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4,(11):F0002-F0002
正2014年11月19日至20日,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东兰县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韦拔群同志1894年出生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一个壮族家庭,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他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2009年,韦拔群同志被授予"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光荣称号。陈武在纪念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回顾了韦拔群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陈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1,(7):38-38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其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我和韦拔群是同乡,我的祖叔辈四兄妹都参加韦拔群组织的早期农民革命。1930年大革命时期,韦拔群等革命同志经常到我老家开会。1930年邓小平同志到东兰县的第一天就在我的老家与韦拔群见面,现在我老家东兰县竹庄屯的祖屋里仍挂着邓小平与韦拔群第一次握手的画像。  相似文献   

4.
黄克 《当代广西》2009,(23):15-15
我家在东兰县武篆镇,与韦拔群同乡,在魁星楼旁边。我的祖辈四兄妹——祖父黄焕章、二祖父黄焕珍、三祖父黄书祥、始奶黄美伦都参加了韦拔群组织的早期农民革命。大革命时期我的老家是韦拔群等革命同志经常来往和开会的地方。三祖父黄书祥,也就是我的书祥公,由于秉性刚直、智勇兼备、斗争坚决,深得韦拔群的赞赏。  相似文献   

5.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4,(23):16-16
正11月19日至20日,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东兰县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韦拔群同志1894年出生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一个壮族家庭。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和广西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同志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2009年韦拔群同志被授予"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6.
廖昌军  杨斌 《传承》2004,(1):4-5
韦拔群同志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我国人民军队早期的杰出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他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斗争,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今天,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纪念韦拔群同志诞辰110周年,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品德,继承和发扬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韦拔群同志是我县武篆镇东里村人。1894年2月6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在1922年…  相似文献   

7.
哥”这是右江革命根据地人民和中共中央代表邓斌(邓小平)在二三十年代对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尊称,它表达了革命老区人民和中央代表对韦拔群同志的崇敬和热爱。解放后,为了继承和发扬韦拔群同志的革》精神,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投哥的故事)9片。“拔哥”,这个闪光的名字,在祖国美丽的巨方,可谓家喻户晓,童臾皆知。然而,“拔哥”本称的由来,却鲜为人知。拔哥,18时年2月6日一(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正月初一‘)生于东兰县武篆区东里屯,原名由吉,后改秉乾。他进贵州讲武学堂学习时,改名韦苹,字拔群。毕业后到四川张毅军部任参…  相似文献   

8.
杨冬权 《传承》2004,(4):7-8
1962年12月,在纪念百色起义33周年之际,邓小平为《回忆韦拔群》一书题词。题词说: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  相似文献   

9.
滇黔桂边游击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游击区吴忠才1932年冬,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韦拔群、陈洪涛相继牺牲,标志着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此后,在韦拔群同志的亲密战友黄松坚(原名黄明春,当时化名何尚之)等同志的领导下,根据红二十一师党委当年...  相似文献   

10.
正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毛主席评价他"三个好",邓小平给予他"三个不愧、三个永远"的高度赞誉。历史也巧妙地将壮族的"三月三"、东里的"三潭映月"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三"和韦拔群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联系在一起。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他早年在右江从事革命活动,由于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大家亲切地叫他拔哥。毛主席评价他"三个好",说"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11.
广西最早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是韦拔群同志在东兰创建的劳动童子团。1926年,韦拔群同志在家乡东兰县开展农民运动,全县各地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革命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少年)L全的革命热情也很高涨。为了发挥少年)L童参加革命活动的积极性,韦拔群同志便在全县各地普遍组织了劳动量子团。劳动童子团虽然是少年)L童的群众组织,却成为当时一支很活跃的革命力量。童子团的活动丰富多彩:一是进行军事训练,站岗放哨;二是协助大人们进行革命宣传,印传单.刷标语;三是配合农民自卫军打土豪;四是参加破除迷信和禁大烟的…  相似文献   

12.
我父亲韦秉琚与韦拔群本是堂兄弟,后来韦拔群的父亲将我父亲收为养子,我父亲就在韦拔群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年父亲从东兰县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升学,便在家乡当私塾教师。他曾跟韦拔群一起到贵州投军,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又参与了韦拔群组织的“改造东兰同志会”、农军,和韦拔群等率领农军、红军跟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武装进行了多次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4.
曾启强 《传承》2003,(1):16-17
1930年3月,春暖还寒,邓小平带着一班警卫战士,从左江经靖西、向都、赐福来到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部驻地———东兰武篆。邓小平在武篆会见了红七军第三纵队长韦拔群。邓小平是来向红七军传达中央指示的,可是,军部已离东兰,率主力部队到庆远一带游击去了。为了赶时间,当晚,他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和韦拔群谈了一夜,听取了韦拔群的汇报,又作了具体的指示。次日清早,即与韦拔群一起到东兰县城,受到东兰劳动小学100多人的热烈欢迎。邓小平在劳动小学操场对全体师生和县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群众1000多人作了重要讲话。第…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3,(4):20-20
韦拔群,1894年2月6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武篆区勉峨村东里屯一个比较富裕的壮族家庭里。韦拔群12岁离开家乡,先后到东兰县高等小学、宜山庆远中学和桂林法政学堂读书。1915年12月,全国各地掀起护国讨袁运动。韦拔群赶回家乡,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在家乡邀集了1000多名有志青年,购买枪支,树起护国讨袁的大旗。他带领这支队伍,投入黔军,参加讨袁战争。  相似文献   

16.
1930年底,红七军主力北上以后,由师长韦拔群、政治委员陈洪涛组建二十一师际改称右江独立师)留守右江地区。1931年3月,师部由恩隆县已圩(后属巴马县,今归大化县)迁往西山弄索洞,领导右江地区各族人民坚持革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二十一师被迫化整为零,分散活动。1932年10月198,由于叛徒韦日硬(国民党称其为韦昂)出卖,韦拔群同志遇难于西山的香刷洞。韦拔群同志牺牲后,二十一师的处境十分险恶,师政治委员陈洪涛和师部警卫连连长黄玉温于10月下旬从西山突围到百色县四都区巴马村那…  相似文献   

17.
曾启强 《传承》2004,(1):6-9
二十世纪,轰动全国的右江革命斗争,是照耀广西人民前进的火炬。这场革命斗争造就了灿若繁星的英雄豪杰,有一个名字,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广西各族人民心中。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袖,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壮族人民的卓越英雄韦拔群。一韦拔群1894年2月6日穴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正月初一雪诞生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区中和乡东里屯一个壮族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我国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年代,内忧外患激发着无数爱国志士起来斗争。这对韦拔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韦拔群的家庭比较富裕,长辈从封建门第观念出…  相似文献   

18.
蓝蔚锽 《传承》2014,(11):32-33
2014年是壮族优秀抗战将领韦拔群诞辰120周年。我们要缅怀他的历史功绩,对革命先烈深怀敬仰、敬爱、敬畏之心;要把韦拔群精神和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在本职岗位上不辱使命、敢于担当;要大力开发以韦拔群等革命先烈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始终让理想信念火种和红色传统基因薪火传承、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9.
我祖父牙家春担任过东兰县弄京乡(今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一带)农会主席,在韦拔群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活动。我的父亲牙国华是韦拔群举办的广西首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结业后一直跟在韦拔群身边当通信员,之后是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3师师部司务员,负责师部武器和物品的保管。  相似文献   

20.
在韦拔群短短一生的革命历程中,有3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革命自觉性。韦拔群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段时间都是以他的革命自觉性来领导农民斗争的。他到上海找孙中山参加革命,到广州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