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     
《政府法制》2013,(36):33-33
圆通和尚 朋友把圆通快递大叔的号码存在手机里,名字就叫“圆通”。 有一次,快递大叔来电话让他拿包裹,手机响时被他妈妈看见了。  相似文献   

2.
张黎 《中国司法》2001,(6):25-26
一 他叫柯波,今年32岁,自从1992年夏被劳教之前,已有7年吸毒的历史。如今的他看上去很清秀,脸色红润,精神很好,很难看出来他曾是1个被毒品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是毒品害了我,但在政府和干警的教育感化下,挽救了我,是戒毒所把我从死亡的边缘下抢救了出来!”他的眼神里透露出无比的真诚。 他原本有个让人羡慕的和睦家庭。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大哥去泰国做生意,二哥成家后开了一个店铺,父母亲退休后在家也开了一间小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十分红火。由于家中没有女孩,母亲就把他当作女孩儿养,处处偏袒他、呵护…  相似文献   

3.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大怒,下令严办这两个人。狄仁杰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免官。高宗大怒:“砍昭陵的树,使我陷于不孝,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但话说得极为艺术:“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是碰到桀纣就难,碰到尧舜就不难,我觉得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您为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高宗干脆耍赖:“我就是想杀这俩人,法外施刑如何?”狄仁杰说:“律法是您制定出来的,朝令夕改,天下岂不要大乱?”  相似文献   

4.
上期,一位57岁但内心绝对有少女纯贞的征婚者,使“大头”望而却步。一个叫球球的女人又向他招手……  相似文献   

5.
一、案情每逢放映电影,附近去看的社员中有人屡屡闹事。去年7月22日晚放映电影,该校教师张文建要坐在放倒的篮球架上看,对手扶球架的社员张宝林、杨广友说:“请把手挪开点,别碰着你。”对方蛮横地回答说:“就不挪开!”张文建说:“你这人说话怎么那样狗啊!”话音刚落,张宝林、杨广友一人揪住他肩膀,一人举拳就打。张反击一拳。农校干部胡伟林见状,上前劝解。跟着,张、杨就叫社员张新路去纠集周占荣等十几个“打手”,有的手持自行车铁链,有的拿着砖头,把张文建叫出围  相似文献   

6.
黄鸣 《法人》2009,(1):88-88
皇明也许可以是一条大海里面的鲸鱼,但他不会被什么鱼饵诱惑最近有多位网友质问我:高盛究竟用什么样的诱饵钓到皇明这条大鱼?我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现在有很多人就像这些网友一样,用狭谥的眼光看问题,总考虑让别人占了多大的便宜,其本质是“吃独食”、“独一份”的思想在做怪。商业合作讲求追求共同的利益,投资公司是投入后退出的,  相似文献   

7.
苏晨 《方圆》2023,(10):52-55
<正>从买家到中介再到写手,论文代写生意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而将论文代写作为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显然违反学术伦理和公序良俗,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犯罪每逢毕业季,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和一些高校兼职QQ群内,均有代替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论文枪手出没。有的论文枪手甚至还开办起了主营论文代写业务的网店和文化公司,打着“专业团队”“硕博写手”的旗号,借机牟利。  相似文献   

8.
石头     
金光 《中国监察》2010,(21):63-63
局长的乳名叫石头。这一乳名被传出来,缘于两年前他母亲到机关找他。老人敲门就问:“石头在哪办公?”那是行政办公室,主任不在,一个毛头小伙子愣了一下,问:“谁是石头?”局长母亲赶紧改口说:“姓曹,叫曹国柱,我是他妈。”那小伙子一听是局长的母亲,赶紧把她领到了局长办公室。从此,局长的乳名叫石头就传开了。  相似文献   

9.
骂富人也骂钱有一首明曲,写得非常独特,名字叫《富不可交》,作者是朱载培,意思是富人不可结交成为朋友。朱载埴劝人们不要结交“有钱富汉”,因为他总会把你“下眼来看”,那样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朱载靖有一次去参加一位富豪举办的酒宴,对方看朱载培是个穷人,就没正眼看他的礼物,并且直接就把他安排在下座了。身处下座,  相似文献   

