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忠友 《世纪桥》2013,(9):23-25
胡耀邦一生曾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也办过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大事。特别是他在拨乱反正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所做的一些事,让许多人记忆犹新,非常敬佩。  相似文献   

2.
徐忠友 《世纪桥》2013,(12):23-25
胡耀邦一生曾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也办过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大事。特别是他在拨乱反正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所做的一些事,让许多人记忆犹新,非常敬佩。  相似文献   

3.
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长期受到迫害和压制的干部群众重新燃起了依靠党和政府平反冤假错案的希望。因此,这一时期,要求为个人和亲属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的人群,纷纷涌向北京。从而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壮观的信访大潮。如"1978年1月,即胡耀邦到中组部安排就绪后的第一个月,每天就有几百人到中组部上访,全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至1979年是我党平反冤假错案的关键年头,然而不少地方平反冤假错案的行动迟缓。部分地区和单位衙门作风、官僚主义严重,无视群众疾苦,互相推诿。有些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1979年夏秋之际,北京骄阳似火,中央机关各部委门口挤满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1981年7月1日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大批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1929年,年仅14岁的胡耀邦正式投身革命生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从此,他在艰难曲折的革命生涯中,多次遇到生命危险,但幸亏遇到"贵人"相助,最终化险为夷。其中一些遇险经历,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也许是他在拨乱反正时期,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的动力之一。苏区蒙冤被顾作霖救下1932年夏,胡耀邦奉命随部队去湘赣边做"扩红"宣传工作。由于胡耀邦宣传工作做得很扎实,这次"扩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红军得到大发展。正当他返回赣西南,以一颗忠实之心,准备投入更艰巨  相似文献   

7.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0):62-63
习仲勋的三次致信 1962年8月,康生借小说《刘志丹》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文革”前后,习仲勋遭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郝廷藻 《共产党人》2011,(11):52-55
<正>我是我们党一手培养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我之所以能够逐渐地成长起来,成为一名担负重要责任的党的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同志对我的培养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非常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关心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和进步,和各族干部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1986年耀邦同志  相似文献   

9.
1961年11月3日上午,胡耀邦一行7人经沅陵来到辰溪,在船溪公社走访了三户社员,询问了食堂下放后的情况。当听到一位社员反映下放食堂后,有些个人财产没有退还时,胡耀邦马上对在旁的大队、公社干部说:"要落实好政策,私人的东西要退清。"下午在田湾公社,他视察了田湾公社小学和铺里桥大队小学,并深入到田湾公社小学课堂听课,同时召开了部分教师、社员座谈会。晚上,又连夜赶到辰溪县城,听取了县委、县人委的工作汇报。胡耀邦就当时的形势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食堂撤销后,原私人的东西一定要全部退清。"并鼓励县领导"不要向…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1)
正胡耀邦用功读书,博闻强记,博览群书,早已传为佳话。1952年,中央团校校部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来给学员上大课。当讲到青年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应当多多读书、勤奋学习、用全人类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周扬说:"你们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就是一位喜爱读书、知识丰富的领导同志。他在延安时,就以好读书、读书多出了名。他不但读了大量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1.
徐庆全 《湘潮》2011,(11):48-48
胡耀邦早年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过组织部长,1977年底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使胡耀邦不仅熟悉党的干部工作,熟悉党的干部,对党内外同志的简历、品行和能力,如数家珍,而且他还始终善待同志、对干部量才任用,特别是他一贯倡导“走冷门”.  相似文献   

12.
正1977年12月1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举荐下,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从这年12月15日到组织部上班,到1978年12月调离,胡耀邦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一点时间。期间,他以非凡的胆略与勇气,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各项工作。胡耀邦以"我们不下油锅,谁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待自己的亲属,如何管好身边的私事,在胡耀邦眼里是关系到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铁面无私,为全党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4.
王振琦 《世纪桥》2011,(12):45-47
"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个顶门杠"这句话曾在1982年底和1983年春的黑龙江城乡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传。流传主要来自省委第一书记讲话在这之前,黑龙江省内有的干部虽有"顶门杠"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正1952年1月8日,一个寒冷的天气,枯草、屋檐、树枝上挂着白霜,银装素裹。时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的胡耀邦从剑阁县视察工作返回,坐在吉普车上,一路颠簸,不知不觉就到了南充市区。经过市政府及工人俱乐部建筑工地时,他叫司机停车,让秘书通知当地干部,要察看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6.
1977年12月,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全国各个领域开始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几十件影响巨大的冤假错案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得以平反纠正。  相似文献   

17.
正在邓小平等的支持下,胡耀邦组织和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平反冤假错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碎的是人们的精神枷锁,使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然而,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横亘在人们面前的还有另一个枷锁,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制造的大批冤假错案。仅"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就有230多  相似文献   

18.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耀邦同志为全党干部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正>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在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使用过的"实事求是"古语作了新的界定和阐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须不凭主观想象和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客观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同年底,他为中央党校确定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20.
一、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粉碎“四人帮”后第六天,即1976年10月12日,叶剑英老帅派他的儿子叶选宁去北京东城富强胡同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