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宇 《两岸关系》2002,(11):62-63
我是《两岸关系》杂志的忠实读者。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吃不准或记不清的问题时,我便从《两岸关系》杂志中寻找答案,多年来受益匪浅,她已成为我和同事们工作上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2.
刘建国 《两岸关系》2002,(11):62-62
我是《两岸关系》杂志的忠实读者。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吃不准或记不清的问题时,我便从《两岸关系》杂志中寻找答案,多年来受益匪浅,她已成为我和同事们工作上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3.
因工作需要,对《两岸关系》杂志,我是期期必读。从1997年创刊以来,伴随着她的脚步,我看到了她长足的进步。作为国务院台办主管、海协主办的时政性月刊,《两岸关系》杂志以其独特的视角报道两岸热点问题。专家精辟分析两岸最新局势,阐释涉台法律法规,不容置疑地奠定了该刊享誉“大陆有关两岸关系的权威性刊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杂志对我来说,是一份特别重要的刊物。 说他重要,不仅仅因为我是一名对台工作者,需要阅具风采、汲其营养、择其讯息、享其载体,一个直接原因,是因为我作为一名中国人,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应有匹夫之责。 以《两岸关系》作为刊名,本身已经透露出她的使命感。作为中国内部事务的一个特殊部分,两岸关系关系到民族的兴盛、炎黄子孙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两岸关系》杂志的基层发行员,同时,又是《两岸关系》杂志的忠实读者。从《两岸关系》创刊至今已有5年多,出版65期。由于工作关系,我几乎每期必看,可以说《两岸关系》是我工作上的助手,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书橱中,最上眼的要数《两岸关系》杂志合订本,它不仅凝聚了我制作合订本的劳动成果,而且也反映了我是《两岸关系》杂志的热心读者和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04,(1):23-25
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首先就近期的两岸关系形势发表了看法,而后请国台办经济局局长何世忠就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题为《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向大家作了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8.
5月24日,国务院台办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张铭清就有关中台办、国台办“5·17受权声明”涉及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张铭清: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5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明确地阐述了我  相似文献   

9.
公示     
<正>2009年,《两岸关系》杂志社李颖莉、孙冬雪、吴师、李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2014年,本社4名记者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自领取记者证以来,《两岸关系》杂志社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社记者使用记者证,不断提高本社记者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素质,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没有违规行为,请社会各界监督。  相似文献   

10.
汪舟 《台声》2002,(3):12-14
又是一年春来到。本着拓展两岸新闻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共识的愿望,两岸新闻媒体再度聚首,探讨两岸关系的现状与走向。2002年1月29日,祖国大陆《两岸关系》杂志、《统一论坛》杂志、《台声》杂志与台湾《海峡评论》杂志,在北京国际饭店联合举行“两岸关系座谈会”。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主管、新闻记者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台声》杂志社社长苏民生、《海峡评论》杂志社副总编毛铸伦共同主持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年春来到。本着拓展两岸新闻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共识的愿望,两岸新闻媒体再度聚首,探讨两岸关系的现状与走向。2002年1月29日祖国大陆《两岸关系》杂志、《统一论坛》杂志、《台声》杂志与台湾《海峡评论》杂志,在北京国际饭店联合举行“两岸关系座谈会”。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主管、新闻记者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台声》杂志社社长苏民生、《海峡评论》杂志社副总编毛铸伦共同主持了座谈会。探讨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统一论坛》杂志社社长王克斌首先代表祖国大陆3家杂志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热烈欢迎远道而…  相似文献   

12.
公示     
正2009年,《两岸关系》杂志社李颖莉、孙冬雪、吴师、李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2014年,本社4名记者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自领取记者证以来,《两岸关系》杂志社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社记者使用记者证,不断提高本社记者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素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杂志已创刊10周年,而我精心收藏的《两岸关系》亦已整整120本了。10年来,我与《两岸关系》携手同行,见证了其茁壮成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看见书橱里一本本摞放得整整齐齐的《两岸关系》杂志,心里就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因为自从杂志创刊开始,我就一直是忠实的读者、热心的供稿者和积极的推广者。10年来,杂志记录了海峡两岸的风云变幻,是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5.
公示     
<正>2009年,《两岸关系》杂志社李颖莉、孙冬雪、吴师、李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2017年,本社4名记者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自领取记者证以来,《两岸关系》杂志社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社记者使用记者证,不断提高本社记者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素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杂志是全国台办系统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在阐述我们对两岸关系及其热点问题的立场和主张的同时,及时报道关于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闻,反映台商心声,为台商服务,得到了广大台商的称赞,广东台商普遍反映这是一份他们爱看的刊物。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杂志是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权威时政刊物,它贴近实际、内容丰富,受到基层对台工作者的喜爱.我自从2000年担任江西省泰和县台办副主任以来,就一直分管对台宣传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两岸关系》杂志的征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地方台办干部,我从事对台宣传工作才半年多,但却深切感受到《两岸关系》,对于全国对台工作的宣传和指导是非常成功的。地方台办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创办诸如《两岸关系》这样的刊物,更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其他形式的专门媒体。因此,《两岸关系》就是我们地方各级台办宣传部门开展对台宣传工作的媒体平台,可以说,《两岸关系》与我们息息相关,是我们提高业务素质和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今年《两岸  相似文献   

19.
至令,我完整保存的从创刊号以来的《两岸关系》杂志已达66本。5年多来,《两岸关系》已成为全国颇有影响的综合性、权威性的时政月刊,而我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提起方舟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科技学术界的打假专家,虽然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让一些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近日我在央视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看到一些录像片段,其中就有一些学者、专家极其愤怒地谴责方舟子,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