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深入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强化志愿服务机构、组织、队伍、机制、项目、品牌建设,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风尚。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近年来,贵州省持续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诚信建设引领时代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热潮,全省崇德向  相似文献   

2.
正在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态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实现"人人为我"的目标,作为社会成员,必须首先做到"我为人人",而成全别人的好事则是"我为人人"的题中要义。把"成全别人的好事"放在特定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单元中考量,作为领导者,更应该自觉修为,率先践行。这是因为:成全别人的好事,传承了与人  相似文献   

3.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口号,五十年代曾经提出过,几经反复,终于弃置不用,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最近,又重新提起,这是必要的、适时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恰当地体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服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打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束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自  相似文献   

4.
<正>锦屏县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形式,开展以"说锦屏故事,铸锦屏精神"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唱响道德讲堂品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本土特色文化,展示中华传统美德和新时期锦屏精神,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和载体。讲堂传递正能量在内容安排上,道德讲堂每周五开展一场,每场分两个章节,一个章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奋斗》2005,(2):55-55
这是一个思考了许多年的问题。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们就讨论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命题。分歧出现在是先“我为人人”,还是先“人人为我”上。结论是:自己为别人和别人为自己不过是一种交换,算不得高尚.也不值得提倡。一场讨论从而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李校长,您好!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中的12个词24个字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我们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不少议论,比如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太长了,记不住,背不出。"那么,究竟该怎么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李君如:说实在的,我原来也有这个感觉。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生于心、外显于形的大善之德,是靠死记硬背背出来的吗?是的,也有人背过,那么背了是不是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7.
贾可卿 《唯实》2004,3(5):15-18
当前 ,我国道德领域呈现出多维价值观并存的格局 ,居于主导意识形态地位的社会主义道德本身的含意也不再单一 ,而是包含“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在内的“一元多层”结构 ,即“无私奉献———集体优先———互助合作”这样相对应的三个层次。据此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从现实出发 ,实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胡玲  刘希岩 《探索》2015,(1):136-1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应从多维度分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者以及诠释者,领袖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国民教育者,党内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多质性"、"群体性"等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客体",也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的多维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独白"叙事和"复调"叙事并存不悖,既要"宏观权力"的强制灌输,也需要"微观权力"的无处不在,更需要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7,(6)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这是志愿服务的永恒主题。本期刊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的位优秀党员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党建》杂志社与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传递浓浓的暖意。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7,(4)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这是志愿服务的永恒主题。本期刊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的10位优秀党员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党建》杂志、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与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传递浓浓的暖意。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7,(3)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这是志愿服务的永恒主题。本期刊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的10位优秀党员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党建》杂志社与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传递浓浓的暖意。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2)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这是志愿服务的永恒主题。本期刊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的10位优秀党员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党建》杂志社与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传递浓浓的暖意。  相似文献   

13.
化解"价值观风险"是否需要"文化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同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抵御也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因此,作为"文化之根"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包括传统"自由""平等"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传统"公正""法治"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现代化"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可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现代化"的"自我修养"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现代化"的"价值规范"也可以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态。于是,以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理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传统价值观的"内涵现代化"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二是以传统价值观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是真正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思想坐标和  相似文献   

15.
丹尼特把"感受性"分为外部世界经验的感受性、内部世界经验的感受性和情感、情绪的感受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性融入"提供了思路。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性融入",主要是通过把握"感受性"的基本特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融入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中去,从而增强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基本规范、基本要求。具体来说,要以直观现象和感性事物为载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的日常规范为抓手,在日常行为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的知识体验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获得感"中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4,(9)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工程和战略工程。在全社会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解决众多的价值认同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要建立起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如果不解决这个根基问题,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就难以确立和巩固。因此,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牵住价值观认同的牛鼻子"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仰、信念、理想系统。当人们对任何事物说"好"说"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3月13日)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就把大家组织到党校来学习,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干部加快成长的期待和厚望。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本次培训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市委党校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大家要牢记"党校姓党",进一步加强党性党纪党风、党史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系列  相似文献   

18.
“住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邻里守望”“让志愿服务走进生活”……今年以来,本市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生动实践,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全面推动机关团体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年初印发的《关于组织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意见》为指导,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机关团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党团员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带头弘扬志愿精神,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新常态,在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话语困境、动力困境和技术困境。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新生态就成为紧迫而必然的趋势。"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融合作用,通过建构生活化的传播体系、社会化的传播格局、网络化的传播渠道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并倡导其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实,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寓绵竹年画,在宽窄巷子设立"诚信驿站",在全省建红军小学、爱国主义军事体验基地,推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