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从价值论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其价值生成是应对全球治理格局深刻变化的时代产物,是解决当代中国治理现实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球治理和中国治理内在互动的客观要求。从价值蕴涵看,"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价值实现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要推进中国特色治理创新步伐,提升我国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转型,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中国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正确认识沿线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话语主体的治理能力,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倡议话语平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间关系的判断,要从弄清并理解"一带一路"治理创新"是什么"开始。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自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成基础。"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发展特征和"发展导向"的机制原则,都内生于对中国发展与治理的理论理解和开放、均衡、普惠、共赢的目标追求,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经验的总结和中国"内嵌"于全球体系的发展,构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传统治理结构之间的共生联系。无论是中国对多元价值的尊重,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特征、原则,都决定了它并不寻求"替代"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而是向世界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必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传统的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与此同时,旧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日渐式微。"一带一路"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它的目的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寻找新动力,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实现合作共赢。然而,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一带一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虽道阻且长,但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6.
正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动泛北合作过程中,钦州一直担当先行者的角色,创造了"北部湾奇迹",刷新"北部湾速度",经济实现快速崛起,成为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核心区、国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深化合作拓宽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钦州认识到,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泛北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应从双边、区域、多边角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投资、民商事刑事司法协助、国际商事仲裁、打击跨国犯罪和腐败行为等领域的司法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构筑牢固的法治保障网,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治理角度,"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对接,是经济发展具有契合点的国家或国际组织,以"五通"为重点,以政策协调为主要手段,所进行的自愿经济合作。中国使用对接策略,找到中国的发展战略与对方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点,找到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经济格局的演变导致全球治理出现了真空地带,经济危机、移民浪潮、恐怖主义蔓延和全球变暖等对全球治理形成重大挑战的问题频发,亟待各国合作协商解决。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发展目标的正确选择,蕴含着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这份担当,蕴含着包容互鉴、兼济天下的东方智慧;这份担当,需要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向世界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宽泛模糊的计划还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是为了国内利益国际化还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楷模还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是加剧中欧竞争还是促进中欧合作;是替代性的秩序重建还是补充性的制度规范。这些认知差异根源于中欧双方所持有的"中国意象"的差别。消除欧盟对中国的"意象"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偏差,需要中欧双方在双边合作、全球治理以及机制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环球     
<正>意大利、卢森堡参与"一带一路"合作3月23日,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G7集团中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国家。27日,卢森堡与中国签署协议,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创始成员国,此前卢森堡已是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120多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这意味着中国提出的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棋局",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工程,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顺利推进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脚踏实地下好"一带一路"大棋局。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搭建全球化平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目标和愿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以"一带一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了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和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重要发现超九成公众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超出或达到预期,尤其认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表现,公众对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全球治理具体实践印象最深刻。对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展现出来的角色,近八成公众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由倡议到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从产能合作进一步向研发合作拓展,从共享沿线国家低端生产要素资源向共享沿线国家高端研发要素资源不断深入。逆向外包作为一种获取高端研发要素资源的有效模式,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研发合作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微头条     
《小康》2018,(11)
正#联合国官员:"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华网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组委会近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愿更深层次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7.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依据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大局提出的重大构想。"一带一路"起源于中国古代,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共建"一带一路"具有特定的目的、原则、理念、精神和重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远的时代意蕴,必将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辟国际合作新空间,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提供全球治理新方案,增进各国福祉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要求,需要秉持合作与谅解精神、坚持贸易与投资并重、促进共建与共赢统一、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4日-15日,迎着世界注视的目光,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嘉宾,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大计。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中国首倡变为全球共识,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此次高峰论坛的举行,让"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一段新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和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新战略。同时,"一带一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层面的重大挑战,"一带一路"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五至十年,"一带一路"建设应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迈进,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转型升级,在开展精准施策的基础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确定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充分挖掘项目合作的经济外交功能,妥善应对解决"一带一路"合作中的现实问题,推进"一带一路"计划平台化、多边化、机制化。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国家战略,对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涉外仲裁是当下流行的国际商事、投资纠纷解决机制。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涉外仲裁制度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了仲裁司法审查制度,探索了仲裁机构发展契机,创设并完善了自贸区仲裁机构,开拓了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新领域,健全了仲裁人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