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龙(化名)的妻子遇车祸致残。 李龙想替妻子讨要残疾赔偿金。 不料,他妻子因心脏病死亡。  相似文献   

2.
阿友 《农村青年》2013,(11):33-35
收废品,是个门槛极低的古老行业,但也是一个崭新的朝阳产业。如果简单的收废卖废,赚的是丁点差价辛苦血汗钱,这正是中国几千万个小作坊与不计其数的马路游击队传统作业谋生方式。但如果将废品拆解加工后当成一种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收废卖新,这样的高科技型“破烂王”将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3.
《时代风采》2010,(14):20-21
2008年9月,小强(化名)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二级。小强的父亲将这一切,都归结到学校“疏于管理”。今年5月19日,他将学校告上法庭,五华法院西站法庭开庭审理此案。并向校方索赔包括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7万元,同时要求校方退还其所交的1万多元学费。父亲举例,小强在学校澡堂冼澡时,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有完美的人生,但有的人则不然。比如:畸形儿。张彬就是个畸形儿。怎么畸形?民间俗称“阴阳人”。张彬是化名。在成长过程中,张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如何给自己定“性”。2012年5月,张彬到法院主张权利,要求把自己由“男”变“女”的医院承担法律责任。张彬是如何度过那难堪而痛苦的岁月的?张彬到底是男还是女?  相似文献   

5.
大河  东亚 《农村青年》2009,(6):58-59
网络聊天:跌入“玫瑰陷阱” 站在繁华的闹市街头,回顾那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往事,王雨(化名)依然忍不住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6.
黎瑞(化名)开始自食其力地工作了,最欣慰的莫过于杨绍才。杨绍才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关工委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发挥“余热”。6年前,他认识了黎瑞,这个“逃课、夜不归宿、辍学、小偷小摸”的不良少年是社区里的低保户,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帮助黎瑞,6年来杨绍才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孙方道 《工友》2009,(9):51-51
9月初,在某著名大学上大四的马文(化名)除了在江岸区总工会领取到每年3000元的”金秋助学”资助金外,还领取到了一笔“励志成才”奖金。  相似文献   

8.
马韦 《时代风采》2010,(15):5-6
在同学们闹腾得最欢的时候,文一婷(化名)独自站在教室的后排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妈,我考虑好了,只要稳定就好。”  相似文献   

9.
吴玲 《中国工运》2013,(1):56-56
2012年《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了一则感人的消息:哥哥意外离世留下百万元巨债.本不富裕的弟弟、妹妹出于道义毅然决定替兄还债。3年来,安徽霍邱的“仁义弟妹”张仁强、张仁秀靠收废品、养猪还债110万元,以自己的勤劳、正直与担当感动了债主、感染了世人。  相似文献   

10.
我村外来人口较多,一部分新居民租用农户田地,做起收废品生意。他们搭建简陋棚屋,废品堆积如山,不仅埋下火灾等隐患,还严重影响环境,村民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1.
张永忠、葛明珠夫妇是江苏省原通州市(现为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农民。曾几何时。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拼命“引税”。为通州拉回百万元税收,成绩斐然,受到隆重表彰。不料,后来。为政府做出贡献的他们竟被判了刑。  相似文献   

12.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埋头寻找工作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006年2月,21岁的农家女孩纪晓芳(化名)到一家机电设备公司参加应聘,荣幸地被录用,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协议书”。谁都没有想到,一场车祸使纪晓芳就业的梦想变成泡影,她还为此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官司。  相似文献   

13.
小生 《农村青年》2011,(8):20-22
河南省获嘉县亢村镇青年农民李云强(化名)和邻村姑娘王哓丽(化名)谈恋爱。经过接触,两人互生好感,很快同居。后来,李云强向王晓丽提出分手,王晓丽不同意,投河自尽。  相似文献   

14.
《工友》2010,(4):40-40
“2005年至少要与56个女性发生性关系,确保有2名为良家妇女。”安庆某事业单位科室负责人王成(化名)因受贿落马,他的几本日记与1个移动硬盘被查获,曝其先后与500多名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办案人员发现王成的生活十分糜烂,从2005年起,受贿多少钱、玩弄多少女人都有年度计划。  相似文献   

15.
面对婆家人的责骂和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汪小丽(化名)再次想到死。正当她拿起剪刀对准心脏时,女邻居从门外冲进来,猛地抓住她的手,低声阻止道:“你以为死了就能证明自己清白吗?”  相似文献   

16.
杨振  杨倩 《中国工运》2010,(12):54-54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根据《劳动法》对一起劳动侵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因用人单位与一名职工连续3年多不签劳动合同,女工田某(化名)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自然"升格为“无固定期限合同”(见2010年10月18日《工人日报》)。这起判决让人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7.
莫言  西夏风 《工友》2010,(2):20-21
1993年2月,时年30岁的王一兵(化名)来到某厂当工人。上班不久,厂部就通知他到厂供销部门做销售。  相似文献   

18.
《时代风采》2013,(15):26-27
40岁的打工者冉艳(化名),生活在一个自己也没法解释的“悖论”里。她一家人在东莞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她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要在农村老家建一座“空巢”。  相似文献   

19.
《工友》2009,(8):42-42
云南省麻粟坡县委原书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原局长赵仕永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前不久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50万元。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20.
高原 《农村青年》2006,(7):47-49
父老乡亲求救:咱们的村委会成了“黑社会”! 王代林是襄樊市襄阳区张湾村三组人,幼时家庭很贫困,父母四处借钱才勉强让他念完初中。走出校门,王代林在家种了两年地后就外出打工,以缓解家中贫困。他先后卖过冰棍、鸡蛋、药材,拉过板车、当过搬运工、收过废品……几乎能赚点儿钱的体力活都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