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匏安,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在中共和国民党中央任要职,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作为历史的丰碑,杨匏安的清霜坚傲骨和功绩已永载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史册。那么,在那些曾与他共事,最终牺牲在对方手下的国民党人眼中,杨匏安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笔者特将国民党人评价杨匏安的部分资料辑录如下,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出杨匏安不朽的功勋和品格。  相似文献   

3.
刘利亚 《广东党史》2016,(12):48-51
杨匏安是中共中央第一届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早期的忠诚卫士。杨匏安一生都在不懈地坚持清正廉洁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共早期身清气正的楷模,周恩来称赞他是"为官廉洁"模范。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杨匏安同志诞生100周年,牺牲65周年。一本较为完备的《杨匏安文集》,为纪念杨匏安同志,在今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关心此事的于光远同志和杨匏安同志的哲嗣杨明同志,要我为此书写一篇序言,大概是因为我现在担负着党史研究工作的责任的缘故吧。长者之命不可辞。但是,说来惭愧,我对于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这位人物,所知的就是《革命烈士诗钞》中收录的他就义前写的那首  相似文献   

5.
正杨匏安(1896—1931),原名锦焘,笔名匏庵。广东香山人。中共五大代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在中国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广东工人运动、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6.
正提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大家都知晓"南陈北李"一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南方的陈独秀、北京的李大钊最早分头开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组织工作。可许多人却不甚知道还有一个"南杨北李"之说,即南方的杨匏安、北方的李大钊,是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杨匏安到日本半工半读接触到社会主义著述,归国后在华南最先系统宣传共产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杨匏安诞生100周年,牺牲65周年。一本较为完备的《杨匏安文集》,为纪念杨匏安烈士,在今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对于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这位人物,人们知道他大都是通过《革命烈士诗抄》中收录的他就义前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这套大书的首册《伟大的开端》中,对他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也有简单的介绍。现在,读了《文集》中的一些文章,读了李坚写的烈士传略和别的同志的几篇研究论文,才增加了对杨匏安生平和思想的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8.
《罗亦农文集》收录了一首五言"就义诗",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罗亦农在1928年被国民党处决前夕写下的绝命诗.近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日报》刊发的纪念罗亦农的文章以及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红旗出版社编辑部出版的党史读物对此诗都有引录.经多方考证,认为所谓罗亦农作绝命诗一事,属于捕风捉影,并不可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诗作者其实另有其人,即广东籍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杨匏安.  相似文献   

9.
甄欣 《广东党史》2016,(12):41-47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杨匏安主要致力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建立、发展、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匏安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中国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述中,很少提及杨匏安的名字,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党史学界的公认。笔者对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继李大钊之后,杨匏安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在1919年11月,他就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同时问世。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与李大钊一  相似文献   

1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I0002-I0002
广雅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校。学校现有党员146名,其中在职党员105名.离退休党员41名2004年至2006年,共发展了学生党员10名,华南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杰出活动家杨匏安就是辛亥革命前广雅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余子道 《广东党史》2010,(12):43-45
<正>珠海市杨匏安研究会寄了《杨匏安研究文选》(珠海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给我,使我有机会拜读了这部极具价值的文选,了解很多关于杨匏安研  相似文献   

13.
正杨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他从小酷爱诗词古文,后来自称"幼时颇有诗癖"。青年时期的杨匏安追求进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后,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谭平山一起为中共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5月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不久参加八七会议,会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他是广东党组织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14.
赵艳珍 《广东党史》2011,(12):44-44
珠海钟灵毓秀,从这里走出了中共早期革命先驱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杨匏安陈列馆、林伟民铜像修缮增建完毕对外开放,沐浴着浓厚的庆祝建党90周年华诞的氛围,我们再次来到了三位先驱的出生地,追寻他们的足迹,感受红色情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十个“第一”(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2月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在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杨匏安。他在1919年11月发表了《马克...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回顾党的创立时写道:"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个党员。"这"五十多个党员"究竟是"五十几个"呢?2013年12月,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认定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共有58人,即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以下简称"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14人,北京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16人,长沙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6人,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8人,济南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3人,广州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4人,旅法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5人,旅日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为2人。2016年6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采纳了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①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播种它的土壤。不可否认.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人的道路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功不可没。还不可否认,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望道、林伯渠、杨匏安等人为代表的留学日本的先进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奠基人.更有人成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非常值得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18.
<正>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脚下一所小学内,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青年半身塑像矗立在校园中央。青年手抚一本经典,双目凝望远方,这便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学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次年杨匏安从日本回  相似文献   

19.
5岁那年,母亲病危临终时将我托付给我的伯娘──杨匏安的母亲陈智,从此我跟长我9岁的堂兄杨匏安生活在一块,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918年,我随杨匏安一家迁往广州越华路的杨家祠(科举年代北山村为乡里学子赴省应试建的住地)。生活是清苦的。匏安兄白天到时敏中学教书,晚上疾笔写文章,仍入不敷出,伯母靠替人缝补换点钱帮补。在这里,杨匏安在联络革命同志的同时,写下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就由我送到第七甫的《中华新报》上发表。至1921年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小组先后在广州成立,杨家祠…  相似文献   

20.
孙玉虹 《共产党人》2013,(13):54-5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多年的风风雨雨。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史,《苦难辉煌》一书让我重温了上个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历史,书中所讲述的虽是"老故事",但思想却让人耳目一新。《苦难辉煌》是国防大学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教授历时15年倾注心血完成的力作,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