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杨建民 《党史博采》2006,(9):24-26,32
(一)1957年1月,在新出的一期《诗刊》上,发表了毛泽东的十八首旧体诗词。这批诗词发表之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反响。一些老的诗词作者,一批旧体诗词爱好者,也纷纷拿起笔来,迅速开始用这种久已不为人重视的艺术形式创作;或者发表欣赏毛泽东作品的文章。一时之间《,诗刊》及其  相似文献   

2.
吴正裕 《党的文献》2014,(2):113-117
美国斯图尔特·施拉姆教授和日本学者武田泰淳、竹内实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1946年,诗人佩恩在延安访问期间曾听说编印过一本收录有70首毛泽东诗词的诗词集。这一信息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追根求源之后,终于在《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发现了《读〈风尘集〉有赠》诗二首,经过研读与分析,可以推断出诗中提到的《风尘集》就是毛泽东编印的第一本个人诗词集。据考证,佩恩关于这一诗词集的说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存在讹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诗词集的名称应为《风尘集》,而不是《风沙诗词》或《风沙集》;第二,诗词集应是毛泽东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之间在瓦窑堡编印的,而不是在延安;第三,收录的诗词篇数应为7首或17首,而不是70首;第四,印数极少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李安葆  程安辉 《湘潮》2005,(10):13-14
毛泽东常以诗词反映革命斗争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思。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长征时期写的诗词更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高产期从毛泽东现已公开发表的67首诗词中,以红军长征时期的1935年和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创作的诗词为最多,每年各写诗词达8首。若将长征前夕写的《清平乐·会昌》和长征后期写的《沁园春·雪》算在内,则长征时期写的诗词多达10首。那么,长征时期就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时期。为什么毛泽东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特别多呢?这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密切相…  相似文献   

4.
198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10周年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作为纪念。这是一本收录毛泽东诗词最多的集子,共有50首。而且,毛泽东对某些作品原来所写的自注,都附在原作之后一并发表;再加上编者对每首作品都加了注释,这便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诗词提供了一个较完善的版本。但编者的注释,仍有不尽之处,也有不确切的地方。一、毛泽东诗词中借用古人诗句,或本古人诗意转化而来的,编者都注明了出处。如开篇第一首《贺新郎》第一句“挥手从兹去”,注释“本于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以此作为注释的体例之一,则尚有未尽之处:  相似文献   

5.
曾锐 《湘潮》2008,(8):33-35
50年前,毛泽东在湖南师院的院刊上发表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谁都想到,这首词的发表竟与一位在永州生活40多年的老教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18,(1):17-1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毛泽东诗词研究,本会与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拟在湖北武汉联合举办“毛泽东诗词与‘文化自信一’学术研讨会暨本会第17届年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毅 《党史文汇》2007,(6):43-44
一 陈安吉先生在2003年第6期《南京社会科学》发表的《从传抄稿到发表稿——谈毛泽东(词六首)版本的形成》一文中提到:“老一辈革命家曾德林在1958年的一篇文章中,引录过毛泽东1929年的一首《渔家傲》:‘英勇红军凭肉搏,红旗翻处白旗没。地动天摇风雨跃,雷霆落,今日渠魁应活捉!’”  相似文献   

8.
试论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辨别传抄的毛泽东诗词的真伪 ,二是有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所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 ,三是有助于弄清毛泽东修改自己诗词的情况。考察版本的来历 ,考察同版本内容相关的人和事 ,可以为判断毛泽东诗词的真实性提供主要根据。研究各种毛泽东诗词版本、特别是 1 95 7年以前的版本和海外版本 ,了解其发表的日期、载体、发行范围和数量 ,搞清毛泽东诗词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了解毛泽东诗词在社会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对每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加以科学的比较 ,也有助于弄清毛泽东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诗词的 ,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以答复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而同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正是得助于渎毛泽东的诗词。  相似文献   