10.
随笔三则     
战栗一个人如果内心隐藏了错误或罪孽,就无论如何要表现出来。人的表情比一张纸还薄,虽然是不透明的纸,突然加速的心跳,会使这纸张震动起来,表现在面部,叫“战栗”。我的一位熟人,是“封疆大吏”。总是能看见他衣冠楚楚,领带笔直地出现在电视屏幕里。可是,有阵子差不多一个多月没了他的声息,便有议论:是不是“两规”了?这是玩笑,顶多是猜测。也许知道百姓常有这类猜测,这些领导经常会不失时机地露露面,报个“平安”。突然一天,这位“封疆大吏”来了电话,我们聊起来,得知他近一段时间受命领了工作组到外省去考察干部。我笑着说:难怪这么久没…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3日,山西某报刊登了一条免费的征婚消息。一位叫范梅梅的姑娘有一个身患尿毒症的弟弟,家中已负债累累,为了给弟弟看病,范梅梅走上了“欲觅事业有成、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男士为侣”的遥遥征婚路。不想,广告刊出后,一些不明真相的报纸将范梅梅征婚之举简称为“招富婿”,致使骚扰电话不断打来,有的还说:“我有一块钱,你要不要出来陪陪我呀?”吓得范梅梅后来一听电话铃响就哭。在一位叫刘万奎的山东青年的鼓励和资助下,范梅梅再次鼓起勇气,今年1月19日在某报上刊登了题为《姐姐征婚为救患病弟弟》的整版公益广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语斯雯頔  陈逸宁  张迪 《方圆》2023,(10):38-40
<正>余盛齐决定找人冒充看房的租客,然后约姚露娜的新男友常建去看房,之后借机在出租屋内威胁常建,以此逼迫姚露娜现身为找点临时工的活干,冯南平时都“蹲”在QQ群里等招工消息。2022年10月25日,群里蹦出了一条新消息:“帮忙打电话,佣金300元。”冯南看后十分心动,很快联系上发布招工消息的人。两人开始打语音电话沟通。电话那头的男子告诉冯南:“我租房时被中介骗了,还被他拉黑。现在我想找到那名中介,  相似文献   

13.
“专业解决网课带来的困扰,把你的时间解放出来!”“只需一二十元钱,代看网课、包作业、包考试、成绩95+,组团更优惠!”“快则一两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刷完所有课!”每逢选课或考试期间,这些刷课广告便在不少大学生QQ群里刷起屏来。  相似文献   

14.
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整顿干部队伍开始的. 张居正的整顿标准是:贪官不能用,渎职官员不能用,这些人都是肯定要罢免的,他又加一条,庸官也不能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是坏官.朝廷的官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庸官就挤掉了一个干事的人.他就按这样一个标准整顿,三个月后裁了三千多名官员. 整顿完成后,腾了一些位置出来.第二步是要举荐干部.万历皇帝下旨,让每一个省级干部向朝廷推荐三个人才,后来吏部汇总起来,被推荐的人得票最高的是海瑞.吏部尚书就问张居正:“海瑞这个人,你看怎么用他?”张居正回答说:“这个人不能重用.”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10年,本刊记者就被杨晓林律师拉进他组建的“家事法苑”家事法主题QQ群时,见到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事无小事”.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从事13年家事诉讼业务的总结,“我们所代理的家事案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恐怖’记忆.家事案件的烦琐,没有‘最’,只有‘更””.  相似文献   

16.
(一)当事人的综述1997年10月的一天上午8时左右,我刚过办公室上班,有位年约50余岁的老同志进来就问我:“你是王律师吗?”我答道:“是!有什么事吗?”他一面回答一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后又拿出一面放大镜,叫我看纸上的笔痕是什么字。我拿过放大镜朝阳光处看,隐隐约约能看清笔痕的内容,我读给他听:‘“今借到陈XX现金贰万元(20000元),五个月归还,借款人蒋XX,年月日。”他一听连声叫道:“对2对!”随后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拿了这张借据的笔痕纸,已跑了常州市的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看后都摇摇头,说这官司无法打,这…  相似文献   

17.
姜颖 《法庭内外》2014,(9):45-47
微博是网络时代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生事物,现在很多人都迷上了刷微博,包括我自己。曾经有一位微博红人叫严锋,他对这种现象用一条微博做了生动的描绘,他说:“早晨起来看微博,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幻觉。国家大事潮水般涌来,需要迅速作出各种判断,提出各种建议,各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万物皆备于我。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披星戴月上朝堂的皇帝,微博把人的这种情结激活了。”  相似文献   

18.
舞台     
两会如同舞台,生旦净末丑,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先亮相的,当然是明星们的阵容,娱乐新闻频道频频更新:刘翔说,很高兴被叫“刘委员”,此次他没有准备提案,是来学习的;濮存昕骑车开会,争当节能标兵;崔永元说:“我有个提案做了一年,但这次还提不出来。”因为他越是深入调查,发现问题越复杂……  相似文献   

19.
武红平,深圳龙岗荷坳派出所的警长。2006年元月,他以“社区民警”的名义在辖区居民的社区论坛发帖,建立QQ群,开设民警博客,用电子网络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新桥梁。在博客时代,警长武红平的博客有点“不同寻常”。他从其他同行将博客作为“私人空间”的路上走出来,将博客作为工作辅助手段。创立这个便捷、迅速、平易的警民交流平台的,武红平在当地民警中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韩莉 《江淮法治》2011,(2):25-25
发生在丽水的“QQ相约自杀”悲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国互联网上的“死亡聊天室”.想到那个化名为“女护士”、真名叫威廉·梅查特·丁凯尔的死亡幽灵——在他的“感召”下。有数位青年自行结束了生命,而他的手法一无例外。都是通过花言巧语让时方相信:我会与你一起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