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正>古老的丝绸之路随着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终点的欧洲.在这个宏伟的计划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投资计划)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和欧盟的合作前景,并就促进两者对接提出政策建议。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以及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在2011/2012年度提出的与中东欧16国开展对话的倡议引发了一系列反响。布鲁塞尔和西欧国家的最初看法是,中国此举可能会引起欧盟成员国的分裂。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爆发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东欧国家急切地想获得来自中国的投资。争相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经济门户"。中国强调"16+1合作"将是双赢的,于所有参与方都是有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16+1合作"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建设相对成熟的合作平台。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古丝绸之路相似,"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致力于实现亚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就存在着两条"丝绸之路",其一是从西安出发向西到达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其二是从宁波等港口出发抵达东洋和南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之为"瓷器之路")。浙江省的宁波等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策彦和崔溥就在浙江登岸,他们到访中国之后的观感构成了日朝两国人中国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其一,"域外来客"——海路入明的日朝人士对于中国的初始印象;其二,"赴京朝拜"——日朝来华人士眼中的运河沿线及社会状况;其三,"四海一家"——入明日使和朝鲜文士对中华身份认知与族际交流困惑。通过分析比较海路入明时间相当的日本使者策彦周良、朝鲜漂民崔溥来重新审视域外人的中国认知。  相似文献   

4.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这条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2013年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沿着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中韩两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于2015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此利好基础上,中韩两国应当继续携手合作,奋发作为,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韩国的"欧亚倡议"充分有效对接,让中韩之间的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两国世代友好、共生共赢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中俄关系史上存在五条路:丝绸之路、毛皮之路、茶叶之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东路、中苏生命交通线。这五条路如同河流,流淌在中俄两国之间,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俄(苏)两国串联在一起,不但关联着中俄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关联着中俄两大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战略。基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尽管有些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但整体而言,这五条路客观上分别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交流层面对中俄两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为当下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格局、顺利实践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几个世纪以来,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都曾经提出过版本各异的丝绸之路倡议。"冷战"结束后,"丝绸之路"再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20世纪末、21世纪初,先后有几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过这一动议,但绝大多数都未能实施。当代的丝绸之路倡议同样融合了倡导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并且在创建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在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之间打造一个"缓冲走廊"。在当前各个国家相互深度依赖的世界,丝绸之路最具竞争力的"对手和伙伴"为美国、中国、欧盟和俄罗斯,而这四个行为体又与无数个"区域性参与者"相联系。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含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在当前的国际  相似文献   

7.
《新民周刊》2022,(3):95-95
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22,(21):95-95
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太平洋航线是指东海和南海这两条主要起航线。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表明,伴随丝绸之路伸展的并非仅是商业,它还充满着竞争和冲突,"海上丝绸之路"也不例外。中国在这条线路上也有相当的利益需要保护。我们需要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确定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策略和节奏。从"三海一体"的视角看,在不远的将来,将并排于中国东部海域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三大海上力量合成一体并编为"西太平洋舰队"实属必要。中国已是亚洲的重要力量,而台湾地区则是远东南下北上的海上枢纽。显然,突破"第一链条"、实现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统一,对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具有越来越迫切的意义。国防新常态也应当包括这一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欧洲经济伙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然而,对很多人,尤其是中国和欧洲的中小企业而言,建立商务关系仍然非常困难.商务关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长期为中国制造商和欧洲客户提供贸易和聚集机会的场所,需要一个能开创互信经济关系、扫除偏见的门户.因为一提起中国制造,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生产迅速、价格低廉.除了这种偏见之外,还有更多的现实问题:比如海关、进口规定、物流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更紧密、持续和令人信赖的商务关系的建立.因此,建立一个沟通东西方的现代丝绸之路,为双方开拓更大的市场,也就显得愈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源远流长,许多思想先贤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思想根基。一战后泛欧运动兴起,白里安在国际联盟倡议成立具有联盟性质的机构,标志着欧洲联合思想上升为法国政治家的执政理念。二战后法国开始寻求新的欧洲联合的实践,军事上与英国签署《敦刻尔克协议》,经济上与西欧国家签署金融合作协议。皮杜尔、舒曼等政治家更为积极地推动欧洲联合。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几经酝酿,最终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欧洲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韩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而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同韩国的交流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在争创内陆自贸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形势下,川韩的经贸合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川韩贸易的增长空间广阔,两地有望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在互利共赢中实现更深层次的双边贸易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史为鉴、创新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对古今丝绸之路进行地缘政治比较分析,是完成此课题的创新之举。古今丝绸之路在地缘政治客观情势中存在着机遇、国力、政策、精神、外部环境等可比较因素;在地缘政治主观能动反应上,存在着目的、动机、态度和方式上的可比较关系;在地缘政治效果上,存在着个人行为效果、地缘政治效果、全球化、民族精神、信息和地缘文化交流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与东南亚曾经一度密切的关系渐趋冷淡。欧洲首先集中精力于建设家园,忽略了与东南亚之间旧日的殖民地联结而任其瓦解。而欧洲作为东南亚的政治与贸易伙伴的位置,将不可避免地有其必然的取代者——结果,这里出现了日本与美国。 七十年代之初,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在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下同)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5%,大致与美国相当;而日本则为26%。七十年代末,共同体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仅为12%;美国为14%;而日本为22%。由此可见,到七十  相似文献   

15.
Resume:LaFrance,undesEtats-providences,nemanquepasd'experienceenmattersdelasecuritysociale.11est.utilpournonsdeconnaitresonregimedelasecuritysocialeetsareformerecente,parsequelaChineestentraindereformersonregimedelasecuritysociale.法国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在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二战后,法国经济和欧洲乃至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法国作为“福利国家”之一,在社会保险方面积累有许多经验。了解法国社会保险制度及近期的改革风波,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有一定参考意义。一、法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1990年2月26日14时40分,一列牵引着31节车厢,运载着30辆苏军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以及苏军士兵的火车一声长啸,驶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摩拉维亚州的弗伦斯塔特城火车站,揭开了苏联从捷撤军的序幕。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心,是苏联通向西欧的一条重要走廊,并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和丰富的铀矿,在苏联的欧洲战略中具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新德 《当代亚太》2003,1(5):22-28
随着世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矛盾运动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市场化把全球各经济体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使收益分配更加不公 ,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我国应有条件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趋利避害 ,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德关系在中国对欧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相当于中国同英、法、意三国贸易的总和,而且是中国从欧洲进口技术产品最多的国家。德国在华投资在欧洲国家中也名列前茅。中国一贯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谋求统一的愿望,而联邦政府从阿登纳时代起就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是中德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最初的涵义是指以丝绸为主要交易品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后来人们将其功能及意义扩及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内容上。丝绸之路对日本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全面系统地研究丝绸之路对日本古代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增进日本社会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配合该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俄罗斯政府加入了亚投行,也愿意在欧亚区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进行合作与对接。但在俄罗斯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能从中获益,也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会被边缘化,特别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把"丝绸之路"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性,不仅会带动中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推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