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2.
<正>走出欧债危机泥沼的欧盟并未得到喘气的机会。一方面,欧债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但经济低迷不振将可能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引发的欧俄对立,以及中东"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兴起,欧盟安全环境趋于严峻复杂。本文将主要讨论欧俄交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了何种挑战,以及欧盟应如何进行回应。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担忧集中于安全方面。尽管28个成员国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一是"俄吞并克里米亚"、"重划欧洲版图",损害了二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美欧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地缘博弈的继续,是俄罗斯与美欧在欧盟东扩问题上的矛盾的集中体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部门实施了数轮制裁,制裁的力度和时间受美欧各国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企业游说、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最终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美俄两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欧对俄的制裁较为有限。美欧对俄能源制裁有望推动中俄之间重要油气合同的签署,扩大两国的油气合作范围,促进两国的金融合作和货币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两个重要的地区大国,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对彼此和欧洲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双边关系中,能源因素因其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决定性意义长期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2018年9月,由德俄牵头,法国、奥地利与荷兰合资建造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动工铺设。该项目将使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绕开乌克兰,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直接连通德俄两国,德国由此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重要的转运国。此举虽然在双边层面上保证了德俄的能源经济安全,但在多边层面却招致欧盟、美国等多方反对。因担心会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委员会及中东欧国家欲诉诸法律对该项目施以约束;美国在制裁项目企业的同时转而向波兰、乌克兰等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在利用政治机遇抢占欧洲市场的同时试图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在多方力量博弈中,德国需要在平衡俄美欧关系中付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5.
免签问题是俄欧对话中的重要议题,从2002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如今,俄欧在这一问题上陷入僵局,竟成了影响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免签对于俄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前景如何?借鉴符号学的分析范式,将"免签"视为能指,其所指为"可以自由出入欧洲的资格"。从这一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在关于这一问题的对话过程中,俄欧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欧盟/审核者—俄罗斯/申请人"的关系。欧盟以"承诺"为手段,使俄罗斯不断向其所立的标准靠拢。由于在显性标准之外还有一套俄罗斯永远无法达到的隐性标准,因此,俄罗斯终究不会获得欧盟的免签——俄罗斯成不了欧盟心中的欧洲人。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及地缘政治危机对地区性天然气市场及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天然气商品与地缘政治双重属性的俄欧能源关系分析框架,将"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作为市场层面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纳入对欧洲天然气市场与权力结构演变的动态分析。就市场层面而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正在影响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演变,而"乌克兰危机"后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政治意愿成为促使欧洲天然气需求格局转变的强烈动机。就地缘政治层面而言,"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了冲击效应,进而使俄欧能源博弈能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由此,欧洲传统市场结构下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三元博弈被转变成新市场结构下传统区内生产国、潜在区外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多元博弈。"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东移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及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富景筠 《欧洲研究》2020,(2):124-143,M0005
俄欧天然气关系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极具争议的议题。欧洲对俄天然气的商业理念之核心,是通过制度设计约束俄罗斯行为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器物层面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多元化,降低俄罗斯中断天然气供给的潜在威胁,最终使俄罗斯成为安全可靠的天然气供给来源。在有关俄欧天然气关系的地缘政治思维上,美国已不仅仅着眼于俄天然气是否会对欧洲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而是更多地将俄天然气视为助长其对外行为能力的重要工具加以限制。随着欧洲对俄天然气进口依赖增强与美国经济制裁力度加大,美欧俄面临经济制裁与国家治理的困境。这一困境可能导致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裂痕加深。欧盟能否通过地缘政治转向应对不断加剧的天然气地缘竞争,取决于其将经济力量变为政治意图的现实可能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10月 1日 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四个独联体国家内务部长会晤并签署了关于共同采取措施稳定北高加索局势的议定书。 2日 普京邀请两位南联盟总统候选人赴俄,并声明说:“作为南真正的友邦,俄不能在关键时刻袖手旁观”。 同日,欧盟主席发言人乔纳森·福尔称,欧盟主席普罗迪建议欧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同日,俄安全会议秘书谢尔盖·伊万诺夫称,俄反对外国干涉南联盟大选。 3日 俄印(度)首脑在新德里缔结战略伙伴关系。 同日,南联盟总统候选人科什图尼察称,在得到普京正式邀请的前提下,愿意访问莫斯科。 4日 国家杜马一致通过“关于南联盟大选”声明,指出此次选举“总的来说符合南联盟的法律与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这是普京政府新世纪能源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作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传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俄政策的牵制,今年初俄乌的“断气事件”令欧盟一度紧张就是典型事例。本文试从俄天然气产销战略及其产生背景,欧盟能源外交对俄的挑战,以及俄欧天然气合作前景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危机。一方面,这是乌克兰民族和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危机,表现为"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角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内矛盾国际化、反映在欧洲的深层次危机,其背后是建立"大欧洲"还是"泛欧洲"思想的深刻分歧。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冷战的非对称性终结。走出这场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欧盟错误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欧亚一体化,而没有认识到,在欧洲与欧亚的交界地区,欧盟的规范与制度扩展已达极限,不能再向前推进。俄罗斯也需要自我调整,欧盟东扩以及导弹防御系统,不应成为双方冲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莫斯科要鼓起勇气去体恤乌克兰。只有当俄乌关系"正常化"时,乌克兰危机才有望解决。此外,需要重建的还不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国内各团体之间,以及相关国家之间的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12.
