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于贫困孤儿,有人有资助的意愿,却一直没有勇气去做:有人则会一次性捐款,以解决孤儿入学一时之急。然而,在“中国公益慈善城市”江苏省如皋市有这样一位女士,她以一份执着的爱心,连续10年关注孤儿成长,给孩子送去亲情般的温暖。而当孩子遭遇灭顶之灾时,她义无反顾筹集巨资挽救其花季一般的生命。面对浓浓的母爱,重症孤儿坦然捐献器官传承爱心——  相似文献   

2.
张颖 《农村青年》2014,(9):56-58
一把火烧了三小时,五人死亡,其中四人是孩子。火是怎么燃起来的?又是谁点的?为什么?2013年12月10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放火罪”判处石凤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石凤平是谁?人们想不通:多大的仇恨,会让她如此残忍?1994年,家住安庆市宿松县的石凤平嫁给比自己大两岁的老孙。老孙中专学历,靠承包工程起家,在宿松县城有幢旁子,商住两用。石凤平先后生下两个儿子,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3.
老槐 《农村青年》2006,(1):24-26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心故事。 11年前。他的家境一贫如洗,父亲犯有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而他才刚刚12岁。他还有一个捡来的妹妹,重担压在一个12岁的男孩肩上。他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如今他已考上大学。是什么让他的脊梁如此坚强而执著?  相似文献   

4.
章法  桂明 《农村青年》2008,(2):12-15
这是一组来自基层法院的故事,讲的都是“小人物”的官司。 近年来,农村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丈夫或者妻子外出务工,两人长期分居,形成“感情真空”,关系出现裂痕。也有类似谢双碧这样的情况:被人拐卖,好不容易脱离“火坑”,却又面对亲人的遗弃。 对有些夫妻而言,离婚是痛苦的终结。然而,年幼的孩子会承受怎样的灾难和打击?当赵小娟为自己难以履行“探视权”而和前夫再次对峙法庭的时候,她想过没有,这样做是否就是对女儿的爱? 让我们读读下面的两个案例,扪心自问: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如何做?” 鉴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作者给两个案例的当事人取了化名。  相似文献   

5.
罗伟  黄姗 《农村青年》2007,(9):24-26
她是湖北的一位打工妹。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当年她只身远赴西安,未料身陷魔窟。在跳楼逃离魔窟时摔伤致残。卧榻八年之后,为了不拖累家人,她决定捐献器官,然后自绝于人世。她的绝笔信被报纸刊发后,另外一位残疾人为了帮她,情愿捐出一只肾。爱情,也悄悄在两人之间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陈新 《农村青年》2013,(6):25-28
她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生,因为《西游记》而自小便对中国有着道不尽的感情;她“周游列国”,阅风景与人情风俗无数,但她最大的愿望还是到中国旅游、生活:她对中国孩子捐献爱心的方式不仅仅是捐点钱,而更在于身心投入及零距离相守;  相似文献   

7.
齐人  乔峰 《农村青年》2007,(4):21-23
商海中有种说法:赚钱的捷径是“为女人服务。为孩子服务,为有钱人服务”。广州有个外来妹却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了退休以后的老年人。 谁都知道社会正日趋“老龄化”。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老年人的需求是一座“宝库”。老年人最渴望做什么?如何给予他们帮助?打开“宝库”之门的钥匙就这样被她拿到了。 真心实意为老年人服务。把“老有所为”的愿望与市场的需求“对接”,这个姑娘叫陆静。2007年28岁,辽宁人。  相似文献   

8.
沈黎明 《农村青年》2014,(12):19-21
大连市金州新区有一户特殊人家,说它特殊是因为女主人袁清杰一家,四个孩子竟然三个姓,了解内情的人说:四个孩子中两个是袁清杰亲生,男两个分别是她妹妹的女儿和弟弟的儿子。20多年前,由于妹妹病逝,弟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她根据妹妹的遗愿和弟弟的难处,先后将外甥女和侄子接到家中,视同己出,与自己两个女儿一起抚育,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9.
编辑这组文章,是因为马上又到重阳节。近年来,人们“热过”的节日有不少,除了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妇女有节,儿童有节,青年有节,甚至情人也有节。那么,老人呢? 每逢重阳节,广西柳州鸡喇村的干部就要给老人摆酒席、切蛋糕、送红包,村支书亲自主持,年轻人跑前忙后,使高龄的寿星们笑逐颜开。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没有老人艰苦创业,哪有我们富裕的今天?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为了给公公治病,做媳妇的韦丽不惜当街下跪,感动了第11辆出租车的司机,也感动了行医40多年的大夫,说这样的事情“连亲生女儿都难以做到”。韦丽是怎么想的?“让老人快乐是我的最大幸福!”这是她的心愿。 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会从青年走向老年,谁都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天你对老人好,明天你就会被自己的孩子所爱。“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百善孝为先,一个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对孤弱无助的阿公阿婆都不理的人,何谈其他? 这组文章,也许能让我们对老人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照,多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时代风采》2014,(3):14-14
如果说医生护士是用爱心和细心守护病人的“白衣天使”,那么,全国劳动模范、玉溪市峨山县职业中学高级教师施秀红则是一名“职教天使”,她默默耕耘教坛20多载,用博大的爱心呵护着一批批学生成长成才。有人说,她没有天使的翅膀,却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  相似文献   

