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2012,(10):25-27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两个率先”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把民生幸福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民心工程,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幸福工作中,省各职能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里,我们编发一组来自省有关厅局的笔谈,向大...  相似文献   

2.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新起点上砥砺前行,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宏伟事业,必须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指针,以民生幸福为导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6,(8)
正增进民生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11年6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药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5年来,一个个江苏"民生高地"被不断  相似文献   

5.
刘必好 《群众》2013,(8):35-36
江苏的“两个率先”与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内在相联。推进“两个率先”,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其意义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率先迈开实现中国梦的步子。江苏的“两个率先”可以追溯到2006年,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  相似文献   

6.
叶荣宗 《群众》2013,(4):37-38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两个率先”,既是中央对江苏的殷切希望,也是全省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江苏儿女的豪迈之举。推进“两个率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加强作风建设是保证。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全力服务“两个率先”,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章剑华 《群众》2011,(3):47-49
近年来,江苏文化产业虽然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离支柱产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随着“两个率先”的不断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从更高水平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江苏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公安教育》2009,(2):4-8
近年来,江苏公安机关在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两个率先”(率先奔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平安江苏为主线,抓住金盾工程和“三基”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着力以信息化引领警务改革、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整体实力,努力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核心阅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江苏率先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苏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江苏人民牢记嘱托,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积极探索区域率先发展之路,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创新价值。“十二五”期间,江苏将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落实胡锦涛同志“六个注重”要求,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分析和理解江苏“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从理论上探讨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借鉴和吸取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江苏“两个率先”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确立我省的现代化战略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和有序推进提供理论依据。2003年7月,省委确定了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左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期建设、发展,江苏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深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5月召开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在这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要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在新世纪新阶段,江苏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必须深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明确指导思想和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这片土地虽然只占全国的1%,却养育了超过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这就是改革开放后新江苏。2004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努力实现“两个率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的战略部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加快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发展的回顾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的历程,以小康为主线,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2,(6):39-41
中央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的两年,是我省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创先争优放在全省科学发展大局中来谋划,作为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机遇和有力抓手。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4.
吴权  何巨 《群众》2011,(10):45-46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整体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新要求,结合省情实际,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决策部署,把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第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此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张国华 《群众》2006,(2):12-12
2005年,我们昆山市已经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今后,我们必须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陈建清 《群众》2013,(2):36-37
实体经济涵盖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产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占GDP80%以上。当前,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科学发展,不仅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保持稳中求进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民生幸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13,(3):55-55
生态省建设是2013年江苏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六个注重”要求的战略举措。要求各级部门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全局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形成合力、狠抓落实。更大力度地推进生态省建设。江苏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环保优先理念.以更扎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8.
苗成斌  杭邦华  尤展  袁文 《群众》2012,(10):7-9
浩歌大风舒长卷,蓝天彩云舞新篇。 回眸十年,江苏,得改革开放之先声,抢科学发展之先机,奏民生幸福之先歌,争全面小康之先锋,开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河;江苏,从“极不平凡”走来,向“重大机遇”驶去,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从强省富民到民生幸福,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历史悠长的江苏,从没有哪一个十年,像这一个十年科学发展、成就辉...  相似文献   

19.
马德文 《群众》2012,(1):34-35
近年来,江苏公安消防部队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大局和“两个率先”目标,扎实推进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了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显著提升、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立、江苏消防队伍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省委、省政府最近部署建设法治江苏,要求全省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法治江苏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而努力奋斗。建设法治江苏是我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江苏实现“两个率先”,不仅要求经济发达、人民富庶、文化繁荣,而且要求政治民主、法治健全、社会和谐。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政治文明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既反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又决定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