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是什么?资金收入是什么性质的收入?本文认为,工资和资金收入是反映生产关系的范畴,它们的性质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改变;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相适应,解释工资和资金收入性质的理论本身将会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资金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关系标准、社会制度标准来看,说明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生产力标准、发展标准来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出发,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从“初级阶段”出发,公有制比重不宜过大,公有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的私人经济属于什么性质?很多学者认为私人经济中的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其中存在着剥削,并断定私人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我们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人经济具有从属性,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的,私人经济中的生产资料具有社会所有的性质,其中的劳动者与企业主之间是平等交换劳动的关系,而不是剥削关系;只有这样认识才是符合实际的,因而才能有利于私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富军 《工会论坛》2007,13(6):16-17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当前,劳动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等没有处理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法律地位明确,社会职能清楚,理应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起重要职责,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和新时期调整劳动关系的要求看,工会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就涉及一个深层次的基本理论问题: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什么?非劳动收入是否等于剥削收入?应当说,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它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因此,以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工资拖欠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劳动用工制度不健全、市场诚信机制缺失产生的阶段性问题。农民工讨薪上访问题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创新治理思路,完善治理措施,建立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价值必须与时俱进和坚持什么、发展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结合我国的现实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劳动报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报酬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核心范畴,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提供劳务者的报酬属于劳动报酬.加班费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是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和经济补偿金都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社会保险具有社会福利性质,不应当属于劳动报酬.劳动者取得双倍工资不是基于劳动,双倍工资不具有劳动报酬的属性.非法劳动的收入不属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设立目的,不应将其纳入劳动报酬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价值目标指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1.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须与所处的社会制度相适应,这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2.宗教教义和宗教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能够相适应的内在基础;3.我国宗教信徒与广大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是次要的,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根本的依据;4.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宗教是能够不断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1.
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创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进程,揭示的是无产阶级自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 ,特别是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为劳动重要形式的分配问题。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同时也是复杂劳动 ,要以其倍加的复杂劳动参加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3.
“恶意欠薪”何以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性质和适用法律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我们一直是把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当成劳务纠纷来处理的,没有注意到其中一些拖欠民工工资行为性质的转化,民工缺少刑法保护与承包人抗衡,其结果只会使一些“恶意欠薪”的承包人有恃无恐。因此,本文将运用刑法的有关理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一种社会有机体,都是历史的产物.我国乡镇领导体制也不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乡和镇作为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建制,早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乡镇人民政权出现以前,就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此,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不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国家为了有效地管辖和处理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必然要建立统摄各种权力因素,蕴涵领导原则、规程、方式和方法的乡镇领导体制.随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驱使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初动因和目的。在满足需要的劳动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形成,人的无限发展的需要,促使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由需要所引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不仅引发了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也会促使同一社会制度内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不同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或是同一社会制度内部的阶段性变革;无论是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或是与此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按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确保社会公正与平等的社会制度,而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制度,即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一个以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的社会,人们不用担心在这里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动乱,更不必担心中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消灭剥削”、什么叫“消除两极分化”?其内涵必须加以具体辨析,否则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带来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以致贻误社会实践。据笔者所思,“消灭剥削”至少包含“消灭剥削阶级”、“消灭剥削制度”这样两个具体内涵,而“消除两极分化”的关键是“极”的“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制度不仅与经济基础紧密相关,而且与人们的制度信念密不可分,社会制度是人们基于价值取向之上的自觉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唯一的.信念对社会制度的建构和变革具有实在的影响力,但不同的人因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掌控资源的不同,对制度的建构和变革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现实社会制度在巩固或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主体信念的正义性和坚守性短缺,这是制度巩固或变革面临的精神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建和强化人们的制度信念,认同以正义为支撑的普世价值并坚守之.通过知识精英和普通大众的思想启蒙和政治压力促使社会政治精英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并通过制度与制度信念的积极互动构建合乎正义的信念和社会制度是突破瓶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深刻地领会和研究邓小平的新概括,对于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使其少出偏差和失误.将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一个早已有定论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改变现状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