11.
爱的呼唤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在私人的小煤窑打工,煤窑塌方了,他被困在井下,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面临死亡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母亲做的粘团子和手工布鞋,妹妹给他的红腰带,还有他爱的那个女孩子,总是把护身符给他戴在身上。“我不能死。”他想,“如果死了,这些人的爱就会化做一缕轻烟,而我再也不会去爱他们。”凭着这些信念,他在井下坚持着,每天喝一些污秽的黑水,然后凭着记忆用手扒路,两只手都扒得鲜血淋漓,到最后都露出了骨头。因为那丝爱的希望,让他对生充满了向往。而在井上面的母亲、妹妹和爱人,每天都在为他祈祷,呼唤着他的名字。最后,奇迹出现了。在第17天的时候,已经对抢救失去信心的人们听到了一丝细微的声音,“救救我。”  相似文献   

12.
阿水 《农村青年》2011,(7):58-59
有人说,这世上最好赚的钱有两种:一是女人的钱,另一个就是孩子的钱。今年22岁的徐燕,两年前曾是武汉一家幼儿园的“孩子王”。一次,从湖北卫视的少儿节目中,她偶然发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赚钱新招——玩具出租。于是她大胆地“拿来”,为己所用。仅仅一年多时间,她就赚了100万。那么,她是如何走上成功高速路的呢?  相似文献   

13.
陈军 《农村青年》2014,(10):37-39
她既不是村官,也不是企业家,但村里人都管她叫“一把手”。因为她确确实实只有一只手,但她的这一只手,不仅建起了种、养相结合的循环农场,还带动周边三个乡镇的106户农民致富。一个年销售额高达四百多万的“明星人物”。她的个人年收入不过4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农家妇女要出门挣钱,想都没想前方会不会有“陷阱”。这个妇女姓孟。出生在辽宁北票一个贫瘠的山村。为了叙事方便,我们称她孟姐。孟姐被拐卖到福建,做了别人的妻子。随她一起被拐卖的,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了。长大成人了。不难想象,时光流逝有多快!两个懂事的孩子要帮母亲回老家。终于,记忆变得模糊的孟姐站在老家丈夫的泪光里。20多年的曲折和不幸结束了。虽然孟姐老了。但喜获团圆让她重新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07,(2):37-39
医生和护士都叫她“苗苗”。 2岁的苗苗已经睡着了。睡在医院的病床上。妈妈陪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拉着她的手。 这是2006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护士为苗苗揭下了左眼上的纱布。对于苗苗来说。光明就是幸福。这一天带给她的变化.将使她和她的爸爸妈妈铭记终身。 是谁帮苗苗圆了光明梦? 让我们和苗苗一起记住他……  相似文献   

16.
高洁  昆兰 《农村青年》2007,(1):27-30
你知道吗—— 白纸是怎么变成钱的? 印钞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 每天经手几百上千万钞票的人,会得什么“职业病”? 在印钞厂工作,缺钱花时可以“抓一把”吗? 为什么印钞工把钱看成“大白菜”跟“西红柿”?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印钞厂工作?他们如何识别“真币”和“假币”?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眼光,去认识一个“她”吧。  相似文献   

17.
因怀疑16岁的女儿做“小姐”,父亲找来铁链将女儿锁在家中…… 奶奶原以为“孙女她爸”只是“吓唬”一下孩子,没想到真把孩子锁上,老泪纵横…… “爱女心切”构成“非法拘禁”,施暴父亲被判“拘役”两个月又十日……  相似文献   

18.
廖巧玲 《工友》2014,(9):8-12
近日,记者走访了5位新职业从业者:轮胎翻修工、超市防损员、游戏制作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网店装修工。从事这些“尖板眼”,人生也精彩。走进武汉江岸区岱家山一处生产车间内,几近报废的旧轮胎到了一群“魔术师”手里,经过8小时、近20道工序,立刻焕然一新,重新投入使用。世界翻胎业至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但轮胎翻修工在我国进入国家职业目录,却要晚得多,直到2006年,这群“魔术师”才有了一个正式称号——轮胎翻修工。  相似文献   

19.
朱婴 《农村青年》2007,(8):17-18
基层人大代表的生存状态怎样?他们如何行使权利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本刊曾经连续报道。 方信娟是浙江省上虞市章镇镇人大代表,今年47岁。几年来,为了帮助农民反映问题,她“花费数万元,被抓好几次”。尽管历经艰难,可她依然不懈奔走。 她失望过,甚至绝望过。但她仍然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 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让方信娟这样“拼命”呢?从她身上是否可以看出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工作还存在着怎样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风扬 《农村青年》2010,(5):26-28
浙江宁海有这样一位姑娘:她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大大的眼睛,突然有一天没有任何征兆地“沉睡不醒”,她会流泪,会睁开眼睛,听得到别人说话,但就是不作任何反应。她在床上一睡就是13年,至今依然保持着睡着前的青春容颜,就像格林童话里被施了魔法的“睡美人”。究竞是什么原因让她“沉睡不醒”?专家们费尽周折也寻找不到病因。2009年9月,一位摄影师来到姑娘的家,循着姑娘“睡着”前的生活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