的新中国;他把满腔热忱无保留地投向改革大潮而使生命放射出最后的夺目光华……这就是他一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正他,打响了新四军湖北抗战"第一枪",参加了可以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相媲美的侏儒山血战,指挥了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6次被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用来向蒋介石的悍将开刀……他能征善战、战功显赫,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他身上被刀、子弹、弹片留下的50个伤疤记载了他的九死一生。他就是人称"周铁将"的开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