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边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不能简单地按古典地缘政治逻辑来描述。实际上,这三大政治实体之间发生着非常复杂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样一种三边关系也是国内政治与其对外政策之间复杂互动的产物。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预示着一个多元化国际社会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有其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尽管俄罗斯同乌克兰、白俄罗斯之间发生油气争端,但并不意味俄罗斯试图放弃同欧洲的能源合作.乌白两国作为管道过境国,在俄欧能源对话中将扮演支点作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起源于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作为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联系国协定一旦签署,将为伙伴国与成员国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乌拒签联系国协定之所以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在前苏联空间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对乌反对派无条件的支持,也对乌局势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乌新政府最近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意味着欧盟与乌克兰的关系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原点。然而,无论是欧盟还是乌克兰,抑或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而且还将受到乌克兰危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受欧盟内部分歧、与俄罗斯以及和乌克兰的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还有对乌克兰危机性质的认识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东欧国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远非一致化。第一,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老成员国释放了混乱的信号。欧盟委员会强烈反对和批评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危机,称俄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欧洲地区出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一体化,因驱动力不同,其一体化结果也各不相同。经互会是政治驱动,在苏东剧变后"寿终正寝"。欧自联是贸易驱动的一体化,虽然不断遭到欧盟的蚕食,但由于其平台的开放性,故依然具有活力。而欧共体的一体化则是政治加贸易驱动的一体化,成员国在不断扩大,同时一体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相比之下,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独联体,在一体化方面延续了政治驱动的势头,又注重安全一体化,而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晚,耽误了发展的时机。对于乌克兰来说,地缘政治平衡是最好的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不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又止步不前,对外经济关系的天平开始向欧盟倾斜。而欧盟对东部邻国政策的不断调整,最终促成乌克兰选择了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引爆了乌克兰危机。在乌克兰经济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上,欧盟软实力的吸引力胜过了俄罗斯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17.
"转向东方"是当前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在俄国内,围绕着"转向东方",存在着优先发展能源出口产业和吸引投资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乌克兰危机"之后,俄政府开始加速实施这一战略。"转向东方"承载了普京政府发展能源经济、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缩小俄东西部差距以及维持"亚太国家"身份四重战略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经济结构单一、亚太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博弈和俄本身的"重欧轻亚"文化认同因素的制约,尚未达成预期效果。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区域影响力使其成为该战略最为重要的目标国。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出乎意料地促成了俄美欧关系的靠近,但它们都抱有不同的目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需要美欧的支持,所以,"9·11"事件正好成为俄与美欧改善关系的契机,欧洲希望借此机会,建立一个"完整"的欧洲,美国则从反恐需要出发,认为没有俄罗斯的支持,反恐战争是难以取胜的,所以,基于各自战略的考虑,俄美欧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1999年6月,在欧盟科隆峰会上,欧盟通过了一项“对俄罗斯共同战略”。自此,共同战略作为阿姆斯特丹公约13章规定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新工具,第一次得到了使用。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欧俄峰会上,俄方提交了一份“发展俄罗斯联邦和欧盟关系的中期战略(2000—2010)”。这尽管没有引起媒体轰动,但却开启了欧俄关系上一个新  相似文献   

20.
<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其次是俄罗斯的经济因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乌克兰危机未有穷期,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越来越僵化。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乌克兰经济瘫痪,直接拖累欧洲经济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的粮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与军工工业也很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政局一直不稳定,先后经历过几次"颜色革命"。目前的街头政治动乱使乌克兰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结构被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生产萧条。从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