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差异性是欧洲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回顾欧盟差异性一体化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德国和法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德法两国的政治家认识到成员国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所有政策领域同步前进,因此率先倡导差异性发展。德法还发起相关讨论,推动了差异性一体化的制度化发展。德法在差异性一体化问题上也存在一些认知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对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陈洁  袁建军 《德国研究》2015,(2):58-70,142
差异性是欧洲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回顾欧盟差异性一体化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德国和法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德法两国的政治家认识到成员国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所有政策领域同步前进,因此率先倡导差异性发展。德法还发起相关讨论,推动了差异性一体化的制度化发展。德法在差异性一体化问题上也存在一些认知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对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区域合作的研究再度升温.不管是在亚洲出现的"东盟模式"还是"东亚模式",人们一向是以"欧洲经验"为出发点的.欧洲的经验表明,欧洲一体化是以德法和解为前提的.欧洲一体化从它的酝酿、初创到后来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德法和解和合作的基础之上.而德法轴心的基础就在于两国共同的目标,即建立一体化的强大欧洲.  相似文献   

4.
经货联盟是欧洲对于市场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作出的战略性回答,是欧盟建设的真正硬件。出于经济利益差异以及争夺欧盟领导权的斗争的需要,德法这两大欧洲核心国间就稳定标准、欧元币值定位以及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等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辩。不过,欧洲建设始终是德法双方根本利益所在,两国在坚持各自立场的同时也都努力寻找妥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欲借法国前不久刚迎来新一任总统之际,回顾上一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职期间德法的双边政治经贸关系。首先,本文对德法关系进行了历史回顾,表明德法合作在欧洲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奥朗德执政期间德法两国在经济(欧债危机)和外交安全(马里维和、难民危机及巴黎恐怖袭击)这两方面所进行的协商与妥协、博弈与较量,并进一步剖析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并愈发强大的德国因何能够成为人们口中的"欧洲霸权国"。最后得出结论——德法权力结构虽然在这一时期得以改变,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但德法搭档仍将是欧洲范围内不可替代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德法合作的领域不该局限在经济范围内,合作的风格也应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德法轴心"有效运行的条件在欧债危机以后发生变化,致使德法的合作范式也随之调整,两国联合领导的"代理人妥协"逻辑部分失效。近年来,德法在欧洲共同外交、安全与防务等"弱一体化"领域的合作进展增多,而对于涉及欧盟内部治理的财政一体化、难民分配等核心争议问题的共同回应则相对模糊,对外行动中的战术配合也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考量而难达默契。总体来看,德法妥协的实质多是"以法国之名,行德国之实",联合领导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未来的德法轴心应在保持象征性领导优势的同时,把握积极的倡议者角色,加强与欧盟机构及欧洲次区域集团的协调,以便从源头上化解德法领导力在能力与合法性方面受到的双重质疑。  相似文献   

7.
欧洲货币联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非对称性治理机制始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面对欧元区债务危机和“里斯本战略”差强人意的实施效果,法国“欧洲经济政府”的主张对当前欧洲货币联盟极具德国色彩的经济治理机制提出了挑战.本文将对“欧洲经济政府”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历史进行梳理,解析这个概念背后德法两国在欧洲货币联盟治理机制上的根...  相似文献   

8.
法德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特殊关系",并在欧盟中扮演着"特别"或说是"核心"角色,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津津乐道。法德轴心是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于法德两国对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专注于"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或者"法国、德国与欧洲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十分丰富,其中从"法德和解"的角度入手的相关文献更为不多见。本文归类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法德和解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做出归纳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联邦德国基督教民主政党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基督教民主政党对欧洲一体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贡献与两个人物密不可分,即康拉德·阿登纳和赫尔穆特·科尔。文章分析了他们在就任德国总理期间为欧洲一体化作出的杰出成绩。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在野党,仍想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编后絮语     
进入2007年了。这个年头对搞欧洲研究的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欧洲国家之间的一体化进程到今年已经整整走过了半个世纪。50年是一代人的时间,一体化的欧洲也真的就成长起来了:从6国扩大到27国,从行业性的煤钢联营发展到一个涵盖经济、政治、乃至军事的大联盟,变化不可谓不大。对于中国的欧洲研究者来说,在这个整日子里系统地反思一下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剖析一下一体化欧洲的现状,应该是必要的工作了。在这期刊物里,我们选登了五篇研究欧盟的论文,探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在不同领域里取得的进展。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起点;史…  相似文献   

