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6,(9):63-64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隔绝20多年的状况,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美国对中国政策由此后退.尼克松遭到蔑视,蒙受耻辱,辞职后深居简出.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即1972年2月21日,理查德·尼克松越过重洋来到北京,成为对中国进行访问的第一位美国总统。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当他们伸出右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双方都把左手也搭上去握着,四只手相叠在一起,俩人笑着握了好一会儿。 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大国结束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对峙与对抗,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1972年2月16日,周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在西湖畔的植物园参观结束后,周总理送别了尼克松。在返回招待所的路上,总理说:“去楼外楼饭庄看看,请你们在那里  相似文献   

4.
张小灵 《当代贵州》2011,(24):46-46
访华结束,尼克松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周总理赠送的茅台酒飞回华盛顿。而经过他的现身说法和"广告效应",茅台酒在美国、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大增。  相似文献   

5.
林木 《党史博览》2012,(2):2+59-F0002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了后来被史学家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此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专门通过一项联合决议,支持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到达北京。走下飞机时,  相似文献   

6.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在机场,尼克松大步向前,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主动伸出了手。后来,这位美国总统在回忆这一场景时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而这一天,距离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过去了22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开国大典的当天,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就明确宣告:"本政府为  相似文献   

7.
晓音 《党史纵览》2000,(1):32-3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他的亲人也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的请求,指示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分别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尼克松称赞周恩来是“当代最有才干的外交家之一”。要知此案内幕,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8.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然而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更多的是服从于美苏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尼克松总统的辞职,到福特总统的无奈,直到卡特总统上台并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才完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主要在美国方面,美国因素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报刊文摘     
1972年2月,尼克松时北京之行,带来了一批礼物。作为向这个古老国度的献礼,尼克松代表美国人民向中国人民赠送了一对产于北美寒极的稀有动物麝香牛;中国人民则向美国人民回赠了两只珍贵的大熊猫玲玲和星星。 除了国礼,尼克松还带来了私人礼物送给毛泽东。尼克松送给毛泽东的有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两样礼品,毛泽东欣然接受,但事后却上交了国库;他留下的只有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会谈时,尼克松表示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JOHNTHOMAS·DOMNEY)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RIHARDGCE·PECTAU)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亲人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总理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总统的请求,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本文详细记录了这一间谍案的来龙去脉.——作者1 一个身穿志愿军军装的军人,找到公安派出所,自称他是美国间谍1952年9月29日,吉林省安  相似文献   

11.
朱洪 《党史文汇》2000,(3):24-25
第一次拜会黄镇初次见到尼克松,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吊唁仪式上。这时的黄镇和尼克松近在咫尺,但因为当时中美的特殊关系,两人相见不相认。黄镇和尼克松相会巴黎的一个月后,即197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明确表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亲自同他商谈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1972年3月,尼克松访华。1973年2月,黄镇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美利坚合众国联络处主任。1973年5月30日,飞抵华盛顿的第二天黄镇去拜访尼克松总统。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是美国历届总统的官邻和办公处所。它是一座白色墙壁的…  相似文献   

12.
李之平 《当代贵州》2010,(16):55-55
<正>茅台酒是国酒,它的外交历史由来已久。建国几十年来,最著名、最有外交意味的大概就算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那次了。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总理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  相似文献   

13.
阳国利 《新湘评论》2010,(15):54-5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183;米尔豪斯&#183;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还有以他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相似文献   

14.
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伟人邓小平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政治家的非凡风度。 邓小平说:“美国必须遵守中美《上海公报》,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新格局。在此期间,依靠“与中国对话”、“结束越南战争”的竞选口号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反共斗士”尼克松频频发出愿与中国接触的信息。   1971年 7月 9日,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大张旗鼓地到西贡、曼谷、新德里做“了解情况的旅行”,在达伊斯兰堡以当代外交史上最了不起的遁身…  相似文献   

15.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史、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达北京,与周总理举行秘密会谈.按尼克松的话说,是"探索同中国人民和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11时30分,飞机平稳地停在候机楼前。机舱门打开了,穿着大衣的尼克松总统与夫人帕特两人走出舱门。尼克松看到,周恩来总理站在舷梯前,在寒风中没有戴帽子。旁边站着叶剑英副主席、李先念  相似文献   

17.
1971年,丹尼尔·艾丁斯伯格成功地将美国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真相的7000多页内幕文件汇密给《纽约时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战浪潮,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彻底结束越南战争;30多年后,艾尔斯伯格,这位目前已经71岁的老人在加利福尼亚伯克利的家中接受了英国记者杜坎·坎培尔的采访,当年这位差点被尼克松政府判以115年徒刑的”政府叛徒”,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年如何获得了那些有关美国政府越战谎言的绝密文件,如何将其  相似文献   

18.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叶介甫 《党史博采》2009,(12):32-35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会谈时,尼克松表示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亲人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总理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总统的请求,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本文详细记录了破获这一间谍案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1972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中国,并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在访华期间,尼克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次会晤使尼克松喜出望外,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原定会谈只有15分钟,但这次会晤却延续了将近1个小时。然而4年之后,已经下台而且在美国声名狼藉的尼克松再次访华时,毛泽东已是颤颤巍巍,说话都不清楚,却又同尼克松会谈了1个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