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版)《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中在引用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的一段话(见《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后,紧接着指出:“这个定义,是指资产阶级民族”。(该书第203页)对“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提法,我们无法理解。特提出我们的异见求教于各方面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工农联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以根本利益一致为前提的两大劳动阶级的阶级合作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工农联盟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制度基础上的。工农联盟必要性的思想、是在推翻资产阶级国家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只有建立起同广大劳动群众,首先是农民的联盟,并率领他们进行革命解放斗争,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农民“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第697页)。如果工人阶级得到农民的援助,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同上第699页)。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3.
政策咨询     
《今日民族》2001,(1):35-36
原著撷英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62页) “要根据本国的条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使经济得到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9-290页)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6页) 资料存档 我国民族地区去年各项经济建设事业蓬勃兴旺,国民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民族…  相似文献   

4.
全球资本主义碰壁给人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年前就已经敏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以自己所拥有的先进生产技术、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低廉的商品价格作为摧毁异族仇外心理的重炮,因而“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它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277页)事实正是如此。这个格局曾一度被打破,然而如今似乎又复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列宁是在两种意义上来谈论的。一方面,列宁从狭义上来谈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他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页)另一方面,列宁从广义上来谈论政治,把政治看作是经济建设。他说:“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同上,第370—371页)列宁还谈到这两种政治的更迭:“我们走向战胜自卫分子的每一步都会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同上,第370页)列宁指出有“经济方面的政治”,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一方面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同上,第441页)另一方面又说:“自然,我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希望我们少搞些政治,多搞些经济。”(同上,第444页)他认为:“今后最好的政策就是少谈政治。”(《列宁全集》第31卷第466页)就字面  相似文献   

6.
看了王仰同志《对“资产阶级民族”提法的异见》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1期),我有不同看法,在此与王同志商榷。王文说,“资产阶级民族”的提法,“最早见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合编《简明哲学辞典》(1939年)”。其实“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概念根本不是这里最早提出来的,《简明哲学辞典》只不过重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正象资产阶级“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请注意:这里所提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与《简明哲学辞典》中的用语一字不差。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中就讲得更明确了,他说:所谓“现代”民族,“应该评定为资产阶级民族。例如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北美利坚以及其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我认为“一国两制”构想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拓展到两种制度是方法论的创新。现代科学史表明,从总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是一把钥匙,把人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或相反的事物联系起来考察,发现其中的真正联系,往往会引起科学的突破。“一国两制”的方法论意义就在这里。以往人们总是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方面加以考察,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战略、策略思想(这是正确的)而“一国两制”则侧重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相互联系中加以考察来建立自己的战略、策略思想。“一国两制”变“求大同、存小异”为“求大同、存大异”,并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关系拓展  相似文献   

8.
列宁曾经说过:“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有普利什凯维奇、古契柯夫和司徒卢成之流的大饿罗斯文化,但是也有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大俄罗斯文化。”又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但是每个民族里面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大多数民族里还有黑帮和教权派的文化),而且这不仅是一些成份,而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列宁全集》第20卷第15页)这就是列宁的著名的“两种文化”的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在文化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是无产阶级文化批判与继承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培养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和民族问题能否彻底解决的关键。斯大林同志曾经指出:“执政党需要在边疆地区拥有同广大居民群众有联系的可靠的本地马克思主义干部。”(《斯大林全集》第五卷第259页)中国共产党也特别重视民族干部的作用,早在五十年代毛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理论思维的科学性。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85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又一伟大成果,这一成果的科学性在于:  相似文献   

11.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黄炎培很重视。毛泽东认为,黄炎培“不仅在化教育界有地位,而且是经营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名代表”。(《毛泽东年语》中卷,第212页)还认为,”江浙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心”,黄炎培等“为江苏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名代表,如果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政策耐心地争取他们与我们合作,则对于争取整个江浙民族资产阶级集团以及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党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任务,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到党的策略原则的高度。”(《毛泽东年谱》中卷,第210页)由此可见,当初毛泽东对黄炎培的统战工作是下了大功夫的。  相似文献   

12.
政策咨询     
原著撷英“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 ,前景是很好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246页。“解决民族问题 ,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 ,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 ,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 ,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 ,不能放弃。”———《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257页。“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 ,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邓小平文选》第3卷 ,…  相似文献   

13.
不断革命的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和《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中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当无产阶级具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影响并采取独立的政治立场时,便能够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虽然,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希望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5页)马克思恩格斯把不断性看作是革命过程各个阶段的连续更替。他们告诫说:“在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纯粹共产主义的措施”,“不经过全部较长的革命发展的道路,就不能占居统治地位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1页)  相似文献   

14.
在马恩的全部著作中,其中与无产阶级联系在一起的“专政”这个词出现过十九次,分布在十二篇论著中。 1850年1—11月,马克思在《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指出:“只有它的失败才使它认识了这样一条真理:它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范围内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都只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在一开始企图实现的时候就成为罪行。于是,原先无产阶级想要强迫二月共和国予以满足的那些要求,那些形式上过份而实质上琐碎甚至是资产阶级性的要求,就由一个大胆的革命战斗口号取而代之,这个口号就是: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马恩全集》第7卷第37页)。  相似文献   

15.
1797年5月,法国革命家、平等派密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巴贝夫在英勇献身的前夕,十分自信地表示:“我确信后世的公论一定会宣布我们无罪并为我们加上花冠。”(转弓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第174页)历史已经证明,巴贝夫和他的战友的悲壮牺牲,他领导的平等派运动为社会主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巴贝夫空想社会主义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称赞。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高度评价平等派是“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马恩全集》第4卷第339页),赞誉他的学说“经过彻底的研讨,就成为新世界秩序的思想”(《马恩全集》第2卷第152页)。这既是人们对巴贝夫和他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史上的“公论”,也是给这位社会主义先驱者奉献上的最好“花冠”。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自诞生之日起 ,就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关于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 995年版 ,第 2 75页 )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它总要不断前进 ,一刻也不能停顿。列宁也曾说过“资本主义不可能有一分钟停止不动。它必须不断地前进”。 (《列宁全集》第 2 0卷 ,人民出版社 ,1 95 8年版 ,第 1 45页…  相似文献   

17.
政策咨询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摘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底—1844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2页。 社会生活在变化,“民族问题”也跟着在变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各个不同的阶级出现在斗争舞台上,而且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因此,“民族问题”在各个不同时期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并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 …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指导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实践的理论基础。列宁说过:“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可以说,也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列宁选集》第4卷,第41页)这些年来,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为了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总是在国家学说上制造种种混乱,从散布“专政无对象”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的体会李玉玺邓小平同志说:“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0页)就是说,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现人才,用好干部。考虑人的角度如何深化呢?联系邓小平同志的有关思...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发生自我扬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还指出,他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是一种“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00-102页)所谓“自然史的过程”或“自然规律”,意思就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