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浙江》2012,(21):66-67
近年来,泰顺县凭借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创建等资源,通过"千百工程",致力于"中国美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泰顺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生态经济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2.
余秀冰 《新东方》2013,(6):40-42
海南省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而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海南的"绿色崛起"战略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与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实现良好互动,是创建生态文明实践范例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余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积极致力于"森林余姚"建设,先后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去年以来,该市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建绿色四明大地为主题,大规模扩绿添绿、见缝插绿、拆迁增绿,努力推动片绿向森林转化、绿化向生态转  相似文献   

4.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13,(11):30-31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凸显出来,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进军号。200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绿色浙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同年12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余春存 《政策》2013,(8):87-8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6.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5):51-51
沿民歌湖由东向南行,一路上,从锦鳞戏水、碧波游船,到绿树成荫、高楼崛起,一幅"山水相衔、绿羽成脉"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水""绿""城"交融共依、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格局,让这个现代"双城记"在这座邕水之畔的南国之城精彩上演……南宁,被中外游人盛誉为"花园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南宁坚持"生态立市",以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7.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生态立省"长期建设发展的实践成果,也是海南新一届省委全面实施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工作主题。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海南开放、改革、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客观规律。其中,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关键。笔者认为,海南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钟关华 《今日浙江》2014,(11):56-56
正多年来,武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切实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和第一品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质量的提升,真正回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实现赶超富民、绿色崛起。完善绿色战略,发挥武义生态优势。县委、县政府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广开言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寻  相似文献   

9.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0.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城市生态文明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对于高速城市化和日益恶化的城市自然环境而言,是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绿色基础设施概念最早由美国保护基金会和农业部森林管理局组织的"GI工作组"(Green Infrastructure Work Group)于1999年正式提出,"GI工作组"将绿色基础设施定义为"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即一个由水道、绿道、湿地、公园、森林、农场和其他  相似文献   

12.
惠建林 《群众》2014,(1):42-43
常熟作为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生态空间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等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近年来,常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践行绿色惠民,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北北京浅山区”作为城市后花园、山区门面,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目前,全市大力推动浅山区生态涵养保护工作,建议将此项工作提档升级为“北京湾生态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东方亮 《群众》2014,(9):20-21
<正>作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镇江拥有先行先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担负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镇江坚持"生态立市",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创新作为,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特别是,镇江以战略思维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实践经验。低碳行动推进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娟 《湖湘论坛》2020,33(4):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新宇 《重庆行政》2013,14(4):25-2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加速"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一、坚定生态自信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是全国十个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5A级旅游景区"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十佳生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世界观。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一环,可能孕育着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是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李云 《群众》2007,(11):36-37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也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另一方面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生活或工作。因此,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选择。但是,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却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取决于客观、正确、绿色、有效的海南区域发展的思路与战略。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海南科学发展的新思路——绿色崛起,就是切实结合海南自身的现实优势与特点,充分把握不利因素与约束条件,着力发挥海南的后发潜力,科学而又客观地筹划并确立海南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配置,走一条健康、稳定、绿色、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把"度假天堂"与"幸福家园"有机统一起来并真正落到实处。如何理解"绿色",如何实现"崛起"?本刊特邀请我省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条分缕析。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重庆行政》2013,(4):2-5,130
<正>武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响应市委关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的首要位置,加快建成"全国生态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