11.
李维 《德国研究》2013,28(2):93-103
迄今为止,国内、国际学界均未能注意到,卡莱基“泛欧”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德意志经验的积极影响密不可分。首先,卡莱基关注奥匈双元帝国内部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变迁,并由此萌发多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其日后提出“泛欧”联合主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卡莱基概括、总结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历史经验,提出欧洲联合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两战间的欧洲联合进程。最后,卡莱基重视瑞士德意志民族与境内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的成功经验,他仿照瑞士联邦的模式,清晰地勾勒了“欧洲合众国”的宏伟蓝图。研究上述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泛欧”思想的起源、辩证看待德意志民族发展道路与欧洲联合道路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欧洲一体化的现状与未来,都具有无可回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洲难民危机冲破了欧洲共有的外部边境,给欧洲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统一的边境管理是缓解当前欧洲难民危机的关键步骤。欧盟和各成员国需要通力合作,完善相关边境管理机构的职能,改善与难民中转国的关系,配合申根区内部边境管控形成内外联动的一体化边境管理,保障欧洲内部边境的开放和外部边境的安全,降低欧洲进一步撕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法德两国作为西欧两大国家,虽互为邻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主义类型: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位于法德两国的边界地带,该地主权归属经历了法德两国多次的争夺,谱写了一部微型的法德民族主义发展史。20世纪,法德和解,彻底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揭开了两国民族从宿仇转为合作的新篇章,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时为全世界处理边界领土争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15,(2):4-16,140
联邦德国通过承担罪责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与受害国家及受害民族的和解,为西方一体化和新东方政策等重大外交战略的选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文以和解政策为主线,以现实政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为视角,论述战后德法、德波及德以关系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历史因素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及其国际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欧洲,同时出现了两种迥然相异的进程。在欧洲的西部,欧共体12国加快了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要在1992年连成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两个德国在分割了四十五年后重新获得统一。东欧六国由于华约组织和经互会先后宣布解散,成为不受任何地区性组织或集团束缚的单个国家。在这里,民族矛盾和冲突空前尖锐,统一的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同是一个欧洲,如此截然相反的变化,实在带有太多的戏剧性。欧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其原因是什么?对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又有什么影响?笔者对此怀有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边界转型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员国边界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是复杂和深刻的,一般可以概括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从边界转型的角度看,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就是边界不断由阻碍效应向接触和过滤效应转变的过程,而边境地区一体化又可以成为边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边境地区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的微观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成员国边界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机制,进而讨论边境地区合作对边界转型的意义,最后探讨了欧洲边境地区一体化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欧洲”战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拉克危机引发了舆论界和学术界有关美国“新欧洲”战略的议论。本文对该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指出 ,“新欧洲”战略根本上是冷战后美国对欧战略调整的产物 ,其出现带有某种必然性 ;近年来美欧矛盾的激化加快了美国对欧战略调整的步伐 ;中东欧国家主动靠拢美国为“新欧洲”战略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新欧洲”战略的实质是分化和削弱欧洲 ,即美国试图通过北约扩大在欧洲内部建立一个亲美阵营 ,利用中东欧“新欧洲”来牵制德法“老欧洲” ,以此限制欧盟的强大。“新欧洲”战略将对美欧关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萨拉菲主义是当下欧洲"再伊斯兰化"运动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伊斯兰主义派别。萨拉菲主义本身是一股思潮,其中存在一个激进的派别———吉哈德萨拉菲主义。吉哈德萨拉菲主义是萨拉菲主义者思想激进化的产物,而吉哈德化则是指吉哈德萨拉菲主义者"由思想而行动"走上圣战道路的过程。德法两国的萨拉菲主义均起步于1990年代,从2004年开始也都经历了大规模的思想激进化。其中,法国萨拉菲人在2004年后和2012年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吉哈德化,而德国萨拉菲主义者只在2012年后大规模吉哈德化。而自2015年以来,法国还遭遇了"对法圣战主义"。研究表明,"伊斯兰恐惧症"是德法萨拉菲青年思想激进化的重要原因,而2012-2015年间德法对本国穆斯林激进派前往中东参加圣战的"纵容",则是两国萨拉菲主义者"吉哈德化"的主要原因。法国遭受"对法圣战主义"的攻击,则与其激进化的中东政策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法德两国曾是千年世仇,却在战后逐渐成功实现了和解。民族国家层面上法德两国的战后政策,区域层面上欧洲一体化事业与法德和解相携互促,以及体系层面上的推动因素与压力,共同诠释了法德从仇视走向和解的进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经济政策与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孙晓青德国统一突然插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给西欧带来强烈的震荡。国际舆论将1992年秋以来出现的欧洲货币危机主要归结于德国的高利率政策。在德国统一进入第四年之际,统一后的经济后遗症、经济衰退和多年的结构性问题交织在一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