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权》2004,(3)
前言 2003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国人权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政府妥善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政治保持了稳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权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3.
《人权》2003,(1):16-29
最近13年,是中国社会进步与中国人权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13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人权建设,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权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董学士 《人权》2012,(1):46-47
人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权利,包括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也包括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所以如何增强人权宣传,是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从人权正式写入宪法,到公民人权的有效保障,需要进一步从法律上对人权及其保障方式作出具体而严格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人权的内容界定、条件限定、程度约定和机构与程序设定。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参照国际人权文书的要求,又要根据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体制和发展的实际状况;既要考虑与既定的法律和法规的衔接,又要考虑可行性和实际效果;既要使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于人权的更充分实现,又要使对人权的促进和保障同时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法律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张晓玲 《人权》2012,(6):16-18
人权是根源于每一个人的尊严而产生的权利。追求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12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了这部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中,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权快速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时政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中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该计划分为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人权教育,国际人权条约义务的履行和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以及实施和监督等7个部分;对今后4年中国人权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作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8.
《统一论坛》2013,(5):19-24
三、文化建设中的人权保障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是中国人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人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事务管理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常健  刘坤 《人权》2009,(3):28-31
健全的人权保障包括着两个内在的维度,一是权利的平等保护,一是弱势群体权利的特殊保护。这两者之间遵循着不同的原则,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实践中,中国在权利保护的这两个维度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厘清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完善人权保障机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喻中 《人权》2004,(5):15-17
理论界在讨论人权问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认为,人权保护主要是国家与政府的职责范围。当代西方一些国家时不时挥舞的人权大棒,指向的对象也主要是他们认定的“侵犯了人权”的主权国家。但是,并非只有主权国家或政府才可能侵犯人权。2001年12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的史迪芬·R·拉特纳(Steven R.Ratner)教授在《耶鲁法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企业与人权:一个法律责任的理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跨国企业侵犯人权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为我们认识当代人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推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人权保护事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云虎 《人权》2008,(1):10-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5年,也是"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5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首次把人权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总结,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过去5年中国在人权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10,(5):10-18
前言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同时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人权短波     
《人权》2003,(5):59-60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 6月2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该报告全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提交履约报告是中国在人权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和倡导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14.
前言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的较快发展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同时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人权”曾经是一个禁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  相似文献   

16.
黄显辉 《人权》2012,(2):30-32
一、引言 男女平等,是人权的最基本追求。中国在保障妇女权益这个任务上亦取得骄人成就。在澳门回归祖国后的12年中,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澳门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伟大构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妇女的地位与日俱增,妇女权益的保障也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实践。自1991年以来,由于中国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政策,中国的人权事业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3,(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19.
董云虎 《政策》2004,(5):50-52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08,(3):6-12
2008年9月,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大会将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中国妇女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科学规划未来5年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目标。自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妇女人权状况不断完善。为全面了解中国妇女近5年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少华。现将访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