10.
程世刚 《党史纵览》2006,(12):44-45
1957年,毛泽东满怀深情地书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称颂杨开慧烈士为"骄杨",并向一位友人解释"骄杨"时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颅,笔者注),焉得不骄!" "骄杨"就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杨开慧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带着孩子由武昌回到故乡长沙板仓一带开展地下活动.1930年8月,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撤退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卷土重来,在全省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组织"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四处捕人,并悬赏一千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党史文苑》2014,(2):44-46
这是一首毛泽东生前填写的《蝶恋花》词,毛泽东用毛笔行草书写在10行(竖行)信笺纸上,纸张陈旧,尺寸约为285mm×198mm。这首词尘封至今已83年。整首词凄婉悲愤,读之极易使人潸然泪下.同时又易使人同仇敌忾。这首词是毛泽东何时何地为何人或何事所填?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汇》2004,(12):46-46
由肖毅、胡敏编著,贺敬之题写内封,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评析及墨迹欣赏》一书,在毛泽东诞辰111周年前夕再次重印。该书选取毛泽东诗词73首,毛泽东自作诗词墨迹130幅。全书采用的是诗词评析与墨迹欣赏相结合的方法。诗词评析部分,由“解题”、“注释”、“内容”、“写法”四部分组成。“解题”主要针对题目等作解释说明;“注释”则对诗词中某些词语的来源提供例证,以便读者了解毛泽东诗词对古代典籍的继承与发展等情况;“内容”则扼要地介绍诗词所写的主要事件、人物、思想等。“写法”则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 ,在该诗 1 978年 9月 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 ,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 ,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 ,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 ,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 ,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这首诗不应当写于 1 96 3年 1 2月 ,而应定为 1 972年 1 1月罗荣桓 70寿辰或 1 973年 1 2月罗荣桓逝世 1 0周年时为宜。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这两句至今被人们广泛引用的经典名言,出自毛泽东之手,出自毛泽东早期的一篇著作《反对本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共写了四十来首诗词。研究这些诗词,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要和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发生的历史巨变,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过程结合起来;第二,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国际背景结合起来;第三,要和毛泽东的历史发展观结合起来;第四,要和毛泽东的文艺主张特别是他的诗论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它的思想内容,也要重视它的艺术特色;既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诗词中反映的精神风范,也要把研究和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毛泽东诗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诗教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祖强 《党的文献》2012,(5):116-118
毛泽东一生曾53次到过浙江,对杭州尤其关注和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是他外出视察到得最多的地方之一。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杭州留下多首脍炙人I:2的诗篇佳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是收录毛泽东诗词最多的权威版本,其中就有八首在杭州写就的诗词。  相似文献   

17.
正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因为这首《七绝·呈父亲》是"抄写"的,多数关于毛泽东诗词的书籍不予编入。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首诗的赏析,侧重考证原诗的作者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8.
方磊 《党史文汇》2000,(5):34-35
1996年 9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是笔者所见毛诗的最新版本。该书收毛泽东诗词6 7首 ,是迄今收毛泽东诗词最多的本子。一次有如此之多的毛泽东诗作披露于世 ,应该说是当代诗界的一件盛事。但细读之下 ,总感到其中有的作品 ,是否真是毛泽东作所 ,尚有可商榷处。笔者试就其中的一首《五律·喜闻捷报》谈点粗浅看法 ,以就正于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与广大毛诗爱好者。原文与所疑《毛泽东诗词集》第 183页所刊 :五律 喜闻捷报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 ,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秋风度河上 ,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 ,明月傍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实践中,熟练地运用赋比兴手法,很好地把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使三法各显其功能。同时,在具体运用到某一诗篇时,既有所侧重,又同时兼用,使之相辅相成。大致说来,毛泽东常运用赋法再现斗争场面,往往把它置于诗词的中心地位;对于比法,毛泽东既看重其"以彼物比此物"的一般作用,也看重其美刺意义,特别是他晚年对美刺意义更为强调使用;兴法最能显示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审美追求,因此,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有很多借景言情、情景交融的表述,而这些词句往往恰是毛泽东诗词中最具神采之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经他圈点批注或引用过的诗词曲赋共计1692首。毛泽东读过的诗词多,记忆力惊人,加上他丰富的联想,在与人接触中,往往对方刚报出姓名,他便马上联想到相应的诗词,使谈话陡然增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