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3):53-53
李德顺在2月1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认为,邓小平的“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实用主义,其实未必。我是搞哲学的,我发现“猫论”是个哲学上的价值论问题。“猫论”实际上讲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决定手段;当然这里还有个优化手段的问题。“猫论”的原则是注重实效,是求真务实的态度,跟实用主义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要给“务实”与“实用主义”划清界限,就要明白:“实用主义”的错误不在于务实.而在于用价值问题遮盖、否定了真理问题。这里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可以用比喻来说: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理”一“有奶便是娘”;而与之不同的“求真务实”态度应该是:“有奶可以吃,娘还是娘”。就是说,实事求是的态度懂得把握里面的分寸,将价值与真理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只要是有助于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就可以大胆地采用,  相似文献   

2.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然而,有人把它解读为实用主义哲学,也有人把它理解为唯生产力论、唯市场论。今天,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再论"南方谈话"中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执政党建设和反对腐败的关系,对于重塑改革共识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外学者通过“猫论”来定位邓小平的思想与实践,提出了历史背景视角下的现实主义,政治哲学视角下的实用主义和民族复兴视角下的共产主义者。海外学者对“猫论”的研究,提供了“世界看中国”的研究视角,而对这种视角的关照,需要建立在中国背景和中国问题的基点上,“猫论”所蕴含的思想体现并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的“猫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但一些人对此却总心怀疑虑,同实用主义划不清界限。为此,我们特请齐戎教授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从“猫论”误释出发,揭示了“猫论”实质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发端,进而论述“两手抓”是邓小平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得出科学发展观与“两手抓”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胡丹 《理论导报》2006,(12):24-25
本文运用大量史实,剖析了我国农村改革“退与进“的特殊规律,为邓小平同志的“猫论“作出了全新解说.并结合当前“猫论“被人为扭曲,使之偏离原创价值轨道的现象给予了拨正,指明了与时俱进的“猫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就是为了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针对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采取的措施,也是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的精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于丽 《红岩春秋》2011,(2):37-40
1969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狂飙席卷全国3年之后,随着"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关于防备苏联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紧急战备指示)的发出,"战备疏散"开始了。党中央于1969年10月14日发出疏散在京老干部的通知,22日即将"第二号最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邓小平速速送往江西。"专案组"把邓小平安排在南昌市郊区新建县的一个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在专案组人员回京复命之前,邓小平对他们说:"我同意中央对我的安排。我到江西来了,但我还会出来工作的,我还能为党工作十年。"从此,邓小平一边在工厂劳动,一边为重新工作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沉思。  相似文献   

9.
李也松 《学习导报》2012,(10):37-39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市场经济观的理论内涵和解析框架蒋国林在指导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其理论框架有三个重要支点,即:"中性论"、"本质论"和"运行论"。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理论勾画和逻辑显现,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框...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解和把握它的科学体系,已成为我们今天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问题.<纲要>指出,要从围绕、贯穿、提出、构成这八个字的内部构成上把握和理解.所谓围绕,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所谓贯穿,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贯穿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所谓提出,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谓构成,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个观点、思想、论断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善于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把握,善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联系起来学习、思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弄通弄懂.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充满勃勃生机的体现.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通篇贯穿理论创新的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又一新的重大发展.学习和研究江泽民"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精神,对搞好党的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系统及每一个要素自身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发展、重大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的、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理论创新,党才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三个代表"的思想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崛起复兴和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之所以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是因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念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以及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任务问题上的认识是曲折的 ,有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在如何发展生产力问题上 ,提出了四个动力论。邓小平在上述问题上对毛泽东的有关思想作了纠正、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和阶级斗争的新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依靠力量;其次,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和流动,大大增加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弹性和社会活力;再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为协调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矛盾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和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原理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发展的理论,朴实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邓小平也正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