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它不仅是幸福民生、健康民生,更是政治民生,是文化之本、民生之魂、和谐之基。云南文化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公共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2.
张博 《奋斗》2012,(5):43-45
城市,以人为本;发展,民生为大。我省这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还政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回首过去的五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始终都是龙江大地奏响的最强音。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更是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共享科学发展成果”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加以总结,明确提出“大力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贯彻省第十l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要让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改善文化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快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初成时期;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四是党的十六大至今,这是党高度关注并着重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民生建设上升到体现以人为本、追求幸福感的新时期。我党的民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二是必须始终将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手段;三是必须将改善民生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四是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民生建设实践;五是必须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幸福感作为民生建设的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零陵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坚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各项财政投入向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6.
查颖冬 《唯实》2023,(2):29-3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独成章,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9,(22)
正改善民生促和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公共资金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全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吴琨 《奋斗》2010,(9):40-41
<正>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切实改善文化民生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哈尔滨市重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一、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不断改善市级公益性文化设施。近些年,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0,(6):47-47
一、十七大把改善民生写进党的报告,探路城乡统筹重任的重庆,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同时,着力民生建设,为人民谋幸福。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组合报道,集中反映了民生建设的“重庆作为”。各级党组织可在近期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报告会等方式,参考以上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发展和保障民生进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0.
瞿会宁 《前线》2011,(3):18-18,24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7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观正逐步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又是科学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周贺 《新长征》2011,(10):44-4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发展成果的体现。长春市宽城区在全面推进“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战略的同时,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从百姓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人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实惠,为百姓谋福祉,吹响幸福宽城建设冲锋号。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2,(11):7-7
近年来.宝清县委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党组织有效服务民生、着力改善民生、切实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坚持高起点谋划,把各级党组织有效凝聚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来。科学发展,民生为先。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县委先后出台了20多项政策文件,组织实施了财税增收、信访化解、市容整治和城市建设“大会战”,兴建了一大批改善民生重点项目。围绕加强对民生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以服务保障民生为重点内容的党组织工作例会、定期报告、专项推进等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生决策、群众评判等17项民生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杜梅萍 《前线》2008,(2):42-44
刘淇同志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及时把党的温暖送给困难群众,把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近日,本刊记者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以“改善民生惠及人民”为主题的集体采访。所到之处,看到北京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成果惠及民生,首都市民的生活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辽宁老丁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紧紧抓住两大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舭,实现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为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老工业基地的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出台惠民政策、实施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幸福生活,人人向往。人民所愿,吾之所求。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民生之大,在国在邦;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本文从自治区众多民生政策、民生工程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来展示民生成就。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这样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6.
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保善 《学习论坛》2008,24(4):17-19
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等.注意改善民生是有远见、负责任的政治家政治智慧的结晶.党的十七大展示了改善民生的新起点.改善民生要以民为先,须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7.
王玮 《学习月刊》2020,(1):26-2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人社工作全部工作对象涉及到人,大部分工作涉及民生,直接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做好新时代人社工作,必须把一切工作聚焦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刘军 《理论与当代》2008,(12):46-47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省委和贵阳市委也多次指示要着力改善民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动情地指出:“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为此,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功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本文阐述了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下改善民生问题要坚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以高质量发展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增进福祉创民生之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全民共享织民生安全之网;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施民生之策;积极建设公共文化,以文化自信铸民生之魂五个方面,以此为当下改善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十七大精神,从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入手,加快构建和谐辽宁。使老工业基地的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